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烫恒温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4321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烫恒温水龙头。包括阀体(2)、流量阀芯(5)、恒温阀芯(6)、温控手轮(1)、流量手轮(4)、中心管(3);中心管(3)还具有热水过水孔(32)、中心管热水进水口(30)、中心孔热水进水口(33)、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35);在阀体(2)内表面和中心管(3)外表面之间形成空腔(7),与阀体冷水进水口(23)和中心管冷水进水口(34)连通;阀体热水进水口(21)和恒温阀芯(6)的热水控制口(62)之间形成热水水道;中心孔(31)与阀体混合水出水口(22)之间形成密闭的混合水出水水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水流量大、成本低廉且具有表面防烫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暖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内部结构优化的防烫恒温水龙头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防烫恒温水龙头为实现外表面防烫功能,内部采用中心管与联接管配合的结构。例如,中国CN202065505U号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烫恒温水龙头,包括阀体、流量阀芯、恒温阀芯、温控手轮、流量手轮、中心管(包括中心管本体和温控内阀体)、联接管;中心管和联接管均为中空结构;联接管套在中心管内,中心管套在阀体内;流量阀芯和恒温阀芯分别设置在阀体的两端,联接管设置在恒温阀芯和流量阀芯之间;阀体内表面和中心管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一空腔,与阀体冷水进水口和中心管的冷水进水口连通,即为冷水水道;在中心管内表面和联接管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二空腔,与阀体出水口连通,即为出水水道;中心管热水进水口直接与阀体热水进水口连通。该技术专利技术零部件多、结构复杂,由于采用了三层套接的结构,导致阀体内部水道狭窄,限制了水流量的提高,同时,该防烫恒温水龙头装配也较为复杂,阀体采用锻造铜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水流量大且成本低廉的防烫恒温水龙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烫恒温水龙头,包括阀体(2)、流量阀芯(5)、恒温阀芯(6)、温控手轮(1)、流量手轮(4)、中心管(3);所述流量阀芯(5)连接有流量手轮(4);所述恒温阀芯(6)连接有温控手轮(1);阀体(2)上设有阀体热水进水口(21)、阀体冷水进水口(23)和阀体混合水出水口(22);所述阀体(2)和中心管(3)均为中空结构,中心管(3)套装并固定在阀体(2)内;流量阀芯(5)的进水端和恒温阀芯(6)的出水端分别设置在中心管(3)的中心孔(31)两端内;在阀体(2)内表面和中心管(3)外表面之间形成空腔(7),与阀体冷水进水口(23)和中心管冷水进水口(34)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3)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烫恒温水龙头,包括阀体⑵、流量阀芯(5)、恒温阀芯(6)、温控手轮⑴、流量手轮(4)、中心管(3);所述流量阀芯(5)连接有流量手轮(4);所述恒温阀芯(6)连接有温控手轮(I);阀体(2)上设有阀体热水进水口(21)、阀体冷水进水口(23)和阀体混合水出水口(22);所述阀体(2)和中心管(3)均为中空结构,中心管(3)套装并固定在阀体(2)内;流量阀芯(5)的进水端和恒温阀芯(6)的出水端分别设置在中心管(3)的中心孔(31)两端内;在阀体(2)内表面和中心管(3)外表面之间形成空腔(7),与阀体冷水进水口(23)和中心管冷水进水口(34)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管(3)还具有热水过水孔(32)、中心管热水进水口(30)、中心孔热水进水口(33),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35); 所述热水过水孔(32)开设在中心管(3)的管壁;所述中心管热水进水口(30)、热水过水孔(32)、中心孔热水进水口(33)依次相通;所述中心孔热水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庆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舒丽玛温控卫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