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电器设备成为现代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功能越来越多,需求电能量越来越大。这些移动电器设备大多采用锂离子化学电池等作为储存电能元件,化学电池本身存在充放电速度缓慢、能量储存量较小、循环寿命有限以及安全隐患等缺点,影响到移动电器设备的长期正常使用。随着世界能源危机日趋严重,太阳能、风能等新兴能源的广泛应用成为国际上解决能源紧缺的有效办法,由此迅速发展起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但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对自然天气具有强烈依赖,在风力和太阳光丰富时,发电功率可能大于负载需求量而造成电力浪费;在风力和太阳光缺乏时,发电量又难以满足负载需要。所以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系统中研制快速能量储存系统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意义重大。而传统储存和释放大电能一般采用铅酸蓄电池,其优点是制造工艺成熟和性价比高,但是含有重金属铅和硫酸等有害物质,对作业人员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构成严重威胁,而且硫酸等液态物质在使用中会逐步挥发而使电池失效,使用温度较高时还可能发生爆炸事故。而一般的超级电容器体积较大而不易携带,大部分超级电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的充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2个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所有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串联或/和并联,所述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从下至上依次设有下银电极层、下耐电击穿层、中间电介质层、上耐电击穿层和上银电极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的充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2个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所有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串联或/和并联,所述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从下至上依次设有下银电极层、下耐电击穿层、中间电介质层、上耐电击穿层和上银电极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的充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银电极层涂覆在下耐电击穿层下表面,上银电极层涂覆在上耐电击穿层上表面,所述下银电极层的厚度可为5 500nm,所述上银电极层的厚度可为5 500nm。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的充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电介质层以巨电容率钛酸铜钙陶瓷或钛酸铜钙基陶瓷作为电介质,中间电介质层为薄片状,厚度可为1 5000 μ m。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的充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耐电击穿层为纳米氧化铝层、纳米氧化钛层或纳米氧化硅层中的一种,所述下耐电击穿层的厚度可为5 500nm ;所述上耐电击穿层可为纳米氧化铝层、纳米氧化钛层或纳米氧化硅层等中的一种,所述下耐电击穿层的厚度可为5 500nm。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的充放电模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O制备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的中间电介质层; 2)采用溶胶凝胶涂覆法、真空蒸发法或者真空溅射法在中间电介质层下表面覆盖下耐电击穿层; 3)采用溶胶凝胶涂覆法、真空蒸发法或者真空溅射法在中间电介质层上表面覆盖上耐电击穿层; 4)在下耐电击穿层下表面涂覆导电银浆,再热处理,即得下银电极层; 5)在上耐电击穿层上表面涂覆导电银浆,再热处理,即得上银电极层,至此得到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 6)将得到的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采用串联或/和并联方式组装成基于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的充放电模块。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基于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的充放电模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所述中间电介质层以巨电容率钛酸铜钙陶瓷或钛酸铜钙基陶瓷作为电介质;所述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兆贤,陈拉,薛昊,李伟,张敏,叶何兰,张国锋,肖小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