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处理炉用可控内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钢结构和热处理炉所述冷却器钢结构的上部设有进风口和进风口闸阀,所述冷却器钢结构的下部设有出风口和出风口闸阀,所述出风口闸阀和所述进风口闸阀之间连接一连杆机构;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一侧依次设有温控系统、过滤器、换热器和循环风机,另一侧设有导流系统。该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根据热处理工艺有效的控制炉料冷却速度;且整个冷却过程不和炉外氛围接触,可以满足各种炉气氛围的冷却要求,特别适用易氧化只能在炉内冷却的炉料,此外该内循环冷却系统结构新颖,运行可靠,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热处理炉的炉料内部冷却,也可依据该发明专利技术对现有工厂相关设施进行改造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处理炉用可控内循环冷却系统,尤其适用于铝板带及铝箔轧制卷材的热处理炉。
技术介绍
当前铝材生产厂家已开始认识到在特殊炉内氛围下对料进行热处理不仅能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同时还能提高炉料的物理性能,而这种特殊氛围下的热处理就不能采用传统的旁路冷却装置,当然更不能转运至冷却室或者储料台上进行冷却。所有这些现行的冷却装置都不可避免的造成高温炉料和空气接触,会严重破坏原本料得性能,造成表面氧化和黑斑的出现,从而降低制品质量。招板带箔卷的冷却速度取决于冷空气与卷材表面的对流换热,而这一个对流换热过程实际上包括两个步骤:一是主流对边界层,即对流传热;二是边界层到卷材表面的导热,也就是传导传热。近年来随着热处理工艺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热处理炉需要配置有炉内冷却系统从而满足热处理工艺的要求,原有的冷却系统不仅密闭性能差,冷却效果不理想,且无法实现进出口风量的控制,从而容易造成板带材的边部起棱等工艺缺陷。因此在不破坏炉内特殊氛围的前提下提高炉料的冷却速度及控制冷却速度不仅可有效提高制品质量,而且提高生产效率还能节约大量的能源和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处理炉用可控内循环冷却系统,旨在解决传统旁冷系统的密 闭性差,效率低、性能不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等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热处理炉用可控内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钢结构和热处理炉,所述冷却器钢结构的上部设有进风口和进风口闸阀,所述冷却器钢结构的下部设有出风口和出风口闸阀,所述出风口闸阀和所述进风口闸阀之间连接一连杆机构;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一侧依次设有温控系统、过滤器、换热器和循环风机,另一侧设有导流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钢结构通过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热处理炉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钢结构由型钢和钢板拼焊形成的一个密闭空间。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钢结构顶部设置有闸阀驱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附近安装有测温热电阻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为水冷管式换热器,冷却介质采用水,材质为不锈钢制成。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分成若干片,每片均由不锈钢型钢做成框架,框架中间固定两层不锈钢钢丝,在两层钢丝中间填充耐高温无纺布。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如下:该冷却系统由一台大风量离心风机提供抽力,通过离心风机将冷空气从进风管强制吸入,炉内热风经由冷却器上部的进风管通过过滤器,水冷换热器进行冷却后由风机出口排到出风管道中,在进风管处有一支旁路可以不经换热器直接通往出风口。经换热器热交换后的冷风和由旁路直接过来的热风混合后进入炉内,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温度骤升对冷却进行破坏,同时还避免冷风直接进入炉内对料造成影响。根据温控系统的采样信号整个装置通过连杆机构可以实现进风管路和出风管路开度控制联动。在冷却器的进风管附近安装一测温热电阻,用来对进风温度做监测,可以通过反馈的排气温度信号来控制进风口闸阀和出风口闸阀的开度,从而控制冷却速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根据热处理工艺有效的控制炉料冷却速度;且整个冷却过程不和炉外氛围接触,可以满足各种炉气氛围的冷却要求,特别适用易氧化只能在炉内冷却的炉料,此外该内循环冷却系统结构新颖,运行可靠,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热处理炉的炉料内部冷却,也可依据该专利技术对现有工厂相关设施进行改造提高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循环风机,2、换热器,3、导流系统,4、温控系统,5、进风口闸阀,6、连杆机构, 7、出风口闸阀,8、冷却器钢结构,9、闸阀驱动装置,10、过滤器,11、热处理炉,12、进风口,13、出风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所示,一种热处理炉用可控内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钢结构8和热处理炉11,所述冷却器钢结构8的上部设有进风口 12和进风口闸阀5,所述冷却器钢结构8的下部设有出风口 13和出风口闸阀7,所述出风口闸阀7和所述进风口闸阀5之间连接一连杆机构6 ;所述进风口 12和所述出风口 13之间的一侧依次设有温控系统4、过滤器10、换热器2和循环风机1,另一侧设有导流系统3。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钢结构8通过所述进风口 12和所述出风口 13与所述热处理炉11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钢结构8由型钢和钢板拼焊形成的一个密闭空间。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钢结构8顶部设置有闸阀驱动装置9,所述闸阀驱动装置9驱动所述连杆机构6 —起带动实现闸阀的开度变化,所述连杆机构能够实现所述进风口闸阀5和所述出风口闸阀7开度连续可调。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 12附近安装有测温热电阻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2为水冷管式换热器,位于所述循环风机I的进风口上游,冷却介质采用水,材质为不锈钢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循环风机I为离心风机。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10分成若干片,每片均由不锈钢型钢做成框架,框架中间固定两层不锈钢钢丝,在两层钢丝中间填充耐高温无纺布。本装置垂直安装于车间基础上,所述钢结构8固定在基础上,所述循环风机I通过钢结构支架安装固定在所述钢结构8内,所述循环风机I用驱动电机安装在钢结构外部固定在所述钢结构8上。具体用于生产时,启动前按照操作要求检查各部件正常无误后,设定好特定的降温曲线,开启整个系统,整个旁路冷却器开始工作,根据要求的降温曲线来自动控制降温速度,完成后自动关闭整个芳路冷却器系统。 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处理炉用可控内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钢结构(8)和热处理炉(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钢结构(8)的上部设有进风口(12)和进风口闸阀(5),所述冷却器钢结构(8)的下部设有出风口(13)和出风口闸阀(7),所述出风口闸阀(7)和所述进风口闸阀(5)之间连接一连杆机构(6);所述进风口(12)和所述出风口(13)之间的一侧依次设有温控系统(4)、过滤器(10)、换热器(2)和循环风机(1),另一侧设有导流系统(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处理炉用可控内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钢结构(8)和热处理炉(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钢结构(8)的上部设有进风口(12)和进风口闸阀(5),所述冷却器钢结构⑶的下部设有出风口(13)和出风口闸阀(7),所述出风口闸阀(7)和所述进风口闸阀(5)之间连接一连杆机构(6);所述进风口(12)和所述出风口(13)之间的一侧依次设有温控系统(4)、过滤器(10)、换热器(2)和循环风机(I),另一侧设有导流系统(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炉用可控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钢结构(8)通过所述进风口(12)和所述出风口(13)与所述热处理炉(1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炉用可控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炼,朱琴,杨光勇,李崇顺,张信千,罗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长光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