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8898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缓冲器,包括:限位装置、缸体和安装在所述缸体的内腔中的封盖、下盖、活塞、活塞杆、弹簧、保持架和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包覆在所述活塞杆外并与所述封盖接触,所述保持架包覆在所述活塞杆上用于固定所述缓冲垫,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的内腔分割成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活塞上有节流口,所述节流口连通所述上油腔和下油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复合缓冲器,能够实现两次缓冲,有效减小真空断路器合闸和分闸时的冲击,并可有效吸收限位装置的冲击能量,抑制所述限位装置的反弹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用复合缓冲器
技术介绍
为保证真空断路器的真空灭弧室波纹管的机械寿命,要求其分闸的过行程要尽量小,其限位装置的反弹跳也应足够小,因为这种反弹跳会引起间隙的重击穿,出现电弧的二次重燃,烧损触头,因而降低其使用寿命,因此,真空断路器的一般操动机构都装有分闸缓冲器,以抑制过行程的反弹跳。现有的分闸缓冲器只有一级缓冲结构,无法彻底抑制过行程的反弹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缓冲器,能够实现两次缓冲,有效减小真空断路器合闸和分闸时的冲击,并可有效吸收限位装置的冲击能量,抑制所述限位装置的反弹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缓冲器,包括限位装置、缸体和安装在所述缸体的内腔中的封盖、下盖、活塞、活塞杆、弹簧、保持架和缓冲垫,所述封盖和下盖分别固定于所述缸体两端,所述弹簧的一端和所述下盖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和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缸体的腔体,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缓冲垫包覆在所述活塞杆外并与所述封盖接触,所述保持架包覆在所述活塞杆上用于固定所述缓冲垫,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的内腔分割成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活塞上有节流口,所述节流口连通所述上油腔和下油腔。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器中间有一安装盲孔,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插装于所述安装盲孔中,由第一 0型密封圈固定密封。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呈圆弧状。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截面呈Y状,包括和缸体内腔接触的第一段、开设有节流口的第二段和所述活塞杆连接的第三段。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的外表面有一凹槽。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段的轴心有一呈阶梯状的安装孔,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插装于所述安装孔的大径段,通过连接件穿过所述安装孔的小径段将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连接固定。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盖与所述缸体的内腔壁接触的表面安装有第二 0型密封圈,所述保持架与所述缸体的内腔壁接触的表面安装有第三0型密封圈。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缸体由精拉钢管制成。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由尼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复合缓冲器,能够实现两次缓冲,有效减小真空断路器合闸和分闸时的冲击,并可有效吸收限位装置的冲击能量,抑制所述限位装置的反弹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复合缓冲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 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复合缓冲器,包括限位装置10、缸体20和安装在所述缸体20的内腔中的封盖30、下盖40、活塞50、活塞杆60、弹簧70、缓冲垫80和保持架90。所述封盖30和下盖40分别固定于所述缸体20两端。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盖40所述外表面呈阶梯状,通过和所述缸体20内腔的表面配合固定,同时为保证密封性,所述下盖40外表面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0型密封圈45。并且所述下盖40的一端凸出在所述缸体20外,另一端有一安装盲孔。所述活塞50将所述缸体的内腔分割成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活塞50上有节流口55,所述节流口 55连通所述上油腔和下油腔。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50截面呈Y状,包括和缸体20内腔接触的第一段、开设有节流口 55的第二段、和所述活塞杆60连接的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外表面有一凹槽,可减少第一段的外表面与所述缸体20内腔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阻力。所述第三段的轴心有一呈阶梯状的安装孔,所述活塞杆60的第一端插装于所述安装孔的大径段,通过螺钉等连接件65穿过所述安装孔的小径段将所述活塞杆60和所述活塞50连接固定。所述活塞50的第三段的外径大于所述活塞杆60的直径,在非工作状态,所述活塞50的第三段的端表面与所述保持架90的端表面接触。这样的固定方式可在保证活塞杆60和活塞50的连接强度的情况下,保证下油腔和上油腔的密封。所述弹簧70的一端和所述下盖4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70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下盖40的安装盲孔中。所述弹簧70的另一端和所述活塞50连接。所述活塞杆6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活塞杆60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50连接,所述活塞60杆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缸体20的腔体,并与所述限位器10连接。所述限位器10中间有一安装盲孔,所述活塞杆60的第二端插装于所述安装盲孔中,由0型密封圈65固定密封。所述活塞杆60的第二端和所述限位器10的安装盲孔接触的表面呈圆弧状。所述缓冲垫80包覆在所述活塞杆60外并与所述封盖30接触,所述保持架90包覆在所述活塞杆60上用于固定所述缓冲垫80。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架90和缓冲垫80之间还有垫圈97。为保证密封性,所述保持架90与所述缸体20的内腔壁接触的表面安装有0型密封圈95,所述保持架90内部还有骨架密封圈96与活塞杆60表面接触。优选地,所述缸体20由精拉钢管加工而成。精拉钢管内径的几何尺寸绝对保证,内壁粗糙度在0. 8以上,是理想的液压缸缸体材料。在车制缸体时,两端各加长3mm,缸体先做成开口的,完工后缸体表面作磷化处理。装配时,待零件全部装入,注入相应的液压油后,用专用工装对缸体二端进行收口。所述活塞50采用尼龙制成。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 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装置、缸体和安装在所述缸体的内腔中的封盖、下盖、活塞、活塞杆、弹簧、保持架和缓冲垫,所述封盖和下盖分别固定于所述缸体两端,所述弹簧的一端和所述下盖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和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缸体的腔体,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缓冲垫包覆在所述活塞杆外并于所述封盖接触,所述保持架包覆在所述活塞杆上用于固定所述缓冲垫,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的内腔分割成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活塞上有节流口,所述节流口连通所述上油腔和下油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装置、缸体和安装在所述缸体的内腔中的封盖、下盖、活塞、活塞杆、弹簧、保持架和缓冲垫,所述封盖和下盖分别固定于所述缸体两端,所述弹簧的一端和所述下盖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和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缸体的腔体,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缓冲垫包覆在所述活塞杆外并于所述封盖接触,所述保持架包覆在所述活塞杆上用于固定所述缓冲垫,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的内腔分割成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活塞上有节流口,所述节流口连通所述上油腔和下油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中间有一安装盲孔,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插装于所述安装盲孔中,由第一 O型密封圈固定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良孙劲文王晓红朱国庭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通用电器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