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10750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对应设置的底壁、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若干侧壁,以及形成在所述侧壁间用于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贯穿至所述绝缘本体外表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沿主体部延伸的一对弹性臂以及引脚,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抵持部,所述一对弹性臂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抵持部相配合的开口槽,所述一对弹性臂固持于抵持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抵持部与一对弹性臂之间形成的开口槽相配合,从而可以提高电连接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到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电连接器中,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之间的组装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直接将导电端子安装至绝缘本体上,或者利用射出成型的方式将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固持于一体。当将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通过机械手段组装时,往往又会利用硬干涉的原理将导电端子相对于绝缘本体固定。利用硬干涉组装导电端子的方式节约成本,而且节省制程,因而在大量的电连接器中得以应用。然而,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导电端子会因经常的插接动作而易在端子收容槽中偏离原有位置,进而影响到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性能。除了上述现象外,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还会出现导电端子在端子收容槽中翘起等造成端子接触不良的结果。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使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稳固结合,从而达到电性连接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可以将导电端子固持于收容槽中,使得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稳固结合,增强电连接器的整体稳固性。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对应设置的底壁、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若干侧壁,以及形成在所述侧壁间用于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贯穿至所述绝缘本体外表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沿主体部延伸的一对弹性臂以及引脚,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抵持部,所述一对弹性臂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抵持部相配合的开口槽,所述一对弹性臂固持于抵持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持部形成于所述收容槽的两内壁之间,且与所述内壁垂直,同时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壁、底壁平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的主体部表面为平坦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臂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主体部部分地显露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引脚延伸凸出所述绝缘本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槽内开设有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两槽道,所述两槽道之间间隔一段距离,所述导电端子两两成对地分别收容于所述每一个收容槽中的两槽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每一个收容槽中的两槽道中间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导电端子部分地夹设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收容槽内壁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主体部侧缘上延伸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卡持于所述槽道,所述导电端子的至少一弹性臂夹持于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收容槽内壁面之间,所述导电端子的主体部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间形成有散热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槽内形成有限制部,所述一对弹性臂的一端固持于所述抵持部,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限制部。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面、与对接面对应设置的端子组装面及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对接面与所述端子组装面的若干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包含沿第二方向凸设于所述收容槽内壁的抵持部及沿第三方向凹设于所述收容槽内壁的槽道,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导电端子包含位于所述收容槽中的主体部、由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弹性臂及由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形成的凸起,所述主体部表面为平坦面,所述弹性臂固持于所述抵持部,所述凸起卡持于所述槽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臂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与所述抵持部相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通过设置抵持部,与导电端子的开口槽相配合,并且在绝缘本体内设置若干用于收容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的槽道,将导电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中,达到了电性连接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前视角立体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后视角立体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后视角立体 图4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前 视角立体分解 图5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后视角立体分解 图6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后视角立体 图7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另一后视角立体 图8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一对导电端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和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请参图2并结合图5以及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顶壁11、与顶壁11对应设置的底壁12,连接顶壁11与底壁12的若干侧壁13以及对接面19、与对接面19对应设置的端子组装面191。在所述侧壁13间沿贯穿所述对接面19与所述端子组装面191的第一方向形成有用于收容导电端子20的收容槽14,所述导电端子20成对安装于所述收容槽14内,在所述收容槽14的两内壁间沿垂直于所述收容槽14内壁的第二方向凸设有与内壁垂直、与顶壁11和底壁12平行的抵持部15,在所述收容槽14的两内壁间沿第三方向凹设有两槽道111,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请参图8并结合图4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表面为平坦面且部分显露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主体部21、由所述主体部2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一对弹性臂22以及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部21方向延伸且凸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若干引脚24。所述一对弹性臂22之间形成有开口槽23,所述开口槽23可与所述抵持部15相配合,从而防止导电端子20沿电连接器100第三方向偏移或者晃动。所述导电端子20的主体部21侧缘上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有至少一个凸起211,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20的主体部21上侧缘延伸有两个凸起211,其中一个凸起211设置在主体部21的外侧缘,另一个凸起211设置在主体部21与弹性臂22的连接处,且对应于开口槽23的上方。所述导电端子20的主体部21下侧缘也延伸有一个凸起211,该凸起211对应设置于开口槽23的下方,所述凸起211上还形成有用于与绝缘本体10相配合的倒刺2111,所述倒刺2111通过与收容槽14内壁发生硬干涉,从而可限制导电端子20于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继而固定所述导电端子20。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槽23的两侧缘也可设有凸起211,从而可与抵持部15更好的配合,达到导电端子20与绝缘本体10进一步稳定结合的效果。请参图7所示,所述每一个收容槽14中的两槽道111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0,用于卡持所述凸起211。所述两槽道111之间间隔一段距离,所述导电端子20可两两成对地分别收容于所述两槽道111。所 述两槽道111中间设置有夹持部121,所述夹持部121与所述收容槽14内壁相配合,将所述导电端子20的主体部21及一对弹性臂22固定。请参图1并结合图8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的收容槽14内还形成有限制部16,用于抵顶所述一对弹性臂22的一端。另外,绝缘本体10内用于收容导电端子20的收容槽14前后延伸贯穿于绝缘本体10外表面,且并未紧贴于所述导电端子20,此举是为便于散热的目的。请参图3并结合图8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与所述导电端子20的凸起211之间形成一条缝隙17,该缝隙17也可起到散热的作用。另外,在所述导电端子主体部21与所述收容槽14的内壁间也形成有散热通道1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对应设置的底壁、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若干侧壁,以及形成在所述侧壁间用于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贯穿至所述绝缘本体外表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沿主体部延伸的一对弹性臂以及若干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抵持部,所述一对弹性臂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抵持部相配合的开口槽,所述一对弹性臂固持于抵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对应设置的底壁、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若干侧壁,以及形成在所述侧壁间用于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贯穿至所述绝缘本体外表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沿主体部延伸的一对弹性臂以及若干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抵持部,所述一对弹性臂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抵持部相配合的开口槽,所述一对弹性臂固持于抵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形成于所述收容槽的两内壁之间且与所述两内壁垂直,同时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壁、底壁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主体部表面为平坦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主体部部分地显露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引脚延伸凸出所述绝缘本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内开设有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两槽道,所述两槽道之间间隔一段距离,所述导电端子两两成对地分别收容于所述每一个收容槽中的两槽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收容槽中的两槽道中间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导电端子部分地夹设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收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万益戴宏骐刘阔正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