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向轮系统定位纺纱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27793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向轮系统定位纺纱方法,属纺织加工技术领域。在环锭细纱机前皮辊和前罗拉前方加装导向轮,导向轮轮槽呈V形状,导向轮轮槽的V形底面位于前皮辊和前罗拉的公切面的一侧内,且导向轮的轴垂直于该公切面,须条从前皮辊和前罗拉组成的前钳口输出后,经过导向轮导向,然后经导纱钩,钢领、钢丝圈,卷绕在细纱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纺纱方法消除了前钳口输出须条的无捻段,提高了纺纱生产效率;同时纱线结构更加紧密,纱线毛羽、强力、条干更加优良;本发明专利技术纺纱方法适应于所有环锭细纱机纺纱技术系统;同时对设备改造简单,操作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纺织加工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材料的科技进步以及人们对服装面料质量的需求愈来愈高,传统环锭纺纱本身的质量越来越难以满足高档产品质量的要求。环锭纺纱加工方法是将纤维条在牵伸区抽长拉细,从上下罗拉组成的前钳口输出,须条在前钳口下罗拉表面有一反包围弧阻止了捻回由下至上传递到前钳口 ;从前钳口输出的纤维平行排列,进入加捻三角区加捻,加捻三角区呈对称结构,在加捻三角区中,加捻时外层纤维路径大于纱内层,纤维伸长产生张力向内挤入,或压缩起拱向外移动,加捻后使得纤维相互抱合,形成具有一定强力的细纱,环锭纺纱结构特征是内紧外松,存在纤维内外转移,因此环锭纱中的纤维有折勾、弯曲,并部分伸出纱表面成为毛羽。加捻方向为Z捻时,加捻三角区左右两边基本对称,长度基本相等,但处在右边的纤维在加捻过程中受到预加捻作用而被很好地控制,而处在左边的纤维受到的控制较弱,在纱线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变成毛羽。紧密纺是针对提高毛羽质量而专利技术的一种纺纱方法,通过采用负压吸风或磁力加压等方式控制加捻须条中纤维的运动来减少纤维形成毛羽的机会,提高纱线密度,改善纱线质量,但是紧密纺纱手感发硬,对麻类纤维基本没有效果。错位纺纱是针对环锭纺纱技术而专利技术的一种纺纱方法,通过牵伸区和卷绕区错位一个锭子的距离来改变纱路达到改善纱线毛羽质量,但是该技术在其他质量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环锭纺纱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环锭细纱机上,其技术解决方案为在环锭细纱机前皮辊和前罗拉前方加装导向轮,导向轮轮槽呈V形状,导向轮轮槽的V形底面位于前皮辊和前罗拉的公切面的一侧内,且导向轮的轴垂直于该公切面,须条从前皮辊和前罗拉组成的前钳口输出后,经过导向轮导向,然后经导纱钩,钢领、钢丝圈,卷绕在细纱管上。导向轮的轴心到前钳口线的垂直距离a ( 20mm,导向轮的轴心到前钳口中心点且与前钳口线垂直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b ( 30mm。由于采用本技术方案,安装在在环锭细纱机前皮辊和前罗拉前方的导向轮对前钳口输出的须条进行导向。由于导向轮轮槽呈V形状,须条经导向轮向V形轮槽底部集中,受到集束作用。导向轮轮槽的V形底面位于前皮辊和前罗拉的公切面内,消除了环锭纺纱前罗拉表面的反包围弧,从而保证捻回由下至上传递到前钳口,消除了前钳口输出须条的无捻段,有利于减少断头,提高了生产效率。导向轮轮槽的V形底面位于前皮辊和前罗拉的公切面的一侧内,从而改变原有加捻三角区左右对称的形状为左右不对称形状,使得加捻三角区内的纤维受力合理,保证纤维在加捻三角区内都能够很好的被控制,从而能够很好的减少成纱毛羽;同时侧向的导向轮能够对加捻后的须条产生压缩作用,使得须条直径降低,须条结构更加紧密,须条内纤维之间的抱合力有所增加,提高了成纱强力,同时成纱条干均匀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由于导向轮的轴垂直于前皮辊和前罗拉的公切面,使得须条向导向轮V形轮槽底部集中,减小了须条截面面积,使得须条结构更加紧密,须条内纤维之间的抱合力有所增力口,提高了成纱强力,同时防止了导向轮V形轮槽斜面对须条的摩擦作用造成对捻回传递的不利影响。导向轮的轴心到钳口线的垂直距离a和导向轮的轴心到前钳口中心点且与前钳口线垂直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b可以根据不同的纤维特性和纤维长度的要求进行调节,提高不同的纤维的纺纱效率和成纱质量水平。