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向增强的复合材料预制件制备方法和复合材料技术

技术编号:862194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5 0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纵向增强的复合材料预制件制备方法和复合材料。其中,该复合材料预制件包括多根导向套和缠绕在多根导向套间的纤维,多根导向套按照预定的路径排列形成预定形状,纤维铺放路径形成的空隙间还设置有填充套。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纤维的空隙间还设置有平行于导向套的填充套,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纵向力学性能。而且填充套平行于导向套设置,可以采用原有的机械设备进行该复合材料预制件的加工,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了复合材料预制件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制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纵向增强的复合材料预制件制备方法和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三维织造预制件是以整体织物作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织造成形技术。采用此技术可以直接编织出各种形状、不同尺寸的整体异型预制件。用这些预制件制成的三维织造复合材料制件不需再加工,这就避免了由于加工所造成的纤维损伤。而且采用此方法制备的三维织造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基体损伤不易扩展、高抗冲击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好,以及耐烧蚀、抗高温、热绝缘性能好等独特的优点,目前已经引起了美国、德国等世界各国的关注。三维织造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对三维织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各国的研究趋势主要是不断改进和开拓三维织造的工艺过程,在尽量保证预制件整体性能的基础上改进织造工艺,简化织造过程,争取实现自动化高效织造。其中,基于数字化导向模板的三维织造成形方法效率极高,但因为导向套之间预留编织空隙过大,纤维体积含量较低,纵向力学性能较差,抗拉和抗压强度过低,限制了预制件的应用范围。中国专利号ZL200820078572.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三维全五向编织预制件及其编织设备。通过一种改进的四步法三维编织方法,在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编织纱束交叉空隙处完全加满纵向纱束,使纵向纱束的数量比现有四步法预制件中的纵向纱束的数量提高近一倍,纵向性能显著提高。但是,改进方法受限于四步法编织的约束,编织尺寸受到一定的限制,且编织设备自动化程度很低,生产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纵向增强的复合材料预制件制备方法和复合材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纵向力学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纵向增强的复合材料预制件。该复合材料预制件包括多根导向套和缠绕在多根导向套间的纤维,多根导向套按照预定的路径排列形成预定形状,纤维铺放路径形成的空隙间还设置有填充套。进一步地,填充套的横截面与纤维铺放路径形成的空隙的形状及大小相适配。进一步地,填充套的横截面形状不同于导向套的横截面形状。进一步地,纤维呈扁平带状,纤维沿多根导向套之间的间隙穿行铺设并形成多个叠置的铺设层,纤维的带面在铺设层内延伸,导向套的延伸方向与铺设层垂直。进一步地,每相邻的3根导向套形成三角形,纤维在多根导向套间沿三角形的边所在的直线铺放,且纤维缠绕在位于预定形状外周的导向套上。进一步地,每相邻的4根导向套形成四边形,纤维在多根导向套间沿四边形的边所在的直线或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铺放,且纤维缠绕在位于预定形状外周的导向套上。进一步地,每相邻的6根导向套形成六边形,纤维在多根导向套间沿六边形的边所在的直线或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铺放,且纤维缠绕在位于预定形状外周的导向套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上述复合材料预制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根导向套平行固定在导向模版上形成预定形状;根据导向套的横截面积、导向套的排列密度、纤维预定的缠绕路径确定纤维的空隙的位置;在对应纤维将形成空隙的位置在导向模版上平行于导向套设置填充套;将纤维缠绕在多根导向套和填充套间;对缠绕在多根导向套间的纤维进行压实处理,得到复合材料预制件。进一步地,填充套的横截面与纤维的空隙大小及形状相适配。进一步地,纤维呈扁平带状,将纤维沿多根导向套之间的间隙穿行铺设并形成多个叠置的铺设层,纤维的带面在铺设层内延伸,导向套的延伸方向与铺设层垂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括复合材料预制件和填充在复合材料预制件中的基体,复合材料预制件为上述复合材料预制件。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纤维的空隙间还设置有平行于导向套的填充套,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纵向力学性能。