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线机上的导纱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255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捻线机上的导纱器,包括引线器、过线器及固定器;所述固定器上设置有枢柱,过线器枢接在枢柱上;所述过线器上设置有导纱杆,导纱杆上设置有穿线孔;所述引线器与枢柱相互配合且引线器与过线器之间具有一定活动的区间;所述引线器、过线器及固定器上均设置有通孔。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丝线在穿过引线器后最后在导纱杆上的穿线孔穿出,而穿线孔上边沿的圆角结构能有效减少与丝线之间的摩擦,提高捻线后线股的质量;同时在长久使用后也不容易产生毛刺,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捻线机配件
,尤其是涉及ー种捻线机上的导纱器
技术介绍
捻线机主要是将多股的细线捻成一股,供织造和针织用。现有的捻线机上的导纱器大多通过ー个过线器及一个钢丝圈来进行导纱;这种导纱方式由于丝线要与钢丝圈的边沿摩擦,在长久使用后钢丝圈的边沿会磨出毛刺,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丝线有可能会被割断,从而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丝线在摩擦过程中其会有部分损耗,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减少丝线损耗且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捻线机上的导纱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捻线机上的导纱器,包括引线器、过线器及固定器;所述固定器上设置有枢柱,过线器枢接在枢柱上;所述过线器上设置有导纱杆,导纱杆上设置有穿线孔;所述引线器与枢柱相互配合且引线器与过线器之间具有一定活动的区间;所述引线器、过线器及固定器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引线器的尾端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直径大于过线器上立柱的直径。所述固定器的下端设置有与捻线机上的捻线柱配合的螺纹。所述过线器上设置的导纱杆为两个。所述导纱杆上的穿线孔的边沿为圆角形。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丝线在穿过引线器后最后在导纱杆上的穿线孔穿出,而穿线孔上边沿的圆角结构能有效减少与丝线之间的摩擦,提高捻线后线股的质量;同时在长久使用后也不容易产生毛刺,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ー步说明,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见图1至图2所示一种捻线机上的导纱器,包括引线器10、过线器20及固定器30,引线器10、过线器20及固定器30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器30上设置有枢柱31,过线器20枢接在枢柱31上。所述过线器20上设置有两个导纱杆21,导纱杆21上设置有穿线孔22,穿线孔22的边沿为圆角形;在使用时,只要把丝线穿过导纱杆21上的任何一个穿线孔22,再与丝股卷取筒连接即可。这样丝线在与其接触后不会磨损,提高线股的质量。所述引线器10与枢柱31相互配合,引线器10的尾端设置有凹槽11,该凹槽11的直径大于过线器20上立柱23的直径,这样,过线器20在凹槽11内就具有一定的活动区间。所述固定器30的下端设置有与捻线机上的捻线柱配合的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捻线机上的导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引线器(10)、过线器(20)及固定器(30);所述固定器(30)上设置有枢柱(31),过线器(20)枢接在枢柱(31)上;所述过线器(20)上设置有导纱杆(21),导纱杆(21)上设置有穿线孔(22);所述引线器(10)与枢柱(31)相互配合且引线器(10)与过线器(20)之间具有一定活动的区间;所述引线器(10)、过线器(20)及固定器(30)上均设置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捻线机上的导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引线器(10)、过线器(20)及固定器(30); 所述固定器(30)上设置有枢柱(31),过线器(20)枢接在枢柱(31)上;所述过线器(20)上设置有导纱杆(21),导纱杆(21)上设置有穿线孔(22);所述引线器(10)与枢柱(31)相互配合且引线器(10)与过线器(20)之间具有一定活动的区间;所述引线器(10)、过线器(20) 及固定器(30)上均设置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线机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荣张礼钗陈斌新边荣寅吴善会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宏元工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