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层、有机功能层、阴极层及玻璃基底层,该玻璃基底层呈球面形,该阳极层、有机功能层、阴极层及玻璃基底沿该球面径向方向依次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球面形的玻璃基底层和倒置底发射结构,形成微腔效应,调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全内反射和横向波导输出,实现了器件发光效率的显著提升;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一般情况,器件在IOV驱动电压下,发射绿光,亮度高达lOOOcd/m2,效率达到1.51m/W,寿命超过1000小时。但是,由于器件内外折射率的差别,致使在器件内部发出的光只有小部分可以到达外部空气被我们所利用,而大部分光则被关闭在器件内部,经过反复折射最终被内部物质吸收而变成热量。发光层发出的光经过了各有机层、ITO和玻璃基底的吸收、反射与折射等光耦合的过程。目前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耦合效率的方法很多,例如,1、增加基底与空气界面的表面粗糙度;在玻璃基底上刻蚀槽,这些槽起着反射镜子的作用,将光重新导出;2、在玻璃背面使用折光指数相近的圆透镜,通过改变透镜的尺寸,改变临界角,重新将光导出;3、采用在衬底表面周期性排列娃微球来提高散射,将横向波导光垂直射出;4、也可以米用排列分布的布拉格反射面或在玻璃基底和ITO层之间插入一层低折射率物质也可以增加器件的出光效率等。但是这些方法一般都会使器件的制备过程更加繁琐,并且使发射光谱发生角度依赖性,器件的出光效率提高也不够多,对器件的全反射和横向波导损失不能兼顾,最终发光效率还是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层、有机功能层、阴极层及玻璃基底层,该玻璃基底层呈球面形,该阳极层、有机功能层、阴极层及玻璃基底沿该球面径向方向依次排列,还包括增透层,该增透层贴合在所述阴极层和玻璃基底层之间。以及,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一球面形的玻璃基底,将该玻璃基底进行清洁处理;通过真空蒸镀在所述球面形的玻璃基底的内表面形成增透层;通过真空蒸镀在该增透层的内表面上形成阴极层;通过真空蒸镀在该阴极层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机功能层;通过真空蒸镀在该有机功能层的内表面上形成阳极层,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球面体结构的玻璃基底层和倒置底发射结构,形成微腔效应,调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全内反射和横向波导输出,实现了器件发光效率的显著提升;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纵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有机功能层纵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和对比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亮度-电压关系对比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纵截面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层1、有机功能层2、阴极层3及玻璃基底层4,该玻璃基底层4呈球面形,该阳极层1、有机功能层2、阴极层3及玻璃基底层4沿该球面径向方向依次排列,还包括增透层5,所述增透层5贴合在所述阴极层3和玻璃基底层4之间。具体地,该玻璃基底层4为球面形,该玻璃基底层4内径为2毫米 10毫米,优选为3毫米 8毫米,例如,4毫米、5毫米、6毫米、7毫米;具体地,该阴极层3和该玻璃基底层4的层叠,因此该阴极层3为球面形;该阴极层3的厚度为10纳米 30纳米,优选为20纳米;该阴极层3位于该玻璃基底层4的内表面,和该玻璃基底层4相层叠,该玻璃基底层4和该阴极层3沿该玻璃基底层4球面的径向依次排列,也即该阴极3靠近该玻璃基底4的球心或中心。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增透层5,该增透层5为球面形,该增透层5贴合在该玻璃基底层4和该阴极层3之间,实现该增透层5与该该玻璃基底层4和该阴极层3相互层叠。该增透层5的厚度为20纳米 30纳米;通过在阴极层与玻璃基底层之间加入一层增透层,利用薄膜的干涉原理,使通过增透膜层界面的反射光相互抵消以达到减少反射的目的,从而提高半透明阴极金属的透过率;具体地,该有机功能层2为层状,该有机功能层2和该阴极层3层叠,该有机功能层也为球面形,该有机功能层2位于该阴极层3的内表面,和该阴极层3相层叠,该阴极层3和有机功能层2沿该玻璃基底层4球面的径向依次排列,也即该有机功能层3靠近该玻璃基底层4的球心或中心。