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铝及铝合金熔体铸造领域,旨在提供一种铝及铝合金方锭同水平铸造用硅酸铝纤维材质的转接导管;该转接导管上部与分流盘衔接,下部与结晶器衔接,与分流盘衔接部分具有凸出的方形形状,在方形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深度与凸出的方形形状高度相同;与结晶器衔接部分具有凸出的直角方形,其内部凹陷形成弧形面梯形方孔,使得分流盘中的铝熔体从所述圆形通孔内流经所述弧形面梯形方孔后,再流向下部的结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很好地达到和分流盘与结晶器两者之间的衔接作用,起到平稳转换铝熔体流经不同载体目的,整个过程中铝熔体的流速能均匀平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铝及铝合金熔体铸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铝及铝合金方锭同水平铸造用硅酸铝纤维材质的转接导管。
技术介绍
转接导管是铝及铝合金棒铸造过程使用的一个重要部件,它上面连接分流盘,下面连接结晶器,安装在铸造装置平台上面,其主要作用是引流。经过处理的铝熔体缓慢流向流槽,再平稳分流至分流盘,然后流向与分流盘连接的转接导管,最后流向结晶器冷却结晶成铝棒或铝锭成品。对于方锭铸件,需要与方形结晶器吻合的方形转接导管与之连接;同时,方形转接导管还要连接好上面的方形分流盘,因此,需要其具备特殊方形和角度梯度的结构要求。另外,由于其应用于铝熔体流经环境,所以对转接导管的材质也有耐高温、耐腐蚀、保温性好等要求。专利号为200920270431.4的技术,介绍了一种公制-英制接头转接导管,该专利主要述及内容为由导管、公制接头和英制接头组成,中间用外套螺母连接,适用于公制-英制之间转换的一种转接导管,与本技术描述的应用领域和产品特征相差较大。而且现阶段相关的转接导管文献的报道也少之又少,缺乏对方形铝及铝合金铸造领域中用的转接导管作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铝及铝合金方锭同水平铸造用转接导管,能平稳进行引流、安装拼接,并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转接导管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铝及铝合金方锭同水平铸造用转接导管,其上部与分流盘衔接,下部与结晶器衔接,与分流盘衔接部分具有凸出的方形形状,在方形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深度与凸出的方形形状高度相同;与结晶器衔接部分具有凸出的直角方形,其内部凹陷形成弧形面梯形方孔,使得分流盘中的铝熔体从所述圆形通孔内流经所述弧形面梯形方孔后,再流向下部的结晶器,整个过程铝熔体流速可均匀平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形形状的四边设有定位和密封用的直角阶梯,可防止铝液外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形通孔的数量为f 3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形通孔的面积与其外围方形的面积比为1:6 1: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形通孔的高度与转接导管整体的高度比为1:1. 5 1:2.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接导管的外围为方形,边角设计为易于安装的圆弧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角圆弧角度为30°飞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接导管由复合陶瓷纤维构成,具有较高的强度、极佳的抗热震性和保温性能。本技术的产品克服了现有产品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耐腐蚀、强度高、抗热震性好的陶瓷纤维质转接导管。本技术的转接导管具有独特的上凸下凹以及通孔圆弧平面过渡设计,很好地达到了和分流盘与结晶器两者之间的衔接作用,起到平稳转换铝熔体流经不同载体目的,其结构完全不同于以往运用中的圆棒铝锭铸造所用的转接导管,相比之更复杂了许多;本技术的转接导管在材质上也采用了无污染、保温性好、抗热震性好的复合硅酸铝纤维,从而大大提升转接导管产品的品质,以适应其苛刻的使用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B-B剖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铝及铝合金方锭同水平铸造用转接导管为由硅酸铝陶瓷纤维组成的多层方形构造,与分流盘衔接部分为方形凸出状,与结晶器衔接部分为方形凹进状,具体为与分流盘衔接部分具有凸出的方形形状1,在方形形状I的四边还设有定位和密封用的直角阶梯,可防止铝液外漏;方形形状I的内部还开设有2个圆形通孔2,圆形通孔2的深度与凸出的方形形状I高度相同;与结晶器衔接部分具有凸出的直角方形4,其内部凹陷形成弧形面梯形方孔3,铝熔体从圆形通孔2内流经弧形面梯形方孔3,使得铝熔体流速均匀平稳,再流向结晶器结晶为方形铝锭铸件。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的转接导管的外围为方形,边角设计为易于安装的圆弧状,圆弧角度为60° ;圆形通孔2的直径与其外围方形长度比选为1:4,圆形通孔2的高度与转接导管整体高度比选为1:2。本技术的铝及铝合金方锭同水平铸造用转接导管采用复合陶瓷纤维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极佳的抗热震性和保温性能。该转接导管的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可为=SiO230% -45%, Al2O3 50% -65%, MgO 5% -10% ;可以采取如下步骤进行制作a)根据原料配方配比成浆料原料中的陶瓷纤维选自硅酸铝纤维、高铝质纤维和氧化锆纤维中的两种或三种,纤维软化剂氧化镁,工业硅线石,粘结剂选自硅溶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按规定比例称量;b)将浆料配置于打浆池中,搅拌均匀,陈放12小时;c)将浆料放置在带孔的模具中,用振动机将浆料振实成型;d)将振实好的坯体置于自然环境中风干8小时,再进焙烧窑内烧6-10小时,窑内温度设为800-1000°C ;e)自然冷去至室温,取出坯体涂覆一层以滑石粉为主的浆料至坯体表面,便可制得成品。经过烧成后的陶瓷转接导管产品的特点在于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高的强度、良好的抗热震性和保温性能,并且在铸件成型时不会被铝溶体侵蚀和渗透,保证铝液不受杂质污染。本技术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和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案只能认为是对本技术的说明而不能限制本技术,因此,在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变化,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及铝合金方锭同水平铸造用转接导管,其上部与分流盘衔接,下部与结晶器衔接,其特征在于,与分流盘衔接部分具有凸出的方形形状(1),在方形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圆形通孔(2),圆形通孔(2)的深度与凸出的方形形状(1)高度相同;与结晶器衔接部分具有凸出的直角方形(4),其内部凹陷形成弧形面梯形方孔(3),使得分流盘中的铝熔体从所述圆形通孔(2)内流经所述弧形面梯形方孔(3)后,再流向下部的结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及铝合金方锭同水平铸造用转接导管,其上部与分流盘衔接,下部与结晶器衔接,其特征在于,与分流盘衔接部分具有凸出的方形形状(I),在方形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圆形通孔(2),圆形通孔(2)的深度与凸出的方形形状(I)高度相同;与结晶器衔接部分具有凸出的直角方形(4),其内部凹陷形成弧形面梯形方孔(3),使得分流盘中的铝熔体从所述圆形通孔(2)内流经所述弧形面梯形方孔(3)后,再流向下部的结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及铝合金方锭同水平铸造用转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形状(I)的四边设有定位和密封用的直角阶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及铝合金方锭同水平铸造用转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2)的数量为广3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水富,王霞,孔亚琴,王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