本专利技术的纺纱方法消除了前钳口输出须条的无捻段,提高了纺纱生产效率;同时纱线结构更加紧密,纱线毛羽、强力、条干更加优良;本专利技术纺纱方法适应于所有环锭细纱 机纺纱技术系统;同时对设备改造简单,操作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环锭细纱机前皮辊2和前罗拉3前方加装导向轮4,导向轮4轮槽呈V形状,导向轮4轮槽的V形底面位于前皮辊2和前罗拉3的公切面的一侧内,且导向轮4的轴垂直于该公切面,须条I从前皮辊2和前罗拉3组成的前钳口输出后,经过导向轮4导向,然后经导纱钩6,钢领8、钢丝圈7,卷绕在细纱管9上。导向轮4的轴心到前钳口线的垂直距离a ( 20mm,导向轮4的轴心到前钳口中心点且与前钳口线垂直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b ^ 30mm。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在环锭细纱机前皮辊2和前罗拉3前方加装导向轮,在导向轮4轮槽呈V形状,导向轮4轮槽的V形底面位于前皮辊2和前罗拉3的公切面的一侧内,且导向轮4的轴垂直于该公切面,导向轮4的轴心到钳口线的垂直距离a彡20mm,导向轮4的轴心到前钳口中心点且与前钳口线垂直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b < 30mm。其工艺过程如下须条I从前皮辊2和前罗拉3组成的前钳口输出后,经过导向轮4导向,然后经导纱钩6,钢领8、钢丝圈7,卷绕在细纱管9上。安装在在环锭细纱机前皮辊2和前罗拉3前方的导向轮4对前钳口输出的须条I进行导向。由于导向轮4轮槽呈V形状,须条I经导向轮4向V形轮槽底部集中,受到集束作用。导向轮4轮槽的V形底面位于前皮辊2和前罗拉3的公切面内,消除了环锭纺纱前罗拉3表面的反包围弧,从而保证捻回由下至上传递到前钳口,消除了前钳口输出须条I的无捻段,同时由于使得加捻三角区的汇聚点上移,有利于减少断头,提高了生产效率。导向轮4轮槽的V形底面位于前皮辊2和前罗拉3的公切面的一侧内,从而改变原有加捻三角区左右对称的形状为左右不对称形状,使得加捻三角区须条I内的纤维受力合理,保证纤维在加捻三角区内都能够很好的被控制,从而能够很好的减少成纱毛羽;同时侧向的导向轮4能够对加捻后的须条I产生压缩作用,使得须条I直径降低,须条I结构更加紧密,须条I内纤维之间的抱合力有所增加,提高了成纱强力,同时成纱条干均匀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由于导向轮4的轴垂直于前皮辊2和前罗拉3的公切面,使得须条I向导向轮4的V形轮槽底部集中,减小了须条I截面面积,使得须条I结构更加紧密,须条I内纤维之间的抱合力有所增加,提高了成纱强力,同时防止了导向轮4的V形轮槽斜面对须条I的摩擦作用造成对捻回向上传递的不利影响。导向轮4的轴心到钳口线的垂直距离a和导向轮4的轴心到前钳口中心点且与前钳口线垂直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b可以根据不同的纤维特性和纤维长度的要求进行调节,提高不同的纤维的纺纱效率和成纱质量水平。经导向轮导向处理后的须条I,通过导纱钩6,钢领8,钢丝圈7,卷绕在细纱管9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向轮系统定位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环锭细纱机前皮辊(2)和前罗拉(3)前方加装导向轮(4),导向轮(4)轮槽呈V形状,导向轮(4)轮槽的V形底面位于前皮辊(2)和前罗拉(3)的公切面的一侧内,且导向轮(4)的轴垂直于该公切面,须条(1)从前皮辊(2)和前罗拉(3)组成的前钳口输出后,经过导向轮(4)导向,然后经导纱钩(6),钢领(8)、钢丝圈(7),卷绕在细纱管(9)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向轮系统定位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环锭细纱机前皮辊(2)和前罗拉(3)前方加装导向轮(4),导向轮⑷轮槽呈V形状,导向轮(4)轮槽的V形底面位于前皮辊(2)和前罗拉(3)的公切面的一侧内,且导向轮(4)的轴垂直于该公切面,须条(I)从前皮辊(2)和前罗拉(3)组成的前钳口输出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林陈军夏治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