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水容器防渗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4382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水容器防渗漏装置,属于流体输送管路控制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与供水管路连通的第一端口、与储水容器连通的第二端口以及与用水端连通的第三端口;第二端口由彼此隔开的进水腔室、出水腔室构成;第一端口至第二端口进水腔室之间的第一水流通道设有通断控制装置,出水腔室通过第二水流通道与第三端口连通;当用水端关闭时,通断控制装置处于阻断第一水流通道的状态;当用水端开启时,通断控制装置处于接通第一水流通道的状态。这样,当用水端关闭、用户不用水时,第一水流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即使储水容器发生渗漏,水源的水不会补充到储水容器,从而无论用户是否知晓,都有效避免了持续渗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渗漏装置,尤其是一种储水容器防渗漏装置,属于流体输送管路控制

技术介绍
据申请人了解,储水式电热水器之类的储水容器由于原电池作用,会发生析氧和析氢反应,结果导致腐蚀。即使采取表面涂搪、增加阳极棒或采用不锈钢材质等延缓腐蚀措施,最终仍难免腐蚀穿孔导致渗漏。而渗漏发生时,如果用户不知晓,将因为现有储水容器与水源连通而使渗漏持续,发生大面积浸水,造成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申请号为200820006351. 3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渗漏报警断水的电热水器,其中电热水器下部装有积水托盘,积水托盘中装有一对或一对以上电极,进水管处装有一个进水控制器,电极或进水控制器与信号处理器之间由信号控制线连接,信号处理器接收电极的渗漏信号,发出声或光报警,且向进水控制器发出切断水源信号切断供水。此外,申请号为200910033981.9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热水器,包括储水内胆,和内胆连通以传递流入内胆和流出内胆的水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用于加热内胆内的水的热源,以及用于检测由于内胆渗漏而引起的音频变化的音频检测器。一旦内胆渗漏,就可以通过检测到相应的音频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小由于渗漏而给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上述现有技术均需要由检测感应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及进水控制器三部分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渗漏后切断进水,不仅对检测感应系统要求较高,若反应不灵敏则会报警和切断控制不及时,若反应过灵敏,则容易出现误报和误动作,而且需要额外提供电源,结构复杂,还带来需要防止电击、占用空间过大等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无需检测单元、不用电源、可以在储水容器渗漏时可靠切断水源的储水容器防渗漏装置。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储水容器防渗漏装置包括与供水管路连通的第一端口、与储水容器连通的第二端口以及与用水端连通的第三端口 ;所述第二端口由彼此隔开的进水腔室、出水腔室构成;所述第一端口至第二端口进水腔室之间的第一水流通道设有通断控制装置,所述出水腔室通过第二水流通道与第三端口连通;当所述用水端关闭时,所述通断控制装置处于阻断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状态;当所述用水端开启时,所述通断控制装置处于接通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状态。在电热水器之类的储水容器进、出水端之间安装本技术的储水容器防渗漏装置后,当用户用水开启用水端时,第一水流通道处于接通状态,因此水源的水源源不断补充储水容器,以保证持续供水;而当用水端关闭、用户不用水时,第一水流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即使储水容器发生渗漏,水源的水不会补充到储水容器,从而无论用户是否知晓,都有效避免了持续渗漏。本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进水腔室和出水腔室分别由进水内管和套置于进水内管外的出水外管构成,所述进水内管外壁与出水外管内壁之间的环状空间形成所述出水腔室。进水内管与出水外管可以为一体或分体结构;进水内管也可以设置在出水外管的内壁上,与出水外管内壁一体成型,或采用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进水腔室与出水腔室也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二端口内的分隔板分隔而成。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之处是所述第二水流通道或其延伸水流通道设有单向阀,这样可以防止通断控制装置关闭后,储水容器的水回流导致渗漏。为避免防渗漏装置被堵塞,在第一水流通道的通断控制装置上游处设置一过滤装置。为达到泄压的目的,本技术的防渗漏装置还包括一个与出水腔室或进水腔室连通的泄压装置。上述通断控制装置可以是压力控制阀或流量控制阀等。采用压力控制阀时,通常由位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之间的皮膜构成,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水压大于第三端口的水压时,所述皮膜处于接通第一水流通道的状态;当所述第一端口的水压等于第三端口的水压时,所述皮膜处于阻断第一水流通道的状态。