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锡卫专利>正文

一种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蓄能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0975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分布式新能源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蓄能控制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蓄能控制系统的双向单一充放电母线及连接端产生的缺陷,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蓄能控制装置,通过在充电母线、放电母线分别设置防逆流二极管电路A、防逆流二极管电路B,实现充电母线、放电母线单向导通,使得现有技术系统双向单路径的充放电母线扩展成为单方向双电力路径。同时将蓄电池分成两组以上,由装置控制器通过电控开关A、电控开关B使进入充电模式进程的蓄电池组在充电过程没有完成时,始终接于电母线上;使进入放电模式进程的蓄电池组在放电过程中始终接于放电母线上,从而使蓄电池受控并可执行完成充电及放电的全过程,大大改善蓄电池的工作流程,提高蓄电池的寿命,使蓄电池健康工作和运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分布式新能源电カ
,具体涉及ー种分布式新能源电カ系统的蓄能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光电、风电等分布式新能源电カ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其应用越来越加广泛、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新能源的光电、风电由于是间歇式电力,发电供电不稳定;在应用中不论是并网供电,还是离网供电均希望其能够稳定供电,目前主要的技术方式是通过蓄电互补达到稳定供电及改善供电质量的目的。为此,现有技术实现的光电、风电等分布式新能源电カ系统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其ー是采用蓄能逆变器装置,使用蓄能逆变器装置控制蓄电池的充电放电与光电、风电互补,再共同由逆变电路转换为稳定的交流电供给用户负载或电网,满足用户用电需要,如图1所示;其ニ是在分布式新能源电カ系统中由新能源电カ直流控制器与蓄电池充电放电控制器及逆变器组合构成,新能源电カ直流控制器与蓄电池充电放电控制器通过直流端并联接入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由蓄电池的补电方式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的直流新能源电力,并由逆变电器转换为稳定的交流电供给用户负载或电网,如图2所示。由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两种系统方式不论是离网型逆变器还是并网型蓄能逆变器,不论是采用单组蓄电池组还是采用多组蓄电池组,其实现方式均采用蓄电池组共接在逆变器的ー个公共充放电母线端上,通过双向单一充放电母线及连接端进行充电和放电管理和控制。 现有技术通过新能源电カ直流控制器与蓄电池充电放电控制器通过直流端并联接入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或通过蓄能逆变器装置控制蓄电池的充电放电与光电、风电互ネト,虽然可以实现光电、风电与蓄电互补,但由于蓄电池组连接在充放电共用的双方单一路径母线及端子上,蓄电池的充电与放电均由发电、供电的变化所决定,其系统配置的充放电管理控制电路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造成蓄电池随机进行充电或放电,无规律且不能受控,使得蓄电池不能按要求进行完整的充电及放电过程。众所周知常用的蓄电池如铅酸免维护蓄电池,锂电蓄电池等其寿命与充放电次数及充放电质量和严格的充放电控制过程紧密相关。因此现有技术实现的蓄能逆变器对蓄电池不能完成充电、放电过程的真正管控,严重影响了蓄电池效能及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必须改变蓄电池组连接在充放电共用的双方単一路径母线及端子上,蓄电池的充电与放电均由发电、供电的变化所決定的系统缺陷,使新能源电カ系统能够对蓄电池完成充电、放电过程的真正管控,提高蓄电池效能及寿命。本技术提出ー种分布式新能源电カ系统的蓄能控制装置,包括系统充放电接入端(I)、防逆流ニ极管电路A (2a)、防逆流ニ极管电路B (2b)、电控开关A (3a)、电控开关B (3b)、通信接ロ电路(4)、装置控制器(5)、蓄电池监测电路A (6a)、蓄电池监测电路B (6b)、蓄电池组连接端A(7a)、蓄电池组连接端B(7b)、通信端ロ(8)、充电母线(9)、放电母线(10)、控制总线(11)组成;其特征是系统充放电接入端⑴通过充电母线(9)及防逆流ニ极管电路A(2a),连接电控开关A (3a)由电控开关A (3a)连接蓄电池监测电路A (6a)及蓄电池组连接端A (7a);系统充放电接入端⑴通过放电母线(10)及防逆流ニ极管电路B (2b),连接电控开关B (3b)由电控开关B (3b)连接蓄电池监测电路B (6b)及蓄电池组连接端B (7b);装置控制器(5)连接通信接ロ电路⑷并通过控制总线(11)分别连接电控开关A (3a)、电控开关B (3b)以及蓄电池监测电路A (6a)、蓄电池监测电路B (6b)。