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树脂薄板的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1792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4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加热软化的碳纤维树脂薄板以高定位精度输送至冲压装置的经济效益优良的输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碳纤维树脂薄板(W)的输送装置,将已在加热炉中加热的碳纤维树脂薄板(W)输送至冲压装置,该装置具备:滑块(4),其在加热炉和冲压装置之间进行移动;薄板保持单元(10),其装载在该滑块(4)上,夹紧碳纤维树脂薄板W的两端部并对其施加张力。能够使薄板保持单元(10)成为具备夹紧卡爪(13)、(16)和使这些夹紧卡爪向外侧位移的张力赋予单元(19)的结构。另外,薄板保持单元(10)可以是具备配置于保持框架内侧的带弹簧的保持件和夹紧该保持框架的夹紧卡爪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用作汽车用零件、飞机用零件等的碳纤维树脂薄板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根据汽车或飞机的轻型化要求,进行着用树脂制零件代替金属零件的研究。尤其是在最近,随着碳纤维对树脂产品的强化技术的发展,尝试着将掺入碳纤维的树脂薄板用于汽车的车用地板或车柱等。将这种碳纤维树脂薄板预先在加热炉中进行加热软化,之后在冲压装置中冲压成型成所希望的形状。然而,由于该加热温度是高于碳纤维树脂薄板发生垂伸(draw down)的温度,因此碳纤维树脂薄板在由加热炉输送至冲压装置的途中容易产生变形。如果产生这种变形,则对冲压装置供给的位置容易产生偏移,有可能导致成形品产生尺寸误差。作为现有软质薄板的输送装置,已知如专利文献I所示那样采用了具备多个刺针的薄板保持框架的结构。然而,在该情况下,在薄板的整个边缘部分针孔都变得很明显,因此最终还得切除边缘部分,从而存在降低材料利用率的问题。尤其是碳纤维树脂薄板的价格非常高,因此不能忽略该问题。另外,在碳纤维树脂薄板上层叠聚酰亚胺薄膜等保护膜以防止在输送中产生变形的技术也被开发。然而,在该情况下,在冲压成型后必须从产品中除去聚酰亚胺薄膜,因此产生多余的工序。而且,由于该聚酰亚胺薄膜只使用一次,因此存在产生额外成本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923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由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问题,并提供一种碳纤维树脂薄板的输送装置,该装置能够将在加热炉中加热软化的碳纤维树脂薄板以较高的定位精度输送至冲压装置,而且具有优异的经济效益。解决课题的方法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碳纤维树脂薄板的输送装置,其将在加热炉中已加热的碳纤维树脂薄板输送至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送装置具备滑块,其在加热炉和冲压装置之间进行移动;薄板保持单元,其装载在该滑块上,夹紧碳纤维树脂薄板的两端部并对其施加张力。此外,若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案2,则能够采用如下结构薄板保持单元具备夹紧卡爪,其直接夹紧碳纤维树脂薄板的两端部;张力赋予单元,其使这些夹紧卡爪向外侧位移。另外,若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案3,则能够采用如下结构薄板保持单元具备带弹簧的保持件,其配置于保持框架的内侧;夹紧卡爪,其夹紧该保持框架。并且,若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案4所示,则当碳纤维树脂薄板为四角形时,优选薄板保持单元为夹紧其四角并对其施加张力的结构而且,若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案5,则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滑块上设有多个薄板保持单元,并使这些多个薄板保持单元具有在加热炉内层叠碳纤维树脂薄板的功能。专利技术效果若根据本专利技术碳纤维树脂薄板的输送装置,则在通过薄板保持单元夹紧碳纤维树脂薄板的两端部对其施加张力的同时移动滑块,由此将碳纤维树脂薄板从加热炉输送至冲压装置。因此,如果适当地调整张力,则可以使碳纤维树脂薄板不发生变形而进行输送,从而使向冲压装置的供给定位精度良好。而且只需夹紧碳纤维树脂薄板两端部的四个点左右,因此几乎不产生如现有技术一样的需要切除的部分,从而提高材料利用率。进而,与在碳纤维树脂薄板层叠聚酰亚胺薄膜的方法相比,无需多余的工艺或辅助材料,很经济。此夕卜,若根据方案5所记载的碳纤维树脂薄板的输送装置,则能够通过层叠多张碳纤维树脂薄板,得到厚度大的冲压成型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整体侧视图,表示薄板保持单元处于供给位置的状态。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整体侧视图,表示薄板保持单元处于加热位置的状态。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整体侧视图,表示薄板保持单元处于冲压位置的状态。