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单元、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6827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硫系化合物的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单元、装置及方法,该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层、功能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接收第一脉冲信号,第二电极层接收第二脉冲信号。器件能根据输入信号改变其电导模拟突触权重的改变。当第一脉冲信号的频率与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差值为正或负时,电导发生改变实现了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频率依赖突触可塑性功能的模拟;当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信号差峰值为正或负时,电导发生改变实现了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时间依赖突触可塑性功能的模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单个无机器件实现生物神经突触的基本功能,提供构成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元器件,能够取得提高集成度、降低功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电子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
技术介绍
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传统计算机中,处理器与存储器是分立的,以总线连接。这样的架构存在所谓的“冯诺依曼瓶颈”,难以适应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相比于冯诺依曼计算机,人脑神经信息活动具有大规模并行、分布式存储与处理、自组织、自适应和自学习的特征。传统的人工神经网络、神经形态工程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也一直致力于利用非线性电路、FPGA、VLSI等手段来模拟神经元电触发、突触可塑性等神经元突触的基本生物电特性以及更高级的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等认知功能,突破冯诺依曼架构。在这些方法中,仅模拟一个神经元、一个突触、一个学习模块就需要数十个晶体管、电容、加法器。然而,人的大脑中包括了多达111个神经元以及 1015个突触,神经元、突触之间的连接更是混沌的、无比复杂的。这种传统的神经形态工程对于模拟人类大脑,即使是小鼠大脑都是无能为力的,IBM利用“蓝色基因”超级计算机使用了 147456个处理器架构神经元网络来模拟猫的大脑皮层认知功能。如果能在纳米器件中实现神经元的信号处理,那么模拟整个大脑所需器件集成起来的芯片尺寸、功耗才能在可实现范围之内。构建神经网络涉及神经元和神经突触设计和制备,其中学习和记忆被证实是存储在神经突触中,而人脑中神经突触的数目是神经元数目的约IO4倍,在传统VLS1、CMOS方法构建的神经电路中,突触元件占整个电路面积的80%以上,且消耗了绝大部分电路的功耗,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实现突触功能的结构简单,尺寸小,功耗低的元器件。公开号为CN101770560A,专利技术名称为:模拟生物神经元信息处理机制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提到基于CMOS集成电路用多个晶体管构成一个神经元,而且不涉及具有学习能力的神经突触。公开号为CN1670963A,专利技术名称为:仿神经元突触结构的柔性三极管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提到的是仅仅模拟神经元突触的结构,而没有实现神经突触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单元,旨在解决用多个元器件才能实现一个神经突触功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连接的功能材料层,与所述功能材料层连接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用于模拟突触前,所述第二电极层用于模拟突触后,所述功能材料层的材料为硫系化合物,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用于模拟突触权重;通过给所述第一电极层施加第一脉冲信号来模拟突触前刺激,通过给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第二脉冲信号来模拟突触后刺激。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层用于接收外部的第一脉冲信号,所述第二电极层用于接收外部的第二脉冲信号;当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差值为正或负时,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发生改变实现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调节功能的模拟;当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差值为正或负时,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发生改变实现了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速率依赖突触可塑性功能的模拟;当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信号差峰值为正或负时,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发生改变实现了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时间依赖突触可塑性功能的模拟。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材料为惰性导电金属;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活泼导电金属。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功能材料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构成三明治叠层结构、T型结构、I型结构或金字塔型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装置,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神经突触单元以及与所述神经突触单元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神经突触单元为上述的单元。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用于给所述第一电极层施加第一脉冲信号,给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第二脉冲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差值为正或负,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差值为正或负,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信号差峰值为正或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第一电极层上施加第一脉冲信号,在第二电极层上施加第二脉冲信号;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差值的正或负来调节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的变化并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调节功能;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差值为正或负来调节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的变化并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速率依赖突触可塑性功能;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信号差峰值为正或负来调节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的变化并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时间依赖突触可塑性功能。更进一步地,所述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调节功能步骤具体为: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差值为正,使得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减小,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下降功能;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差值为负,使得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增大,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上升功能。更进一步地,所述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调节功能步骤还包括: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正差值的幅值增强,使得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减小得越慢,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下降得越慢的功能;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负差值的幅值增强,使得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的增大得越快,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上升得越快的功能。更进一步地,所述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速率依赖突触可塑性功能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频率保持不变,通过控制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为设定的频率阈值,使得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不变,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保持不变的功能;通过控制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大于所述频率阈值,使得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增大,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上升的功能;通过控制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小于所述频率阈值,使得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减小,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下降的功能。更进一步地,所述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速率依赖突触可塑性功能步骤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并使其增大,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增大得越快,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上升得越快的功能;控制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并使其减小,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减小得越慢,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下降得越慢的功能。更进一步地,所述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时间依赖突触可塑性功能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时间差大于零并调整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形状,使得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信号差峰值为负,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增大,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增大的功能;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时间差小于零并调整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形状,使得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信号差峰值为正,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减小,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较小的功能。更进一步地,所述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连接的功能材料层,与所述功能材料层连接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用于模拟突触前,所述第二电极层用于模拟突触后,所述功能材料层的材料为硫系化合物,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用于模拟突触权重;通过给所述第一电极层施加第一脉冲信号来模拟突触前刺激,通过给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第二脉冲信号来模拟突触后刺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连接的功能材料层,与所述功能材料层连接的第二电极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用于模拟突触前,所述第二电极层用于模拟突触后,所述功能材料层的材料为硫系化合物,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用于模拟突触权重;通过给所述第一电极层施加第一脉冲信号来模拟突触前刺激,通过给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第二脉冲信号来模拟突触后刺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用于接收外部的第一脉冲信号,所述第二电极层用于接收外部的第二脉冲信号;当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差值为正或负时,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发生改变实现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调节功能的模拟;当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差值为正或负时,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发生改变实现了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速率依赖突触可塑性功能的模拟;当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信号差峰值为正或负时,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发生改变实现了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时间依赖突触可塑性功能的模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材料为惰性导电金属;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活泼导电金属。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功能材料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构成三明治叠层结构、T型结构、I型结构或金字塔型结构。5.一种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装置,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神经突触单元以及与所述神经突触单元连接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突触单元为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单元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给所述第一电极层施加第一脉冲信号,给所述第二电极层施加第二脉冲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差值为正或负,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差值为正或负,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信号差峰值为正或负。7.一种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在第一电极层上施加第一脉冲信号,在第二电极层上施加第二脉冲信号;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差值的正或负来调节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的变化并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调节功能;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频率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差值为正或负来调节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的变化并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速率依赖突触可塑性功倉泛;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信号差峰值为正或负来调节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的变化并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时间依赖突触可塑性功能。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调节功能步骤具体为: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差值为正,使得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减小,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下降功能;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差值为负,使得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增大,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上升功能。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调节功能步骤还包括: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正差值的幅值增强,使得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减小得越慢,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下降得越慢的功能;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之间的负差值的幅值增强,使得所述功能材料层的电导的增大得越快,模拟了生物神经突触的突触权重上升得越快的功能。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脉冲速率依赖突触可塑性功能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频率保持不变,通过控制所述第二脉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向水李祎钟应鹏许磊孙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