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附石周丛生物的原位采样装置,用于解决河流周丛生物采样过程中,遇到水体流速较高(速度大于lm/S)、石块基质较大,无法对样品进行异位采集的问题。
技术介绍
周丛生物为附着在基质上生长的生物群落,包括藻类、细菌、真菌、动物、有机或无机碎屑等,其附生基质可以是有机或无机物,可以是有生命的或非生命的形式。现有周丛生物样品采集过程中的主要参考其所含藻类的形态,因为在周丛生物的各种组成成分中,藻类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由丝状绿藻组成的周丛生物,可采用镊子、刮刀等工具直接进行采集。通常对于小型石块上的周丛生物的采集则要相对容易得多。通常可直接将石块从河道取出后,用镊子、刷子或刮刀等工具将附着在石块上的周丛生物移至采样容器内。该采样方式采用将周丛生物的生长基质(石块)从河道中移出,即异位采样法。对于静水或者低流速(速度小于0. 3m/s)条件下,周丛生物会以团状(水绵群落)或聚集态(刚毛藻群落)形式存在,可直接用滤网等工具进行捞取,这是一种原位采集方法。现有采样方法主要针对生物调查研究领域,尽管可以满足多数周丛生物采集的需要,但存在以下问题1.异位采集方法无法 ...
【技术保护点】
附石周丛生物的原位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真空泵1、缓冲瓶2、样品搜集器3、样品分离阀门4、探头手柄5、电动机6、探头身7、密封橡胶圈8、样品吸收孔9、偏心尼龙毛刷10构成;通过真空泵1产生负压;真空泵1连接缓冲瓶2,防止液体倒吸入真空泵1;缓冲瓶2连接样品搜集器3;样品搜集器3连接由探头手柄5、电动机6、探头身7、密封橡胶圈8、样品吸收孔9、偏心尼龙毛刷10组成的吸取装置A。
【技术特征摘要】
1.附石周丛生物的原位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真空泵1、缓冲瓶2、样品搜集器3、样品分离阀门4、探头手柄5、电动机6、探头身7、密封橡胶圈8、样品吸收孔9、偏心尼龙毛刷10构成;通过真空泵I产生负压;真空泵I连接缓冲瓶2,防止液体倒吸入真空泵I ;缓冲瓶2连接样品搜集器3 ;样品搜集器3连接由探头手柄5、电动机6、探头身7、密封橡胶圈8、样品吸收孔9、偏心尼龙毛刷10组成的吸取装置A。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石周丛生物的原位采样装置中,含有探头身7,其特征在于:圆柱型结构,长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保庆,崔经国,唐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