进一步,请参阅图2,图2显示该有机功能层的纵截面图,该有机功能层2包括空穴传输层21、发光层22、空穴阻挡层23和电子传输层24,该空穴传输层21、发光层22、空穴阻挡层23和电子传输层24为层状结构;该电子传输层24、空穴阻挡层23、发光层22及空穴传输层21沿该玻璃基底层4球面径向方向依次排列,也即,该空穴传输层21靠近该玻璃基底4的球心或中心。具体地,该空穴传输层21的厚度为20纳米 80纳米,优选为40纳米;该发光层22的厚度为30纳米 60纳米,优选为40纳米;该空穴阻挡层23的厚度为2纳米 20纳米,优选为10纳米;该电子传输层24的厚度为30纳米 60纳米,优选为40纳米;具体地,该阳极层I和该有机功能层2层叠,该阳极层I也为球面形;该阳极层I位于该有机功能层2的内表面,和该有机功能层2相层叠,该有机功能层2和阳极层I沿该玻璃基底层4球面的径向依次排列,也即该阳极层I靠近该玻璃基底层4的球心或中心。该阳极I的厚度为100纳米 200纳米,优选为150纳米。具体地,由于阳极层1、有机功能层2、阴极层3及玻璃基底层4均为球面形,并且依次层叠,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亦为球面形,该阳极1、有机功能层2、阴极3及玻璃基底沿所述球面径向方向依次排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其球面形结构,将由发光层与空气折射率的差别导致的全内反射损失通过曲面折射射出,同时,将有机层的横向波导损失捕获,使器件的出光效率大大增加,实现了器件发光效率的显著提升;通过采用倒置器件结构,阳极和阴极均为金属,底端的半透明正极和顶端玻璃基底的反射镜面形成微腔效应,通过光的干涉作用,窄化了发射光谱,增强了辐射发光,实现了器件发光效率的大大提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Ol,提供一球面形玻璃基底:取一球面形的玻璃基底,将该玻璃基底进行清洁处理;步骤S02,制备增透层:通过真空蒸镀在该球面形玻璃基底的内表面上形成增透层;步S03,制备阴极层:通过真空蒸镀在所述增透层的内表面上形成阴极层;步骤S04,制备有机功能层:通过真空蒸镀在该阴极层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机功能层;步骤S05,制备阳极:通过真空蒸镀在该有机功能层的内表面上形成阳极,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地,步骤SOl中,取一球面形玻璃基底,该球面形玻璃基底的内径为2毫米 10毫米,优选为3毫米 8毫米,例如,4毫米、5毫米;将该玻璃基底进行如下清洗处理:将半球形玻璃基底依次用纯净水、丙酮、乙醇等各超声清洗10 15min。具体地,步骤S02中,将清洗后的玻璃基底放入真空镀膜设备的腔体中进行真空蒸镀,在该玻璃基底的内表面上形成增透层。通过真空镀膜在该玻璃基底内表面上形成的增透层为层状结构,具体地,该增透层和该玻璃基底的形状相同,均为球面形;该增透层的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层、有机功能层、阴极层及玻璃基底层,所述玻璃基底层呈球面形,所述阳极层、有机功能层、阴极层及玻璃基底沿所述球面径向方向依次排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透层,所述增透层贴合在所述阴极层和玻璃基底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层、有机功能层、阴极层及玻璃基底层,所述玻璃基底层呈球面形,所述阳极层、有机功能层、阴极层及玻璃基底沿所述球面径向方向依次排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透层,所述增透层贴合在所述阴极层和玻璃基底层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和电子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及电子传输层沿所述玻璃基底层球面径向方向依次排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底层的内径为2毫米 10毫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底层的厚度为3毫米 8毫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层的厚度为20纳米 80纳米。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层的材质为二氧化碲、硒化锌、硫化锌、三氧化钥、2,9- 二甲基-4,7- 二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