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结构工程
技术介绍
桥梁墩柱是桥梁结构体系中抵抗地震侧向力作用的主要构件,桥墩受到的直接破坏以及由此延伸的上部结构次生震害是地震中桥梁破坏的主要原因。在地震中,不仅受到严重破坏的桥墩要重建,而且轻微损伤但留有严重残余变形的桥墩因为上部结构难于再回复到原先的位置也需要重建。因此桥墩结构不仅要求有高强度和高延性,而且要求震后桥墩的残余变形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利于其震后的可用性和可修复性。研究发现现有桥梁墩柱结构还存在以下的问题:(1) 当构件纵筋屈服以后,构件的承载力基本保持不变或者变化很小;(2)当构件达到极限荷载以后,普通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迅速退化甚至破坏。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桥墩残余变形的减小和延性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作出改进,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该新型钢筋混凝土组合墩柱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承载性能和抗震性能、减小结构自重,而且具有在海洋、潮湿和盐碱地等恶劣环境下耐腐蚀的特性,适用于近断层附近的桥梁以及海洋、潮湿和盐碱地等恶劣环境下建筑、桥梁、地下工程和特殊结构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组合墩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内沿其长度方向布设有多根普通钢筋和多根纤维筋,该些普通钢筋和纤维筋均由若干根箍筋圈住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内的中部,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内浇筑有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组合墩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内沿其长度方向布设有多根普通钢筋和多根纤维筋,该些普通钢筋和纤维筋均由若干根箍筋圈住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内的中部,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内浇筑有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筋混凝土组合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钢筋与纤维筋交叉布置或分层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钢筋混凝土组合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筋为玄武岩纤维筋或者碳纤维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筋混凝土组合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为玄武岩纤维管或者碳纤维管。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新型钢筋混凝土组合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是由单向纤维布或双向纤维布制作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筋混凝土组合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7.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绍飞,沈圣,张崇祥,吴兆旗,方圣恩,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