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探伤板的低成本炼钢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3243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探伤板的低成本炼钢工艺,属于炼钢操作工艺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①转炉低温出钢;②炉后渣洗;③成分高铝控制及LF深脱硫与气氛控制;④前后大幅度摇炉;⑤连铸轻压下;⑥浇次顺序控制;⑦铸坯堆垛缓冷;⑧铸坯与钢板的厚度比大于8:1。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和效果:本方法操作简便,省去了真空处理的工艺环节,是一种制备低成本探伤板的新途径,尤其针对小于30mm薄规格的品种表现更加明显,探伤合格率可以达到99%以上,使利用短流程的精炼工艺生产探伤板成为可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单精炼工艺路线克服了双精炼生产组织难度大的弊端,极大的缩短了生产组织与准备周期,实现了高效生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探伤板的低成本炼钢工艺,属于炼钢操作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进行超声波探伤的钢板(简称探伤板)对其内部质量要求较高,较小的内部缺陷也会导致探伤不合情况发生。探伤不合原因主要涉及钢水成分、铸坯内部质量两方面原因。为保证探伤合格率,
技术介绍
生产工艺均从以上两个环节进行控制,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碳硫偏析与夹杂物对铸坯质量的影响,利用LF进行深脱硫与RH脱气脱夹杂的组合工艺最大程度的净化钢水质量,探伤板常规生产工艺为“转炉-LF-RH-连铸”双联工艺路线。但是,实践生产中该工艺路线成本较高,并且由于双联工艺应考虑多工序间的生产协调,生产组织难度较大,尤其是小批量的探伤板的生产表现更为突出,造成生产周期较长且影响交货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探伤板的低成本炼钢工艺,尤其是针对小于30mm薄规格的探伤板,实现单精炼路线下良好的铸坯内部质量,保证其低成本下较高的探伤合格率,便于生产组织,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探伤板的低成本炼钢工艺,包含如下步骤: ①转炉低温出钢,利用转炉终点低温控制钢中氧含量,进而降低钢中氧化物含量,控制终点钢中氧含量低于600ppm ; ②炉后渣洗,转炉出钢过程中加入渣洗料(预熔渣)进行钢水净化与顶渣改质,进一步降低钢中氧含量,同时吸收 脱氧产物进入渣中净化钢水; ③成分高铝控制及LF深脱硫与气氛控制,控制钢中铝含量在200ppm-350ppm之间,为轧制过程控轧控冷细化晶粒提供保证,成分高铝控制为保护渣及覆盖剂吸附夹杂提供了热力学保证;通过LF深脱硫工艺,降低连铸凝固过程中硫偏析对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在LF工序将钢中硫含量降低至SOppm以下,通过降低钢中的硫含量降低硫化物的形成,减少硫化物在轧制变形后形成的多层片状结构对超声波的阻碍;同时,通过LF过程气氛控制降低钢水吸氮,控制精炼过程增氮量小于5ppm ; ④前后大幅度摇炉,摇至±45°,使中途停炉后漂浮在半钢液面上的炉料或炉渣分散开,尽可能多地裸露半钢液面,确保一次下枪点火成功; ⑤连铸轻压下,通过连铸轻压下合理辊缝的制定来补偿钢液凝固收缩,降低偏析对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轻压下的收缩量控制在1-1.5%之间,收缩量过小不能弥补铸坯收缩,收缩量过大会造成铸坯内裂; ⑥浇次顺序控制,合理控制浇次的顺序降低耐材中氢向钢中的扩散,浇次顺序控制在开浇3炉以后,防止耐材水分蒸发造成的钢液增氢; ⑦铸坯堆垛缓冷,通过铸坯缓冷提供铸坯中氢扩散的良好热力学条件,降低铸坯中氢致裂纹的危害;铸坯堆垛36小时以上,为铸坯中氢的扩散提供时间及温度条件; ⑧铸坯与钢板的厚度比大于8:1,通过保证压缩比确保钢板内部质量的致密。所述的转炉低温出钢,出钢温度控制在1660°C -1675°C。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工艺措施,将钢板易产生夹杂、疏松、晶粒粗大、成分偏析的四种影响因素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满足钢质纯净、钢板致密、晶粒细化、偏析程度低的要求,最终保证“钢板内部质量”,实现低成本下探伤板较高的探伤合格率。本专利技术优点和效果:本方法操作简便,省去了真空处理的工艺环节,是一种制备低成本探伤板的新途径,尤其针对小于30_薄规格的品种表现更加明显,探伤合格率可以达到99%以上,使利用短流程的精炼工艺生产探伤板成为可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单精炼工艺路线克服了双精炼生产组织难度大的弊端,极大的缩短了生产组织与准备周期,实现了高效生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推广价值。·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为生产28mm的Q345B探伤板。Q345B探伤板成分见下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探伤板的低成本炼钢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①转炉低温出钢,控制终点钢中氧含量低于600ppm;?②炉后渣洗,转炉出钢过程中加入渣洗料进行钢水净化与顶渣改质,降低钢中氧含量,同时吸收脱氧产物进入渣中净化钢水;③成分高铝控制及LF深脱硫与气氛控制,控制钢中铝含量在200ppm?350ppm之间;通过LF深脱硫工艺,降低连铸凝固过程中硫偏析对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在LF工序将钢中硫含量降低至80ppm以下;同时,通过LF过程气氛控制降低钢水吸氮,控制精炼过程增氮量小于5ppm;④?前后大幅度摇炉,摇至±45°,使中途停炉后漂浮在半钢液面上的炉料或炉渣分散开,尽可能多地裸露半钢液面;⑤连铸轻压下,通过连铸轻压下合理辊缝的制定来补偿钢液凝固收缩,轻压下的收缩量控制在1?1.5%之间;⑥浇次顺序控制,浇次顺序控制在开浇3炉以后;⑦铸坯堆垛缓冷,通过铸坯缓冷提供铸坯中氢扩散的良好热力学条件,铸坯堆垛36小时以上;⑧铸坯与钢板的厚度比大于8: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探伤板的低成本炼钢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①转炉低温出钢,控制终点钢中氧含量低于600ppm; ②炉后渣洗,转炉出钢过程中加入渣洗料进行钢水净化与顶渣改质,降低钢中氧含量,同时吸收脱氧产物进入渣中净化钢水; ③成分高铝控制及LF深脱硫与气氛控制,控制钢中铝含量在200ppm-350ppm之间;通过LF深脱硫工艺,降低连铸凝固过程中硫偏析对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在LF工序将钢中硫含量降低至SOppm以下;同时,通过LF过程气氛控制降低钢水吸氮,控制精炼过程增氮量小于 5ppm ; ④前后大幅度摇炉,摇至±45°,使中途停炉后漂浮在半钢液面上的炉料或炉渣分散开,尽可能多地裸露半钢液面; ⑤连铸轻压下,通过连铸轻压下合理辊缝的制定来补偿钢液凝固收缩,轻压下的收缩量控制在1-1.5%之间; ⑥浇次顺序控制,浇次顺序控制在开浇3炉以后; ⑦铸坯堆垛缓冷,通过铸坯缓冷提供铸坯中氢扩散的良好热力学条件,铸坯堆垛36小时以上; ⑧铸坯与钢板的厚度比大于8: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探伤板的低成本炼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炉低温出钢,出钢温度控制在1660°C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景瑞吝章国李金波孙玉虎郭辉李建文成慧梅侯钢铁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