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39329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7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装置,包括:前端盖(3)、交换柱组件(2)、后端盖(1)、前支脚(5)、后支脚(4)、进水口(6)、出水口(7)、流道a(8)和流道b(9)。交换柱组件(2)分别与前后端盖螺钉连接,前后端盖分别与前后支脚螺栓连接。交换柱组件(2)由前端板、后端板、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阴离子树脂交换柱、混合树脂交换柱、活性炭吸附柱a、活性炭吸附柱b和管路组成,五个交换柱和管路分别与前后端板焊接连接。前后端盖上有流道,废水经过五个交换柱的净化可得到满足要求的水质。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抗冲击振动能力强、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子交换器,特别是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水处理的离子交换器一般由壳体、支架、进出水口等装置组成,壳体内形成单一腔体,内部一般只装填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只有一种交换柱,此种装填方式不能一次去除水质中所有离子型杂质。对于装填多种类型树脂的离子交换器,其各个交换柱之间一般通过其壳体外部管道连接,体积庞大,空间利用率低。此类型的离子交换器只能去除水质中的离子型污染物,而不能去除水质中的有机污染物,其功能有限,经此种离子交换器处理过的水还需要其他设备进行净化,才能最终达到理想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解决了一般离子交换器体积庞大、空间利用率低、功能单一的问题。—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包括前端盖、后端盖、前支脚、后支脚、进出水口,还包括交换柱组件,其中,交换柱组件,包括前端板、后端板、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阴离子树脂交换柱、混合树脂交换柱、活性炭吸附柱a、活性炭吸附柱b和管路。平行排列的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阴离子树脂交换柱、混合树脂交换柱、活性炭吸附柱a、活性炭吸附柱b和管路分别与前端板和后端板焊接连接。前端板与前端盖螺钉连接,后端板与后端盖螺钉连接。前支脚分别与前端板和前端盖螺栓连接,后支脚分别与后端板和后端盖螺栓连接。前端盖上有流道a和流道b,阳离子树脂交换柱和阴离子树脂交换柱由流道a连通,管路和混合树脂交换柱由流道b连通,后端盖上有流道C、流道d和流道e。活性炭吸附柱a和阳离子树脂交换柱由流道c连通,阴离 子树脂交换柱和管路由流道d连通,混合树脂交换柱和活性炭吸附柱b由流道e连通。进水口处的废水首先经过活性炭吸附柱a,活性炭吸附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杂质,其次经过流道c进入阳离子树脂交换柱,水中的正电荷离子,包括Ca2+、Mg2+,与阳离子树脂中的氢离子发生交换被去除,然后经过流道a进入阴离子交换柱,此时水中的负电荷离子包括NO1、SCt ,与阴离子树脂中的氢氧根离子发生交换被去除,然后经过流道d、管路和流道a进入混合树脂交换柱,混合树脂交换柱在交换器中起到精滤作用,最后经过流道e进入活性炭吸附柱b,除掉前级交换柱中残留的有机物杂质,最后在出水口处得到符合要求的水质。本离子交换器结构紧凑、抗冲击振动能力强、空间利用率高等,由于离子交换柱之间的流道加工在前后端盖组件上,大大节省了空间,其前后端盖和交换柱组件采用螺栓连接,五个交换柱与前后端板焊接,结构稳定、抗冲击性能良好。附图说明图1 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前侧视图;图2 —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后侧视图;图3 —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的交换柱组件图。1.后端盖 2.交换柱组件 3.前端盖 4.后支脚 5.前支脚 6.进水口7.出水口 8.流道a 9.流道b 10.流道c 11.流道d 12.流道e 13.后端板14.前端板 15活性炭吸附柱a 16.阳离子树脂交换柱 17.阴离子树脂交换柱 18.管路19.混合树脂交换柱20.活性炭吸附柱b。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包括前端盖3、后端盖1、前支脚5、后支脚4、进水口 6、出水口 7,还包括交换柱组件2,其中,交换柱组件2,包括前端板14、后端板13、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混合树脂交换柱19、活性炭吸附柱al5、活性炭吸附柱b20、管路18。平行排列的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混合树脂交换柱19、活性炭吸附柱al5、活性炭吸附柱b20和管路18分别与前端板14和后端板13焊接连接。前端板14与前端盖3螺钉连接,后端板13与后端盖I螺钉连接。前支脚5分别与前端板14和前端盖3螺栓连接,后支脚4分别与后端板13和后端盖I螺栓连接。前端盖3上有流道a8和流道b9,其中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和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通过流道a8连通,管路18和混合树脂交换柱19·通过流道b9连通,后端盖I上有流道clO、流道dll和流道el2。其中活性炭吸附柱al5和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通过流道clO连通,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和管路18通过流道dll连通,混合树脂交换柱19和活性炭吸附柱b20通过流道el2连通。进水口 6处的废水首先经过活性炭吸附柱al5,活性炭吸附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杂质,其次经过流道clO进入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水中的正电荷离子,包括Ca2+、Mg2+,与阳离子树脂中的氢离子发生交换被去除,然后经过流道a8进入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此时水中的负电荷离子,包括ΝΟ〖、SOf ,与阴离子树脂中的氢氧根离子发生交换被去除,然后经过流道dll、管路18和流道a8进入混合树脂交换柱19,最后经过流道el2进入活性炭吸附柱b20,除掉前级交换柱中残留的有机物杂质,最后在出水口 7处得到符合要求的水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包括:前端盖(3)、后端盖(1)、前支脚(5)、后支脚(4)、进水口(6)、出水口(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换柱组件(2),其中,交换柱组件(2),包括:前端板(14)、后端板(13)、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混合树脂交换柱(19)、活性炭吸附柱a(15)、活性炭吸附柱b(20)、管路(18);平行排列的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混合树脂交换柱(19)、活性炭吸附柱a(15)、活性炭吸附柱b(20)和管路(18)分别与前端板(14)和后端板(13)焊接连接;前端板(14)与前端盖(3)螺钉连接,后端板(13)与后端盖(1)螺钉连接;前支脚(5)分别与前端板(14)和前端盖(3)螺栓连接,后支脚(4)分别与后端板(13)和后端盖(1)螺栓连接;前端盖(3)上有流道a(8)和流道b(9),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与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由流道a(8)连通,管路(18)与混合树脂交换柱(19)由流道b(9)连通,后端盖(1)上有流道c(10)、流道d(11)和流道e(12);活性炭吸附柱a(15)与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由流道c(10)连通,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与管路(18)由流道d(11)连通,混合树脂交换柱(19)与活性炭吸附柱b(20)由流道e(1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包括前端盖(3)、后端盖(I)、前支脚(5)、后支脚(4)、进水口(6)、出水口(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换柱组件(2),其中,交换柱组件(2),包括前端板(14)、后端板(13)、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混合树脂交换柱(19)、活性炭吸附柱a (15)、活性炭吸附柱b (20)、管路(18);平行排列的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混合树脂交换柱(19)、活性炭吸附柱a (15)、活性炭吸附柱b (20)和管路(18)分别与前端板(14)和后端板(13)焊接连接;前端板(14)与前端盖(3)螺钉连接,后端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广志郭玉王道臣陈志军吕戎贾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