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卤素沉积矿层和现代湖相底板固态矿层的开采技术,特别是指。
技术介绍
七十年代中国兴起的岩盐水力压裂法开采是从石油开采技术中引进。当时,没有掌握压裂的客观规律,压裂施工和开采期造成事故而受挫。又由于当时单井水溶开采是从云南省低品位、厚大矿层的钻井水溶实验成果引进。溶腔建成直径100米,槽高需要8 —12米。内陆湖相生成的卤素沉积矿床中的矿层厚度大大的小于这个高度,所以云南的成果不适应薄盐层的开采。众所周知,在矿体内实行单井建槽,溶腔的直径、溶腔的高度、溶腔的底角三者的几何关系,即溶腔直径与槽的高度成正比,与槽的溶蚀底角成反比。我国很多省的岩盐矿床都是内陆湖相生成的,这种矿床成形时受季节性气候变化影响,沉积漩回频繁,所以矿层厚度变化大,而且多数偏薄。一般厚度在I一3米。为充分利用这些薄矿层,根据上述原理,所以产生了薄盐层溶蚀连通的思路;对于目前的薄盐层溶蚀连通开采技术来说(参照图1),开采装置为固井管1,循环管2和中心管3的三管结构,存在成本较高,生产井井底容易形成泥渣的堆积以及漏蚀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该装置结构更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薄盐层溶蚀连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井管,中心管和水泥塞,所述水泥塞位于矿层底板下方的井内空间内,用于将所述井内空间填满,所述井内空间与矿层底板相通;所述固井管和所述中心管安装在矿层底板上方的生产井内,二者都为空心结构,所述中心管设置在所述固井管内部;所述固井管的下端口固定在矿层顶板上,所述中心管下端端口距矿层底板的距离范围为0.3?0.5米,所述固井管和中心管的上端口皆在底面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薄盐层溶蚀连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井管,中心管和水泥塞,所述水泥塞位于矿层底板下方的井内空间内,用于将所述井内空间填满,所述井内空间与矿层底板相通;所述固井管和所述中心管安装在矿层底板上方的生产井内,二者都为空心结构,所述中心管设置在所述固井管内部;所述固井管的下端口固定在矿层顶板上,所述中心管下端端口距矿层底板的距离范围为0.3-0.5米,所述固井管和中心管的上端口皆在底面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薄盐层溶蚀连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还包括一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表面,所述内套管下端口与所述中心管下端口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5米,所述内套管上端口的外表面与所述固定管的内表面之间通过封隔器封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薄盐层溶蚀连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长度范围为10-20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薄盐层溶蚀连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塞上表面距中心管下端口的距离范围为0.3-0.5米。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实现薄盐层溶蚀连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井底部与矿层底板之间的距离范围为4-6米。6.一种实现薄盐层溶蚀连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装置,正循环建槽和反循环开米; 所述设置装置,首先探测矿体的天然解理裂隙方向的展布规律,然后沿解理方向设计和布置井组,安装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实现薄盐层溶蚀连通装置; 所述正循环建槽,即将水从注水管注入到所述中心...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