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缩口端盖及其加工模具,该高缩口端盖设置有第一缩口、第二缩口和通孔,该高缩口端盖的加工模具设置有上模座、上模板、上垫板、止挡板、弹簧、冲孔冲头、上模拉伸冲头、脱料板、下模板、下夹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台面、下模UV胶和下模拉伸冲头。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缩口端盖的缩口量大,缩口直径可以大于缩口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模具可以一道工序直接完成缩口,改变了传统的需要多步骤缩口的状况,模具的下模采用UV弹性胶替代弹簧受力,高缩口端盖加工的受力控制精密,缩口尺寸控制准确,避免过度加工,不会出现拉裂不良,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零件及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ー种金属高缩ロ端盖及其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在很多エ业设备中会经常用到高缩ロ端盖类零件,但传统的高缩ロ端盖零件很难加工缩ロ,加工的精密度不好,传统的加工方法使高缩ロ端盖的缩ロ直径不能大于缩ロ高度,高缩ロ尺寸无法控制,并且容易发生拉裂不良,同时需要多道エ序逐步缩ロ,エ艺复杂,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缩ロ端盖,满足エ业设备使用需要。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缩ロ端盖,包括所述高缩ロ端盖为圆筒形结构,其包括第一缩ロ、第二缩口和通孔,所述第一缩ロ位于所述高缩ロ端盖的上端,所述第二缩ロ位于所述高缩ロ端盖的下端,所述第一缩ロ与所述第二缩ロ的直径均大于其缩ロ高度,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高缩ロ端盖的中心。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高缩ロ端盖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板、上垫板、止挡板、弹簧、冲孔冲头、上模拉伸冲头、脱料板、下模板、下夹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台面、下模UV胶和下模拉伸冲头,所述上模板位于所述上模座的下方与所述上模座连接,所述上垫板位于所述上模板的下方与所述上模板连接,所述止挡板位于所述上垫板的下方与所述上垫板连接,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止挡板的下方与所述止挡板连接,所述脱料板位于所述弹簧的下方,所述上模拉伸冲头位于所述上模板上与所述上模板连接,所述冲孔冲头位于所述上模拉伸冲头内部中心位置与所述上模拉伸冲头连接,所述下模座位于所述下台面上,所述下模UV胶位于所述下模座下方与所述下模座连接,所述下垫板位于所述下模座上方与所述下模座连接,所述下夹板位于所述下垫板上方与所述下垫板连接,所述下模板位于所述下夹板上方与所述下夹板连接,并且所述下模板位于所述脱料板下方,所述下模拉伸冲头位于所述下模座上与所述下模座连接。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的数量至少为4个。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模UV胶为弹性UV胶材料。本技术的优势是高缩ロ端盖的缩ロ量大,缩ロ直径可以大于缩ロ量,该高缩ロ端盖的加工模具可以一道エ序直接完成缩ロ,改变了传统的需要多步骤缩ロ的状況,模具的下模采用UV弾性胶替代弹簧受力,高缩ロ端盖加工的受カ控制精密,缩ロ尺寸控制准确,避免过度加工,不会出现拉裂不良,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高缩ロ端盖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高缩ロ端盖加工模具的模具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高缩ロ端盖,101、第一缩ロ,102、第二缩ロ,103、通孔,2、上模座,3、上模板,4、上垫板,5、止挡板,6、弹簧,7、冲孔冲头,8、上模拉伸冲头,9、脱料板,10、下模板,11、下夹板,12、下垫板,13、下模座,14、下台面,15、下模UV胶,16、下模拉伸冲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例示的目的,并不旨在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请參阅图1,本技术高缩ロ端盖包括所述高缩ロ端盖I为圆筒形结构,所述高缩ロ端盖I设置有第一缩ロ 101、第二缩ロ 102和通孔103,所述第一缩ロ 101位于所述高缩ロ端盖I的上端,所述第二缩ロ 102位于所述高缩ロ端盖I的下端,所述第一缩ロ 101与所述第二缩ロ 102的直径均大于其缩ロ高度,所述通孔103位于所述高缩ロ端盖I的中心。请參阅图2,本技术高缩ロ端盖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座2、上模板3、上垫板4、止挡板5、弹簧6、冲孔冲头7、上模拉伸冲头8、脱料板9、下模板10、下夹板11、下垫板12、下模座13、下台面14、下模UV胶15和下模拉伸冲头16,所述上模板3位于所述上模座2的下方与所述上模座2连接,所述上垫板4位于所述上模板3的下方与所述上模板3连接,所述止挡板5位于所述上垫板4的下方与所述上垫板4连接,所述弹簧6位于所述止挡板5的下方与所述止挡板5连接,所述脱料板9位于所述弹簧6的下方,所述上模拉伸冲头8位于所述上模板3上与所述上模板3连接,所述冲孔冲头7位于所述上模拉伸冲头8内部中心位置与所述上模拉伸冲头8连接,所述下模座13位于所述下台面14上,所述下模UV胶15位于所述下模座13下方与所述下模座13连接,所述下垫板12位于所述下模座13上方与所述下模座13连接,所述下夹板11位于所述下垫板12上方与所述下垫板12连接,所述下模板10位于所述下夹板11上方与所述下夹板11连接,并且所述下模板10位于所述脱料板9下方,所述下模拉伸冲头16位于所述下模座13上与所述下模座13连接。进ー步地,待加工金属薄壁材料放置于下模板10上,模具工作时上模座2下移带动上模板3、上模拉伸冲头8和冲孔冲头7下移压住待加工金属薄壁材料,冲孔冲头7继续下移,完成冲孔上模板3和上模拉伸冲头8继续下移与下模拉伸冲头16 —起完成加工产品的拉伸成型和缩ロ。更进一歩地,所述上垫板4和下垫板12均可缓冲模具工作时的振动冲击并增加模具的高度,止挡板5用于连接弹簧6,弹簧6的作用是使上模下移拉伸冲压工作时动作是缓慢的,避免剧烈冲击影响产品质量或是损伤模具。脱料板9在一件产品加工完成后使产品从模具上脱离,下模UV胶15使模具工作时加工件受カ是均匀的,减缓对加工件的冲击并避免过度加工,缩ロ尺寸控制准确。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高缩ロ端盖的缩ロ量大,缩ロ直径可以大于缩ロ量,该高缩ロ端盖的加工模具可以一道エ序直接完成缩ロ,改变了传统的需要多步骤缩ロ的状况,模具的下模采用UV弾性胶替代弹簧受力,高缩ロ端盖加工的受カ控制精密,缩ロ尺寸控制准确,避免过度加工,不会出现拉裂不良,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缩口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高缩口端盖为圆筒形结构,其包括第一缩口、第二缩口和通孔,所述第一缩口位于所述高缩口端盖的上端,所述第二缩口位于所述高缩口端盖的下端,所述第一缩口与所述第二缩口的直径均大于其缩口高度,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高缩口端盖的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缩口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高缩口端盖为圆筒形结构,其包括第一缩口、第二缩口和通孔,所述第一缩口位于所述高缩口端盖的上端,所述第二缩口位于所述高缩口端盖的下端,所述第一缩口与所述第二缩口的直径均大于其缩口高度,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高缩口端盖的中心。2.一种用于加工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缩口端盖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上模板、上垫板、止挡板、弹簧、冲孔冲头、上模拉伸冲头、脱料板、下模板、下夹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台面、下模UV胶和下模拉伸冲头,所述上模板位于所述上模座的下方与所述上模座连接,所述上垫板位于所述上模板的下方与所述上模板连接,所述止挡板位于所述上垫板的下方与所述上垫板连接,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止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荔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铭佳利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