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分别接有防逆流ニ极管电路A (2a)、防逆流ニ极管电路B (2b)的实现充电和放电单方向导通的充电母线(9)、放电母线(10),实现充电和放电单方向导通,从而确保蓄电池组受控完成充电及发电过程。并技术ー种分布式新能源电カ系统的蓄能控制装置,通过分别设置充电和放电单方向导通的充电母线(9)、放电母线(10)并由防逆流ニ极管电路A(2a)及防逆流ニ极管电路B(2b)实现充电、放电电カ线单向导通,形成单方向双电カ路径。使进入充电模式进程的蓄电池组在充电过程没有完成时,始終处于充电母线端;使进入放电模式进程的蓄电池组在放电过程中始终处于放电母线端,从而使蓄电池受控并可执行完成充电及放电的全过程,大大改善蓄电池的工作流程,提高蓄电池的寿命,使蓄电池健康工作和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实现的储能逆变器方式的系统原理示意框图;图2为现有技术实现的新能源电カ控制器、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及逆变器组合集成方式的系统原理示意框图;图3为本技术技术实现的ー种分布式新能源电カ系统的蓄能控制装置原理示意框图;图4为本技术技术装置与现有技术的储能逆变器集成系统的原理示意框图;图5为本技术技术装置与现有技术的新能源电カ控制器、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及逆变器组合集成系统的原理示意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作为实施例子,结合附图对ー种分布式新能源电カ系统的蓄能控制装置给予说明,但是,本技术的技术与方案不限于本实施例子给出的内容。附图3给出了ー种分布式新能源电カ系统的蓄能控制装置原理示意框图。如图3所示,ー种分布式新能源电カ系统的蓄能控制装置,包括系统充放电接入端(I)、防逆流ニ极管电路A (2a)、防逆流ニ极管电路B (2b)、电控开关A (3a)、电控开关B (3b)、通信接ロ电路(4)、装置控制器(5)、蓄电池监测电路A(6a)、蓄电池监测电路B(6b)、蓄电池组连接端A(7a)、蓄电池组连接端B(7b)、通信端ロ(8)、充电母线(9)、放电母线(10)、控制总线(11)组成;其特征是系统充放电接入端⑴通过充电母线(9)及防逆流ニ极管电路A(2a),连接电控开关A (3a)由电控开关A (3a)连接蓄电池监测电路A (6a)及蓄电池组连接端A (7a),构成单路径单方向蓄电池充电路径;系统充放电接入端⑴通过放电母线( 10)及防逆流ニ极管电路B (2b),连接电控开关B (3b)由电控开关B (3b)连接蓄电池监测电路B (6b)及蓄电池组连接端B (7b),构成单路径单方向蓄电池放电路径;装置控制器(5)连接通信接ロ电路⑷并通过控制总线(11)分别连接电控开关A (3a)、电控开关B (3b)以及蓄电池监测电路A (6a)、蓄电池监测电路B (6b),构成监测与控制链路;并技术的ー种分布式新能源电カ系统的蓄能控制装置,其构成与控制的方法特征为设置多个蓄电池组接入端ロ,即端口数量> 2 ;每个端ロ分别通过电控开关A (3a)、电控开关B (3b)由装置控制器(5)通过蓄电池监测电路A (6a)、蓄电池监测电路B (6b)实时监测蓄电池组连接端A (7a)、蓄电池组连接端B (7b)上连接的蓄电池组状态信号,并且与预存在装置控制器(5)中的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參数进行比对或通过通信接ロ电路(4)及通信端ロ(8)与上位控制系统连接和通信,使蓄电池组根据其充放电状态和能力通过电控开关A (3a)、电控开关B (3b)连接分别接有防逆流ニ极管电路A (2a)、防逆流ニ极管电路B(2b)的实现充电和放电单方向导通的充电母线(9)、放电母线(10)上;装置控制器(5)通过蓄电池监测电路A(6a)、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蓄能控制装置,包括:系统充放电接入端(1)、防逆流二极管电路A(2a)、防逆流二极管电路B(2b)、电控开关A(3a)、电控开关B(3b)、通信接口电路(4)、装置控制器(5)、蓄电池监测电路A(6a)、蓄电池监测电路B(6b)、蓄电池组连接端A(7a)、蓄电池组连接端B(7b)、通信端口(8)、充电母线(9)、放电母线(10)、控制总线(11)组成;其特征是:系统充放电接入端(1)通过充电母线(9)及防逆流二极管电路A(2a),连接电控开关A(3a)由电控开关A(3a)连接蓄电池监测电路A(6a)及蓄电池组连接端A(7a);系统充放电接入端(1)通过放电母线(10)及防逆流二极管电路B(2b),连接电控开关B(3b)由电控开关B(3b)连接蓄电池监测电路B(6b)及蓄电池组连接端B(7b);装置控制器(5)连接通信接口电路(4)并通过控制总线(11)分别连接电控开关A(3a)、电控开关B(3b)以及蓄电池监测电路A(6a)、蓄电池监测电路B(6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蓄能控制装置,包括系统充放电接入端(I)、防逆流二极管电路A (2a)、防逆流二极管电路B (2b)、电控开关A (3a)、电控开关B (3b)、通信接口电路(4)、装置控制器(5)、蓄电池监测电路A (6a)、蓄电池监测电路B (6b)、蓄电池组连接端 A(7a)、蓄电池组连接端B(7b)、通信端口(8)、充电母线(9)、放电母线(10)、控制总线(11) 组成;其特征是系统充放电接入端(I)通过充电母线(9)及防逆流二极管电路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锡卫
申请(专利权)人:周锡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