而且填充套平行于导向套设置,可以采用原有的机械设备进行该复合材料预制件的加工,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了复合材料预制件的力学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设置有导向套的六边形导向模版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设置有导向套和填充套的六边形导向模版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六边形导向模版上设置有导向套和填充套的纤维铺放路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纤维三角形铺放路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纤维方形铺放路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纤维方形铺放路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纤维方形铺放路径示意图;以及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纤维六边形铺放路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在复合材料预制件制作过程中,通常是需要先将导向套10固定在导向模版50。为了增加了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纵向力学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纵向增强的复合材料预制件。该复合材料预制件包括多根导向套10和缠绕在多根导向套10间的纤维20,多根导向套10按照预定路径排列形成预定形状,纤维20铺放路径形成的空隙间还设置有填充套30,如图2和3所示。由于纤维的空隙间还设置有平行于导向套的填充套30,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纵向力学性能。而且填充套30方向平行于导向套设置方向,可以采用原有的机械设备进行该复合材料预制件的加工,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了复合材料预制件的力学性能。优选地,填充套30的横截面形状不同于导向套10的横截面形状。优选地,填充套30的横截面与纤维20铺放路径形成的空隙的形状及大小相适配,如图2所示。例如,纤维间的空隙为三角形的,填充套30的横截面与之相适配也是三角形的,这样就可以使填充套30与纤维之间尽可能的接触,增大填充比例。现有技术中用于三维织造预制件的纤维通常是扁平带状的,由于三维织造预制件的织造过程中的拉力的作用,纤维较宽的面通常是贴附在导向套上,使纤维层与层之间的间隙较大,即使后续还有压实的工序,预制件的纤维体积含量仍得不到很大的提高,因此,三维织造预制件的力学性能的提高也受到阻碍。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纤维20沿多根导向套10之间的间隙穿行铺设并形成多个叠置的铺设层,纤维的带面在铺设层内延伸,导向套的延伸方向与铺设层垂直,即纤维是铺放设置在导向套20间。由于纤维是铺放缠绕在多根导向套间,即扁平带状的纤维较宽的面是垂直或近似垂直于导向套的纵向,纤维层与层之间是通过较宽的带面贴合,因此,空隙较小,通过这种铺放的形式缠绕纤维就极大的提高了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纤维体积含量,也就极大的提高了复合材料预制件的力学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每相邻的3根导向套10形成三角形,优选地,形成正三角形,纤维20在多根导向套10间沿三角形的边所在的直线铺放,且纤维20缠绕在位于预定形状外周的导向套10上,如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每相邻的4根导向套10形成方形,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向增强的复合材料预制件,包括多根导向套(10)和缠绕在多根所述导向套(10)间的纤维(20),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导向套(10)按照预定的路径排列形成预定形状,所述纤维(20)铺放路径形成的空隙间还设置有填充套(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向增强的复合材料预制件,包括多根导向套(10)和缠绕在多根所述导向套(10)间的纤维(20),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导向套(10)按照预定的路径排列形成预定形状,所述纤维(20)铺放路径形成的空隙间还设置有填充套(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套(30)的横截面与所述纤维(20)铺放路径形成的空隙的形状及大小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套(30)的横截面形状不同于所述导向套(10)的横截面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20)呈扁平带状,所述纤维(20)沿多根所述导向套(10)之间的间隙穿行铺设并形成多个叠置的铺设层,所述纤维的带面在所述铺设层内延伸,所述导向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铺设层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3根所述导向套(10)形成三角形,所述纤维(20)在多根所述导向套(10)间沿所述三角形的边所在的直线铺放,且所述纤维(20 )缠绕在位于所述预定形状外周的所述导向套(10 )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4根所述导向套(10)形成四边形,所述纤维(20)在多根所述导向套(10)间沿所述四边形的边所在的直线或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铺放,且所述纤维(20)缠绕在位于所述预定形状外周的所述导向套(10)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忠德陈思思刘丰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