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煤机壳体定位销孔钻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9862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煤机壳体定位销孔钻模装置,主体包括一个钻模体,钻模体为圆盘形,所述钻模体上设有固定钻套,所述钻模体上还设有大钻套,快速钻套以大钻套为载体与钻模体相连接。并且所述钻模体上还设有钻套螺钉,所述快换钻套通过钻套螺钉安装固定在钻模体上。所述钻模体上四周均匀设有4个顶出螺钉和2个位置对称的吊环螺钉,所述顶出螺钉顶部镶有黄铜。本装置以钻床代替镗床加工定位销孔,实现了快速定位及快速加工,并且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约了加工成本,本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壳体四轴端面孔的加工,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孔加工装置,尤其是一种采煤机壳体定位销孔的加工钻模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大型采煤机壳体上都需要预先加工一定数量的定位销孔和螺纹孔,以申请人单位制造的MJR系列采煤机壳体为例,该壳体需在四轴端面上预先加工S-φ 30H7 ( !,l;r )定位销孔及16-M20螺纹孔,即一个定位销孔的两边各设一个螺纹孔。原有的加工工艺为先将工件在TJK6916A落地数控镗床上加工出8-φ 30Η7定位销孔并点出16-Μ20螺纹孔位置,然后转至Ζ3080钻床上钻攻16-Μ20螺纹孔。该工艺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TJK6916A落地数控镗床上加工出8-φ 30Η7定位销孔需8小时,工时成本为每小时350元,该道工序单件加工成本达2800元,存在耗时长,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其次,8-φ 30Η7的位置度公差要求为φ0.03,由于机床精度的不稳定,定位销孔加工完成后,有可能会因定位精度不达标而需返工,这进一步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申请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专利技术了一种采煤机定位销孔钻模装置。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 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煤机壳体定位销孔钻模装置,包括钻模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模体(3)为圆盘形,所述钻模体(3)上设有固定钻套(2),所述固定钻套(2)与钻模体(3)以H7/n6过赢配合,所述钻模体(3)上还设有大钻套(7),快速钻套(6)以大钻套(7)为载体与钻模体(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机壳体定位销孔钻模装置,包括钻模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模体(3) 为圆盘形,所述钻模体(3)上设有固定钻套(2),所述固定钻套(2)与钻模体(3)以H7/n6过赢配合,所述钻模体(3)上还设有大钻套(7),快速钻套(6)以大钻套(7)为载体与钻模体(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煤机壳体定位销孔钻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钻套(6)与大钻套(7)以H7/g6过渡配合,大钻套(7)与钻模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烜李建波戴建平袁岳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