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充气构件的保护装置及具有该保护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3769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7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可充气构件的保护装置及具有该保护装置的车辆,属于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可充气构件,该可充气构件包括由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组合构成的内部空腔,以及位于该空腔内的结构,该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网和第二网,第一网和第二网通过位于其间的多个连接构件相互连接,第一网与第一壁组合连接,第二网与第二壁组合连接,且该保护装置装配于车辆上,使得在突发事故或受到撞击时,该保护装置能够充气膨胀至预设的形状,且不易破裂,从而提供车辆的使用者充分的保护,使其免受或减轻撞击,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成本低廉,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保护装置
,特别涉及装配于车辆上,并用于在交通事故发生时,保护车辆使用者或乘客免受车辆或部分车身的撞击的一种保护装置,具体是指一种具有可充气构件的保护装置及具有该保护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关于车辆安全驾驶研究的成果,多种保护装置已被用于位于车内的车辆使用者,以保护使用者免受部分车身的撞击。举例而言,一种方便的解决方法是,该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可充气构件或可充气气囊,在静止状态下,其未充气,并折叠存放于车辆的一个可能受到撞击的位置,即,在发生事故时,使用者可能撞到车身的该位置。另外,在发生侧滑或交通事故,导致碰撞的瞬间,可充气气囊会与一个例如储气罐等的压缩气源连通。通常,该压缩气源用于将预设量的压缩空气导入可充气气囊中,使其成为充气的膨胀状态,其形状为类似于气球的圆形。因此,为了保证形成一个安全的充气状态,导入气体的量与可压缩气囊的体积严格相关。基本上,这种气囊在充气状态下的形态有点像气球,这个位于部分车体和使用者之间的气球相当大,而且横截面很宽。使用该可充气气囊的目的在于,确保在使用者和设置气囊位置的车体部分碰撞时,提供有效的特定的保护。为了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方便的方法是将所述的类似于充气气球的气囊设置于每个使用者可能撞击到的车体区域。然而,为此需要使用大量的可充气气囊和大量的压缩气源,或者通常使用承压的液体。根据本技术所记载的范围,“网”是指,具有类似网的多网眼的补丁或布料。根据本技术所记载的范围,“壁”或“单片”是指,一种设置于对应的网上的覆盖构件,其中,第一壁和第二壁组合,并于其中形成一个空腔,并设置连接构件连接所述的第一壁和第二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在突发事故或受到撞击时,充气膨胀至预设的形状,从而提供车辆的使用者充分的保护,使其免受或减轻撞击,同时,结构简单,不易破裂,也便于制造的一种具有可充气构件的保护装置及具有该保护装置的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具有可充气构件的保护装置具有如下构成该保护装置,包括可充气构件,该可充气构件包括由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组合构成的内部空腔,以及位于该空腔内的结构,所述的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网和第二网,所述的第一网和第二网通过位于其间的多个连接构件相互连接,所述的第一网与所述的第一壁组合连接,所述的第二网与所述的第二壁组合连接,且所述的装置装配于车辆上,并用以保护车辆的使用者。该保护装置中,所述的连接构件是可弯曲的。该保护装置中,所述的连接构件为线型。该保护装置中,所述的连接构件分布于对应的第一网和第二网表面的密度为至少每平方厘米一个连接构件。该保护装置中,所述的连接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网和第二网中的一个连续交织,且连接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网和第二网中的另一个连续交织。该保护装置中,所述的第一网和第二网沿外周边缘直接相互连接。该保护装置中,还包括用以直接连接第一网和第二网的外周缝合线。该保护装置中,所述的外周缝合线沿所述的第一网和第二网的外周边缘设置。该保护装置中,所述的外周缝合线是线型的。该保护装置中,在每个所述的第一壁与所述的第二壁之间,还具有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层压薄片。该保护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层为织物层,且所述的第二层为粘合层。该保护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层为尼龙织物层,且所述的第二层为聚氨酯粘合层。该保护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壁和所述的第二壁沿各自的外周边缘相互连接。该保护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壁和所述的第二壁均具有比对应的第一网或第二网延伸地更广的表面,从所述的第一网和第二网凸出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外周边缘之间相互气密连接。该保护装置中,在所述的第一网和第二网以及对应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分别插设有粘合层。该保护装置中,所述的粘合层为粘合膜。该保护装置中,包括多个相互连接所述的结构组成一个存放于内部空腔内的单一本体。该保护装置中,还包括一个与所述的可充气构件的表面组合连接的加强层。该保护装置中,所述的加强层插设于所述的第一网或第二网与对应的第一壁或第二壁之间。该保护装置中,还包括用以驱动和/或充气所述的可充气构件的工具。本使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具有存放位置以及上述的保护装置,所述的保护装置设置于所述的存放位置内。本技术的涉及的基础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车辆的保护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并且/或者达到更好的效果;特别的,还涉及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包括有可充气构件的保护装置,其形状是先验(a priori)预设可控的,从而使该保护装置能够尽可能地适合于其所设置的车体部分。另外,还涉及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该保护装置的车辆。本技术的内容所涉及的一种结构是,包括两个相对的壁或单片以及一个织物结构,其中依次包括第一网、第二网以及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具有与所述的第一网和第二网分别对应连接的两端,在该结构中,每个网都粘附于其对应的壁上。本技术具有多个相互关联的优点。