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浩东专利>正文

包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151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6:20
包装袋。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包装袋有管形通道通向袋外。包装袋的开口在管形通道的末端,该管形通道不但可提供包装袋内装物品的进出通道,使用中还可以在需要封闭包装袋的情况下将管形通道做打结处理,打了结的管形通道封闭了包装袋通往外面的通路,而再次开通通道只需解开这个结就行。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的包装袋可十分方便地应对包装的商品不能一次使用或消费完毕的情况,适用于多种商品的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的包装袋还包括一种带吸管的饮料袋和一种男用集尿袋以及一种注水重物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袋,特别是一种可重复封闭或开启开口的包装袋。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附带吸管的饮料包装袋;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男用集尿袋;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注水重物袋。
技术介绍
包装袋封闭开口可借助的封闭附件通常有夹子、卡子、按钮带、扭结丝、拉紧带等;除借助封闭附件外包装袋本身是难于再次方便地封闭开口的。近年来软包装上出现了自封袋,便于再次封口 ;也有些产品备有通常设在接缝处的再封合搭盖。以市面上可方便地进行封闭与开启开口并且使用广泛的自封袋(外力施压包装袋内面对应的凹凸构造使之相互勾联并可外力分离)为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凹凸构造在使用时不易对准,动作需精确;2.凹凸构造易损易污,造成封装不可靠;3.由于开闭口构造的脆弱,只能内装轻质物品,不能重包装;4. “出货”时像一般包装袋一样,不能实现“受控”计量出袋。市面常见的商品包装袋有燕麦片包装袋、洗衣粉包装袋等等,即便使用自封袋,凹凸构造的功能容易被内装物品的细末干扰,存在封闭开口时封闭失败的可能,造成跑漏,袋内物品易污染受潮。对需要吸管的一次性饮料包装袋来说,包装袋剪去或撕去一角将吸管伸入才能饮用,上述的饮料包装需要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装袋,包括袋体和袋体上的开口,其特征在于:具有与袋体(1)连为一体且内部通向袋内并为软质的管形通道(2),管形通道(2)内部空间小于袋体(1)内部空间,管形通道(2)主体与袋体(1)分离,包装袋的开口在管形通道(2)通向袋外的末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袋,包括袋体和袋体上的开口,其特征在于:具有与袋体(I)连为一体且内部通向袋内并为软质的管形通道(2),管形通道⑵内部空间小于袋体⑴内部空间,管形通道(2)主体与袋体(I)分离,包装袋的开口在管形通道(2)通向袋外的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包装袋再次封闭或开启开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管形通道(2)的打结或解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1.管形通道2与袋体I的连接部分位于袋体I上边的左端,管形通道(2)主体与其紧邻的上边呈垂直状态并与左边呈平行状态,袋体I被挖去管形通道2形状大小的部位; 或2.管形通道2与袋体I的连接部分位于袋体I上边的左端,管形通道(2)主体与其紧邻的上边呈垂直状态并与左边呈平行状态; 或3.管形通道(2)与袋体(I)的连接部分位于袋体(I)上边的中部,管形通道(2)主体与其两侧的上边均呈垂直状态; 或4.管形通道(2)与袋体( I)的连接部分位于袋体(I)上边的中部,管形通道(2)主体与其两侧的上边均呈垂直状态,袋体(I)被挖去管形通道(2)形状大小的部位; 或5.管形通道(2)与袋体(I)的连接部分位于袋体(I)上边的左端,管形通道(2)主体与上边呈平行状态; 或6.管形通道(2)与袋体(I)的连接部分位于袋体(I)的袋面接缝线(7)的上端,管形通道(2)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浩东
申请(专利权)人:杨浩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