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三相供电调芯式硅整流直流电焊机。其特点是由一个特殊设计的三相整流变压器和二极管三相整流器组成。该变压器有两块活动轭铁,并可同步移入到一、二次绕组间的铁芯立柱之间,或者同步移出,从而调节变压器的输出电流。故电焊机的输出电流是用变压器进行调节的,可直接用二极管进行整流,不必用可控硅及移相触发电路进行可控整流。节能、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用变压器进行调节,用二级管整流的直流电焊机。可广泛用于各种手工弧焊。目前大量使用和充斥市场的手工弧焊机是交流电焊机,这种焊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因而受到用户的欢迎。但交流电焊机,单相供电,电网负荷不均衡,功率因数低,能耗大,工艺性也较差。五十年代起我国即已开始推广应用直流弧焊技术,并有机组式直流电焊机产品广泛应用。六、七十年代以来,机组式直流电焊机逐步淘汰后,有可控硅可控整流的直流电焊机产品投放市场,并延用至今。这种电焊机,噪音小、寿命长、三相供电、电网负荷均匀、节能、工艺性好。但需一套可控硅触发电路,移相调节会影响电网波形,电路复杂,造价高,推广应用受到一定影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改进后,用二极管整流、用变压器铁芯动铁进行调节的直流电焊机。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仍属于三相整流的直流电焊机。但焊接电流的调节方式与原来可控硅可控整流的直流电焊机不同。原来的直流电焊机其变压器的输出是不可调的。为了满足焊接工艺的要求,使焊接电流能够进行调节,就必须在变压器二次侧用可控硅进行可控整流。而本技术是采用在变压器一、二次绕组间装两块可调节的活动轭铁,从而可三相同步的对变压器二次输出电流进行调节。这样,变压器二次侧只用整流二极管进行整流即可得到可调节的焊接电流。本技术结构简单、三相供电、不用移相调节、电网负荷均匀、节能、工艺性好,而且造价较低,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手工弧焊。本技术可有多种实施方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气系统方框图。图2是图一电焊机电气系统中变压器部分结构设计的正视图。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参照图1开关(1)控制电源的通断。这里,开关(1)的控制可根据需要增设过流、短路、断相、过热等继电保护。变压器(2)是一个特殊设计的三相整流变压器。这里,变压器(2)设计的可对其输出电流进行调节。整流器(3)是一个由二级管组成的三相全波整流器。负载(4)是弧焊电流。参照图2和图3,变压器(2)的三相绕组(6)、(7)、(8)和(11)、(13)、(15)分别套在三个铁芯立柱(10)、(12)和(14)上。其中,一次绕组(6)、(7)、(8)靠近上轭铁(5),二次绕组(11)、(13)、(15)靠近下轭铁(9)。在一次绕组(6)、(7)、(8)和二次绕组(11)、(13)、(15)之间有两块活动轭铁(16)和(19)。活动轭铁(16)和(19)用横梁(17)联成一个整体,并可用丝杠(18)进行调节,使活动轭铁(16)和(19)同步移动。活动轭铁(16)和(19)移动到一次绕组(6)、(7)、(8)和二次绕组(11)、(13)、(15)之间的铁芯立柱(10)和(12)及(12)和(14)的中间时,会随着活动轭铁(16)和(19)移动量的不同而不同程度的影响变压器(2)的一、二次绕组之间的电磁感应量,从而达到调节输出电流的作用。将活动轭铁(16)和(19)移动的位置加以指示,并标值为电焊机的输出电流,即可满足手工弧焊用直流电焊机的性能要求。操作简单,方便、易学,利于推广应用。权利要求1.一个由开关(1)、变压器(2)和整流器(3)组成的直流电焊机,其特征是变压器(2)的一次绕组(6)、(7)、(8)和二次绕组(11)、(13)、(15)之间的铁芯立柱(10)和(12)及(12)和(14)的中间有两个可同步移入或移出的活动轭铁(16)和(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焊机,其特征是电焊机焊接电流的调节是靠交压器(2)来实现的,整流器(3)只完成整流功能,是由二极管组成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的是一种三相供电调芯式硅整流直流电焊机。其特点是由一个特殊设计的三相整流变压器和二极管三相整流器组成。该变压器有两块活动轭铁,并可同步移入到一、二次绕组间的铁芯立柱之间,或者同步移出,从而调节变压器的输出电流。故电焊机的输出电流是用变压器进行调节的,可直接用二极管进行整流,不必用可控硅及移相触发电路进行可控整流。节能、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文档编号B23K9/00GK2256788SQ96212288公开日1997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5日专利技术者张晨 申请人:张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个由开关(1)、变压器(2)和整流器(3)组成的直流电焊机,其特征是变压器(2)的一次绕组(6)、(7)、(8)和二次绕组(11)、(13)、(15)之间的铁芯立柱(10)和(12)及(12)和(14)的中间有两个可同步移入或移出的活动轭铁(16)和(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晨,
申请(专利权)人:张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