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低游离纳米耐磨聚氨酯复合钢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加热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加热温度为60~80℃,保持10~20min;加入蒙脱土进行脱气泡;加热熔化MOCA,并进行真空脱气泡,加热温度为100~120℃;混合熔化的MOCA与经脱气泡的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形成混合液;预热钢管,加热温度为80~120℃,同时进行热硫化,热硫化时间为10~20min;将混合液注入钢管内壁,制得成品。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的产品混合粘度较小,回弹值较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管道的防腐耐磨损能力,人们常常在钢管道内壁上复合一层防腐且耐磨性能较好的内衬层。近年来逐步发展的聚氨酯复合钢管技术性能较好的一种复合钢管。目前现有技术中,在生产聚氨酯复合钢管的过程中,对钢管进行预热和硫化是分两道工序完成的,由此方式获得的聚氨酯复合钢管的耐磨性会受到影响,并且工艺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以提升复合钢管的耐磨性,并节约成本,是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生产聚氨酯复合钢管的过程中,对钢管进行预热和硫化是分两道工序完成的这一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其中,包括a.加热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加热温度为60 80°C,保持10 20min ;b.加入蒙脱土进行脱气泡;c.加热熔化M0CA,并进行真空脱气泡,加热温度为100 120°C ;d.混合所述熔化的MOCA与所述经脱气泡的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形成混合液;e.预热钢管,加热温度为80 120°C,同时进行热硫化,所述热硫化时间为10 20min;以及f.将所述混合液注入所述钢管内壁,制得成品。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所述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与所述蒙脱土的重量比为100:3. 36 5. 625。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所述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与所述蒙脱土的重量比为100:4。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所述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与所述MOCA的重量比为100:12 12. 5。优选地,所述步骤e中,所述加热温度为90 110°C。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所述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由摩尔比为6:1的低游离TDI与PTMG的混合制得。优选地,所述PTMG的相对分子量为200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调整聚氨酯预聚体中的组份及各个组份占的比例,在钢管内壁上粘合由此聚氨酯制成的聚氨酯层,并且将预热钢管和硫化同时进行,增加了聚氨酯方法钢管的耐磨性,并且简化生产工序,以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低游离纳米耐磨聚氨酯复合钢管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加热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其中,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由摩尔比为6:1的低游离TDI与PTMG的混合以现有的方法制得,2,4-TDI采用日本三井武田化学株式会社产品,PTMG采用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产品,并且PTMG的相对分子量为2000。将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加热 至60 80°C,具体地进入至70°C,并保持10 20min。步骤b.加入蒙脱土进行脱气泡。向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中加入蒙脱土,以对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进行脱气泡。其中,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与蒙脱土的重量比为100:3.36 5.625,更具体的,它们的重量比为100:4。步骤c.加热熔化M0CA,并进行真空脱气泡。将MOCA加热至100 120°C,以使其熔化,具体的将MOCA加热至110°C。3,3,3 ^ -二氯-4,^ 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采用苏州湘园特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品。步骤d.混合熔化的MOCA与经脱气泡的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在步骤b中的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中加入熔化后的M0CA,进行混合形成混合液。其中,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与MOCA的重量比为100:12 12.5。步骤e.预热钢管,同时进行热硫化。对普通钢管进行打磨除锈,然后对漆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80 120°C,具体的为90 110°C,例如100°C。在对普通钢管进行预热的同时进行硫化,硫化方法为热硫化,热硫化的时间为15 16min。步骤f.将混合液注入钢管内壁,制得成品。实施例1首先,将摩尔比为6:1的TDI与PTMG混合反应获得低游离PU预聚体,其中,2,4-TDI采用日本三井武田化学株式会社产品,PTMG的相对分子量为2000,采用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产品,然后将100重量份的低游离预聚体预热至60°C,保持20分钟,再加A 3.36重量份的蒙脱土进行脱气泡,蒙脱土的粒径为2.3nm, CEC值为0.97mmol/g,接着将12重量份的MOCA加热至100°C进行熔化,并进行真空脱气泡,3,3,3 ; - 二氯-4,4 ' 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采用苏州湘园特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品,将熔化后的MOCA加入上述脱气泡后的低游离PU预聚体混合,接下来将钢管打磨除锈,加热使其温度达到80°C并同时进行热硫化,最后将上述混合物注入钢管内成型,即得低游离纳米耐磨聚氨酯复合钢管。实施例2首先,将摩尔比为6:1的TDI与PTMG混合反应获得低游离PU预聚体,其中,2,4-TDI采用日本三井武田化学株式会社产品,PTMG的相对分子量为2000,采用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产品,然后将100重量份的低游离预聚体预热至80°C,保持10分钟,再加A 5.625重量份的蒙脱土进行脱气泡,蒙脱土的粒径为2.3nm,CEC值为0.97mmol/g,接着将12.5重量份的MOCA加热至80°C进行熔化,并进行真空脱气泡,3,3,3 ; - 二氯-4,4 ' 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采用苏州湘园特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品,将熔化后的MOCA加入上述脱气泡后的低游离PU预聚体混合,接下来将钢管打磨除锈,加热使其温度达到120°C并同时进行热硫化,最后将上述混合物注入钢管内成型,即得低游离纳米耐磨聚氨酯复合钢管。实施例3首先,将摩尔比为6:1的TDI与PTMG混合反应获得低游离PU预聚体,其中,2,4-TDI采用日本三井武田化学株式会社产品,PTMG的相对分子量为2000,采用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产品,然后将低游离PU预聚体预热至60°C,保持15分钟,再加入4重量份的蒙脱土进行脱气泡,蒙脱土的粒径为2.3nm,CEC值为0.97mmol/g,接着将12.3重量份的重量的MOCA加热至90°C进行熔 化,并进行真空脱气泡,3,3,3 ; -二氯-4,4 ^ 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采用苏州湘园特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品,将熔化后的MOCA加入上述脱气泡后的低游离PU预聚体混合,接下来将钢管打磨除锈,加热使其温度达到80°C并同时进行热硫化,最后将上述混合物注入钢管内成型,即得低游离纳米耐磨聚氨酯复合钢管。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调整聚氨酯预聚体中的组份及各个组份占的比例,在钢管内壁上粘合由此聚氨酯制成的聚氨酯层,并且将预热钢管和硫化同时进行,增加了聚氨酯方法钢管的耐磨性,并且简化生产工序,以降低成本。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游离纳米耐磨聚氨酯复合钢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加热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加热温度为60~80℃,保持10~20min;b.加入蒙脱土进行脱气泡;c.加热熔化MOCA,并进行真空脱气泡,加热温度为100~120℃;d.混合所述熔化的MOCA与所述经脱气泡的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形成混合液;e.预热钢管,加热温度为80~120℃,同时进行热硫化,所述热硫化时间为10~20min;以及f.将所述混合液注入所述钢管内壁,制得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游离纳米耐磨聚氨酯复合钢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加热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加热温度为60 80°C,保持10 20min;b.加入蒙脱土进行脱气泡;c.加热熔化MOCA,并进行真空脱气泡,加热温度为100 120°C;d.混合所述熔化的MOCA与所述经脱气泡的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形成混合液;e.预热钢管,加热温度为80 120°C,同时进行热硫化,所述热硫化时间为10 20min ;以及f.将所述混合液注入所述钢管内壁,制得成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游离纳米耐磨聚氨酯复合钢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低游离纳米聚氨酯预聚体与所述蒙脱土的重量比为100:3.36 5.62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游离纳米耐磨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少华,张俊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泰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