图4是薄板保持单元的放大主视图。图5是薄板保持单元的放大俯视图。图6是其他薄板保持单元的放大主视图。图7是其他薄板保持单元的放大俯视图。图8是加热炉的主视图。图9是其他加热炉的主视图。图10是第二实施方案的工艺说明图,㈧是主要部分的俯视图,⑶是主视图。图11是第二实施方案的工艺说明图,㈧是主要部分的俯视图,⑶是主视图。图12是第二实施方案的工艺说明图,㈧是主要部分的俯视图,⑶是主视图。图13是第二实施方案的工艺说明图,㈧是主要部分的俯视图,⑶是主视图。图14是第二实施方案的流程图。图15是第二实施方案的其他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I固定基座2滑动基座3 气缸4 滑块5 链轮6无接头环形带7连结件8升降装置10薄板保持单元11直线导轨12夹紧基座13下侧夹紧卡爪14 销15开闭连杆16上侧夹紧卡爪17开闭用气缸18 销19张力赋予单元20保持框架21 弹簧22保持件30加热炉31 框架32 框架33红外加热器34红外加热器35薄板保持器36 气缸40冲压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的整体图,I是固定基座,2是滑动基座,其在该固定基座I的上方,以沿着水平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撑。滑动基座2由省略图示的直线导轨等支撑单元支撑,并具有如下结构能够由气缸3从图1所示的位置至图2所示的位置移动相当于用A表示的冲程。此外,在固定基座I和滑动基座2之间设有气缸等升降装置8,能够对滑动基座2进行升降。在该滑动基座2的上面,滑块4被后述的直线导轨等支撑单元支撑。滑动基座2具备紧绷地设置于其两端的链轮5、5之间的无接头环形带6,滑块4通过连结件7与该无接头环形带6连结。因此,通过用省略图示的马达移动该无接头环形带6,能够使滑块4在滑动基座2上移动。其可移动距离在图1中表示为B。可以从图1中知道,在该实施方案中,供给位置和加热位置之间的距离为A,从加热位置到冲压位置的距离为B。在滑块4的上部装载有薄板保持单元10。以下,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4和图5表示薄板保持单元10的第一实施方案,滑块4在左右一对滑动基座2上由直线导轨11支撑。该滑块4是通过上述无接头环形带6在垂直于图4纸面的方向、在图5的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滑块。不过,在图4、图5中省略了无接头环形带6。在滑块4上设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短直线导轨11,在其上设有盒型夹紧基座12。在夹紧基座12的顶端设有下侧夹紧卡爪13。另外,在稍微比其顶端更靠近内侧的位置通过销14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有开闭连杆15,在该开闭连杆15的顶端设有上侧夹紧卡爪16。另外,在夹紧基座12的内部以可进行摆动的方式配置有开闭用气缸17,其杆的顶端通过销18连结于开闭连杆15的中间位置。因此,通过开闭用气缸17使开闭连杆15以销14为中心摆动,由此能够使上侧夹紧卡爪16对下侧夹紧卡爪13进行开闭。如图5所示,上述结构的薄板保持单元10在左右各有两个、共设有四个,如图4、图5所示,其能够夹紧碳纤维树脂薄板W的两端部。另外,在这些夹紧基座12的外侧配置有作为张力赋予单元19的小型气缸,能够使夹紧基座12在直线导轨11上只移动小距离。因此,如图4、图5所示,在夹紧碳纤维树脂薄板W的两端部的状态下,使张力赋予单元19工作从而使夹紧基座12向外侧稍微进行移动,由此可以对碳纤维树脂薄板W施加张力。如图所示,由于碳纤维树脂薄板W在大多情况下是四角形,因此优选使薄板保持单元10的夹紧卡爪13、16夹紧其四角并对其施加张力。根据碳纤维树脂薄板W的性能或加热温度适当地设定该张力,使该张力为能够消除由垂伸(draw down)引起的下垂,但不会产生拉伸现象的程度。此外,由于碳纤维的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纤维树脂薄板的输送装置,将在加热炉中已加热的碳纤维树脂薄板输送至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送装置具备:?滑块,其在加热炉和冲压装置之间进行移动;?薄板保持单元,其装载在该滑块上,夹紧碳纤维树脂薄板的两端部并对其施加张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1 JP 2011-2318761.一种碳纤维树脂薄板的输送装置,将在加热炉中已加热的碳纤维树脂薄板输送至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送装置具备 滑块,其在加热炉和冲压装置之间进行移动; 薄板保持单元,其装载在该滑块上,夹紧碳纤维树脂薄板的两端部并对其施加张力。2.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树脂薄板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薄板保持单元具备 夹紧卡爪,其直接夹紧碳纤维树脂薄板的两端部; 张力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波多野惣介山田浩治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NGK凯伦泰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