第一个优点在于,具有所述的结构的可充气构件可制作为在充气状态下具有任意一种期望的形状和尺寸,实际上,通过预先调整设置于内部空腔中的两个网之间的连接构件的长度,能够使该可充气构件充气时,连接构件具有最大的拉力且/或连接构件所连接的点之间的距离最大。在实践中,由于,在设计阶段,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长度和最大张力的连接构件来控制连接构件的最大拉伸,所以可充气构件的形状和尺寸是可控的且预先设定的。因此,通过将具有两个网及其中的连接构件的织物结构或其本身形状的合理化,同时在由两个壁所限定的墙体的不同位置上,有选择地采用不同长度的连接构件,就能够决定可充气构件在充气状态下的预设形状(取决于两个网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个网的外围形状)。另外,通过连接构件来控制科充气构件的形状,就能够指引或控制在可充气构件充气过程中,被导入腔体内部的气流的方向。事实上,通过合理化地校正连接构件的长度,就能够在仅有一个气流源的情况下,向例如具有很多分支和附属物的结构细密而复杂的可充气构件充气。换而言之,就能够获得各种形状、特征和外形的可充气构件。在交通事故中,使用者在与车辆或部分车体的强烈碰撞后,会受到伤害。而在充气状态下,该可充气构件被用于设置在使用者与车辆或部分车体之间,从而吸收使用者和车辆间撞击的能量并尽可能地避免碰撞。在本技术中,“车辆”是指任何一种交通工具,也包括在运动中使用的交通工具。举例来说,其使用者可能是摩托车手、赛车手、驾驶员或乘客。特别是,同样得益于可充气构件能够获得各种形状、特征和外形的可能性,可充气构件就能够被制造为在充气状态下至少部分围绕使用者并且/或者设置于使用者的周围。另外,得益于形状控制,该可充气构件能够方便地与其它独立于该可充气构件之外的保护装置或构件相连接,并在充气状态下具有能够与之结合的形状。例如,通过采用具有相同长度的连接构件,就能够制造扁平的,平面形状的,类似垫子形状的可充气构件,其可简单地与设置于车辆和保护装置之间的例如硬板等的平面构件相连接,以提供使用者附加的保护。一种进一步的优点在于,连接构件确保了在充气状态下对于可充气构件的膨胀进行限制,从而减轻使用者的负担,特别是在保证对于使用者提供充分保护的前提下限制厚度。在可充气构件偶发的充气过程中,所述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护装置(10、110、120、130、140、150),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充气构件(2、2a、2b、2c、2d),该可充气构件包括由相对的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组合构成的内部空腔(25),以及位于该空腔(25)内的结构(31、331、331a),所述的结构(31、331、331a)包括相对的第一网(29、329)和第二网(30、330),所述的第一网(29、329)和第二网(30、330)通过位于其间的多个连接构件(27)相互连接,所述的第一网(29、329)与所述的第一壁(21)组合连接,所述的第二网(30、330)与所述的第二壁(22)组合连接,且所述的装置(10、110、120、130、140、150)装配于车辆(1、100)上,并用以保护车辆(1、100)的使用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装置(10、110、120、130、140、150),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充气构件(2、2a、2b、2c、2d),该可充气构件包括由相对的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组合构成的内部空腔(25),以及位于该空腔(25)内的结构(31、331、331a),所述的结构(31、331、331a)包括相对的第一网(29、329)和第二网(30、330),所述的第一网(29、329)和第二网(30、330)通过位于其间的多个连接构件(27)相互连接,所述的第一网(29、329)与所述的第一壁(21)组合连接,所述的第二网(30、330)与所述的第二壁(22)组合连接,且所述的装置(10、110、120、130、140、150)装配于车辆(1、100)上,并用以保护车辆(1、100)的使用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10、110、120、130、140、15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构件(27)是可弯曲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10、110、120、130、140、15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构件(27)为线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10、110、120、130、140、15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构件(27)分布于对应的第一网(29、329)和第二网(30、330)表面的密度为至少每平方厘米一个连接构件(2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10、110、120、130、140、15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构件(27)的一端(27a)与所述的第一网(29、329)和第二网(30、330)中的一个连续交织,且连接构件(27)的另一端(27b)与所述的第一网(29、329)和第二网(30、330)中的另一个连续交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10、110、120、130、140、15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网(29,329)和第二网(30,330)沿外周边缘(23、24、123、124、347)直接相互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10、110、120、130、140、15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直接连接第一网(29、329)和第二网(30、330)的外周缝合线(35、36、47、348)。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装置(10、110、120、130、140、15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周缝合线(35、36、47、348)沿所述的第一网(29、329)和第二网(30、330)的外周边缘(23、24、123、124、347)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装置(10、110、120、130、140、15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周缝合线(35、36、47、348)是线型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10、110、120、130、140、150),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的第一壁(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利诺·达伊内塞路易吉·龙科
申请(专利权)人:达伊内塞公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