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负压输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14400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0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LED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负压输出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和均流电路;驱动电路包括功率开关器件Q26、Q4,二极管D34、D35,电阻R31、R110、R4、R3,变压器T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驱动电路采用典型半桥线路结构,通过上下管分别导通传递能量,且半桥线路为负压输出,次级由两个绕组反方向分别整流输出负压,使输出电压同正异负更适合LEDTV背光灯条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会针对LED灯条的电压确定输出范围,省去现有技术中DC/DC的电路部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LED电路领域,尤其涉及ー种LED负压输出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通过驱动电路来驱动的LED均流电路,由于负载为多个支路,因此在均流电路中,需要实现多个负载支路上的电流均衡,即实现驱动电路输出的总电流按负载需要分配给每条LED灯条。最常用的方案是恒压电路加隔离DC/DC均流电路。但现有半桥线路都是正向整流输出正向电压,不适合LED TV背光同正异负的特点。而且还需要ー组DC/DC电路来达到LED背光电流及电压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ー种LED负压输出电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ー种LED负压输出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和均流电路;驱动电路包括功率开关器件Q26、Q4,ニ极管D34、D35,电阻R31、R110、R4、R3,变压器T3 ;T3的初级绕组的2脚、4脚分别连接驱动电源输入端,T3的次级绕组的9脚连接R31的一端、D34的负端,T3的次级绕组的10脚连接R4的一端、Q26的S极、Q4的D极、均流电路电源正极输入端,T3的次级绕组的7脚连接RllO的一端、D35的负端,T3的次级绕组的6脚、R3的一端、Q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负压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和均流电路;驱动电路包括功率开关器件Q26、Q4,二极管D34、D35,电阻R31、R110、R4、R3,变压器T3;T3的初级绕组的2脚、4脚分别连接驱动电源输入端,T3的次级绕组的9脚连接R31的一端、D34的负端,T3的次级绕组的10脚连接R4的一端、Q26的S极、Q4的D极、均流电路电源正极输入端,T3的次级绕组的7脚连接R110的一端、D35的负端,T3的次级绕组的6脚、R3的一端、Q4的S极、均流电路电源负极输入端均接地,R31的另一端、D34的正端、R4的另一端连接Q26的G极,Q26的D极连接VDC+端,R110的另一端、D35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负压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和均流电路;驱动电路包括功率开关器件Q26、Q4,二极管D34、D35,电阻R31、R110、R4、R3,变压器T3 ;T3的初级绕组的 2脚、4脚分别连接驱动电源输入端,Τ3的次级绕组的9脚连接R31的一端、D34的负端,Τ3 的次级绕组的10脚连接R4的一端、Q26的S极、Q4的D极、均流电路电源正极输入端,Τ3 的次级绕组的7脚连接RllO的一端、D35的负端,Τ3的次级绕组的6脚、R3的一端、Q4的 S极、均流电路电源负极输入端均接地,R31的另一端、D34的正端、R4的另一端连接Q26的 G极,Q26的D极连接VDC+端,RllO的另一端、D35的正端、R3的另一端连接Q4的G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负压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电容C26,C26连接在T3的初级绕组的4脚与驱动电源输入端之间,C26为型号473/50V的电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负压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开关器件 Q26、Q4均为型号8A50的MOS管,所述二极管D34、D35均为型号BAV70的二极管,所述电阻 R31、R110均为20Ω的电阻,所述电阻R4、R3均为10ΚΩ的电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负压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电路包括平衡电感 L5、L6、L7、L8,整流二极管 D19、D18、D6、D20、D8、D21、DIO、D22,电阻 R102、R181、 R123、R140、R41、R119、R7、R5、R101、R8,连接器 C0N5,变压器 T4,电容 C28、C85、C88、C92 ; T4的初级绕组的2脚、5脚分别连接均流电路电源正极输入端、均流电路电源负极输入端, T4的次级绕组的12脚连接ACl端、D19的负极、D6的负极、D8的负极、DlO的负极、R41的一端,T4的次级绕组的11脚连接T4的次级绕组的11脚9脚、PINlO端、R102的一端、R181 的一端、R123的一端、R140的一端,T4的次级绕组的8脚连接AC2端、D18的负极、D20的负极、D21的负极、D22的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健张克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奥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