这样合理借助水压的变化,更为可靠实现了在储水容器渗漏时的自动切断水源。进一步,所述皮膜具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的通孔。再进一步,所述皮膜的第二水流通道侧抵靠在弹簧上。又进一步,还包括与第二端口出水腔室或进水腔室连通的泄压装置。更进一步,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通断控制装置上游处。由于本技术是纯机械结构,不需要检测系统,因此不会出现电子控制方式的信号误判问题,也不需要额外供电,连接简单方便,因此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显著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用水状态防渗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不用水状态防渗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防渗漏装置与内胆螺纹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泄压装置设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为一种应用于电热水器的外置储水容器防渗漏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与自来水供水管路连通的第一端口 A、用于与电热水器储水容器(俗称内胆)8连通的第二端口 B以及用于与水龙头用水端连通的第三端口 C;第二端口 B由进水腔室和出水腔室复合组成,进水腔室外壁与出水腔室内壁之间形成水流环道。第一端口 A与第二端口进水腔室之间为第一水流通道1,第二端口出水腔室与第三端口 C之间为第二水流通道2。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第一端口 A至第二端口进水腔室之间的第一水流通道I设有作为通断控制装置的压力控制阀,第二端口出水腔室至第三端口 C之间的第二水流通道2设置具有止回作用的单向阀5,保证水流只能从内胆出口经过第二端口出水腔室口流入第二水流通道,进而从用水端的水龙头流出,而不能反向流动(显然该单向阀设置在其延伸水流通道中效果相同,也是可行的)。压力控制阀主要由位于第一水流通道I和第二水流通道2之间的碟形皮膜3构成,该皮膜的周边具有一个通孔4连通第一端口 A与第三端口 C,其第二水流通道侧抵靠在弹簧6上。当用水端开启时,第三端口泄压后的水压将小于第一端口的进水水压,皮膜在两侧水压差的作用下将克服弹簧作用力,处于接通第一水流通道的状态,从而保证电热水器的用水始终得到补充(参见图3)。当用水端关闭时,皮膜上通孔4的连通作用迅速使第三端口 C的水压等于第一端口 A的水压,因此皮膜在弹簧的作用下处于阻断第一水流通道的状态,此时即使内胆出现渗漏,其中的储水也不会得到补充,从而自动避免了持续渗漏(参见图2)。上述实施例中,进水腔室与出水腔室的结构有多种形式,本实施例的进水腔室由一根进水内管2-1形成,另一出水外管2-2套置在进水内管外,出水腔室由进水内管2-1外壁与出水外管2-2内壁之间的环状空间形成。进水内管与出水外管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进水内管可以设置在出水外管的内壁上,可以与出水外管内壁一体成型,还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如采用螺纹连接方式。防渗漏装置与内胆连接,可采用活接连接,也可以为螺纹连接,如图5所示的螺纹连接结构L。为避免防渗漏装置被堵塞,在第一水流通道的通断控制装置上游处设置一过滤装置7。为达到泄压的目的,本防渗漏装置还包括一个与出水腔室(也可以与进水腔室)连通的泄压装置S,如图6所示。采用本实施例的装置后可以实现只有用户用水,自来水才流向内胆,当用户不使用时,自来水无法流向内胆。这样,即使内胆腐蚀穿孔,也不会出现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水容器防渗漏装置,包括与供水管路连通的第一端口、与储水容器连通的第二端口以及与用水端连通的第三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由彼此隔开的进水腔室、出水腔室构成;所述第一端口至第二端口进水腔室之间的第一水流通道设有通断控制装置,所述出水腔室通过第二水流通道与第三端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水容器防渗漏装置,包括与供水管路连通的第一端口、与储水容器连通的第二端口以及与用水端连通的第三端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由彼此隔开的进水腔室、出水腔室构成;所述第一端口至第二端口进水腔室之间的第一水流通道设有通断控制装置,所述出水腔室通过第二水流通道与第三端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容器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室和出水腔室分别由进水内管和套置于进水内管外的出水外管构成,所述进水内管外壁与出水外管内壁之间的环状空间形成所述出水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容器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室和出水腔室分别由进水管和出水管构成,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由分隔板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储水容器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华新邵小荣茹兴鹏
申请(专利权)人: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