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和多分路管件,该转接头包括一中空的管状本体,该管状本体包括第一、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上设有连接段,该连接段的外径小于该管状本体的外径;该第一端面为与待连接管材的外壁适配的马鞍型;该连接段上指向该待连接管材内部的端面为与该待连接管材的内壁适配的马鞍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和多分路管件减少了热熔连接工序,降低了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马鞍型端面与管道外壁紧密吻合,热熔连接性能可靠,气密性好,接口强度高,消除了漏水隐患,同时,由于减少了几个热熔连接点,减少了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避免了焊接点多的几率性漏水隐患,实现了管路的一体化,扩展了PPR管件的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件连接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及多分路管件。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给水工程采用的塑料管材主要分为PPR(聚丙烯无规共聚物)、PVC(乙烯基的聚合物)、PE (聚乙烯)和PE-RT (乙烯与辛烯共聚改性而成的非交联线型中密度聚乙烯管材)。PVC是一种乙烯基的聚合物质, 其材料是一种非结晶性材料。PVC管施工不能热熔连接,接口处一般用胶粘接,PVC管的抗冻和耐热能力都不好,所以很难用作热水管,由于其强度不能适用于水管的承压要求,所以冷水管也很少使用。大部分情况下,PVC管适用于电线管道和排污管道。PE-RT为乙烯与辛烯共聚改性而成的非交联线型中密度聚乙烯管材,也叫耐高温聚乙烯。是使用温度不超过80°C的热塑性管材,因此不适合长期高温热水的散热器采暖使用;温度较高的状态下管材承压能力会更低;PE-RT挤出控制不容易,加工范围窄,质量控制较难。施工中可进行热熔连接,但是PE-RT翻边不规则,容易堵塞;焊接温度也有所不同,PPR为260°C,PE-RT为230°C,采用市面上的PPR专用焊接机容易过焊导致漏水。此外,由于PE材料容易氧化,焊接前必须采用专用工具刮去表面的氧化皮,否则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管道,管道容易漏水,因此施工更显麻烦。PPR是80年代末,采用气相共聚工艺使5%左右PE在PP的分子链中随机地均匀聚合(无规共聚)而成为新一代管道材料。它强度高,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和长期蠕变性能。同时管道具有优异的耐化学物品腐蚀性能,常温下不溶于任何已知溶剂。施工中可以进行热熔连接,焊接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人士操作。另外国产PPR原材料性能和进口原料差异巨大,性能有待验证。现有的三通弯曲转接头在连接时,连接位置有三处,需要采用热熔连接三次,增加了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同时,泄漏的隐患也大大增加,特别是在管道复杂,三通连接较多的情况下,材料成本和施工难度大大增加。此外,在管道侧壁接入现有的三通弯曲转接头容易造成前述管道内部空间的损失,导致前述管道中液体流动不畅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弯头管道转接头在连接时存在泄漏隐患,管道液体流动不畅,且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及多分路管件。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中空的管状本体,该管状本体包括一第一端面和一第二端面,该第一端面上设有一连接段,该连接段的外径小于该管状本体的外径;该第一端面为与待连接管材的外壁适配的马鞍型;该连接段上指向该待连接管材内部的端面为与该待连接管材的内壁适配的马鞍型。第一端面与待连接管材的外壁贴合能够增加热熔面积,使得焊接更加牢固,增加防水性能;而连接段上的端面能够使得连接后的管道系统内的流体流动不受阻碍,更为通畅,增大流通量。其中,该连接段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该待连接管材的壁厚。减少连接段对待连接管材内部空间的占有量。其中,该第一端面的中轴线和该第二端面的中轴线的夹角小于180°。用于改变管道系统的延伸方向,从而使得管道系统更为紧凑。其中,该第一端面的中轴线和该第二端面的中轴线的夹角为4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分路管件,其特点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该多分路管件还包括至少一管道,该管道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与该连接段的外径适配的连接通孔;该连接段插入该连接通孔后,该第一端面与该管道的外壁紧贴;所述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与所述管道为热熔焊接,所述第一端面以及所述连接段的外表面为焊接面。本技术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和多分路管件减少了热熔连接工序,降低了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马鞍型焊接面与管道外壁紧密吻合,热熔连接性能可靠,气密性好,接口强度高,消除了漏水隐患,同时,由于减少了几个热熔连接点,减少了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避免了焊接点多的几率性漏水隐患,实现了管路的一体化,扩展了 PPR管件的功能。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双马鞍管道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多分路管件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多分路管件应用于分集水器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多分路管件包括表面开设有连接通孔31的管道3以及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该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包括一中空的管状本体1,该管状本体I包括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其中第一端面11上设有一连接段2,该连接段2的外径小于管状本体I的外径。该第一端面11以及连接段2上指向待连接管材3 (见图2)内部的端面21均成马鞍型,分别与待连接管材3的外壁和内壁适配。马鞍型的第一端面11能够在热熔接时与待连接管导3的外壁面紧密吻合,增大了热熔面积,焊接面更加牢固,增强防水性能。连接段2的马鞍型的端面21能够与待连接管材3的内壁吻合,三通连接时减少待连接管材3内的残留,增大流通量。同时连接段2的高度略小于待连接管材3的壁厚。本实施例中,连接段2的外径为正公差Φ 50,与待连接管材3上负公差的Φ50连接通孔31配套熔接。此外该第一端面11的中轴线和第二端面12的中轴线所夹夹角为45°,从而改变管道方向和空间的位子。该管材与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一样采用PPR材料制成。装配时,通过专用的PPR热熔焊接机,完成转接头的第一端面11和管材3的熔接,转接头的第二端面12与需连接的直管4连接即可。如图3所示,为包含上述多分路管件的分集水器,其包括上述的管材3、管状本体I以及直管4。该分集水器简化了现有分集水器的结构,缩短了分集水器的长度,解决了焊接点多的几率性漏水隐患,提高了生产效率。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中空的管状本体,该管状本体包括一第一端面和一第二端面,该第一端面上设有一连接段,该连接段的外径小于该管状本体的外径;该第一端面为与待连接管材的外壁适配的马鞍型;该连接段上指向该待连接管材内部的端面为与该待连接管材的内壁适配的马鞍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中空的管状本体,该管状本体包括一第一端面和一第二端面,该第一端面上设有一连接段,该连接段的外径小于该管状本体的外径;该第一端面为与待连接管材的外壁适配的马鞍型;该连接段上指向该待连接管材内部的端面为与该待连接管材的内壁适配的马鞍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段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该待连接管材的壁厚。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马鞍型管道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面的中轴线和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永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瑞屋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塞夫纳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