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桌上型S导线自动涂胶、硬化机,包括底座以及并列安装多个ACT组件的装载夹具,在底座上设置有承载产品在底座上移动的纵向承载组件、用于实现涂布胶水动作的滴胶组件以及对胶水进行UV光线照射进行硬化的硬化组件,滴胶组件与硬化组件均跨于底座上,沿纵向承载组件移动方向前后布局,各组件通过PLC控制器自动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作业者手工作业,把作业者从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激光头制作设备。
技术介绍
如附图1所示为激光头ACT组件I结构示意图,在图中A圈中需通过胶水粘接三根S导线11。现有技术中,对于胶水的涂布是手动作业,作业者手握针筒针嘴,对准粘接部位进行手动滴胶,滴胶完成后通过UV炉使胶水硬化。很明显,这种手工作业速度较慢,对作业者技能要求高,经常会导致粘接不良。并且这种胶水具有一定的毒性,作业者长期接触对身体有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这种作业方式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激光头ACT组件中的S导线实现自动涂布胶水、胶水硬化的桌上型S导线自动涂胶、硬化机。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桌上型S导线自动涂胶、硬化机,包括底座以及并列安装多个ACT组件的装载夹具,在底座上设置有承载产品在底座上移动的纵向承载组件、用于实现涂布胶水动作的滴胶组件以及对胶水进行UV光线照射进行硬化的硬化组件,滴胶组件与硬化组件均跨于底座上,沿纵向承载组件移动方向前后布局,各组件通过PLC控制器自动控制。其中,所述的纵向承载组件包括一安装装载夹具的纵向安装板,纵向安装板固定于一纵向滑轨的滑块上,纵向安装板与一同步带固接,该同步带通过一固定于底座上的步进电机驱动。其中,所述的滴胶组件安装于一横向承载组件上,该横向承载组件安装于跨于底座以及纵向滑轨上的横梁上。该横向承载组件包括一直接固定滴胶组件的横向安装板,横向安装板固定于一横向滑轨的滑块上,横向安装板与一同步带固接,该同步带通过一固定于横梁上的步进电机驱动。其中,滴胶组件包括滴胶针筒、滴胶针头以及滴胶控制器,滴胶针筒、滴胶针头分别安装于针筒安装板、针头定位板上,所述针头定位板安装于小气缸的滑块上,该小气缸与针筒安装板均固定于横向安装板上。其中,所述的硬化组件包括UV光纤以及安装UV光纤的光纤固定板,光纤固定板通过两支撑板跨于底座上方。在光纤固定板上竖直安装有一直线气缸,直线气缸活塞杆上安装有一将纵向安装板上装载夹具托起靠近UV光纤的托板。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纵向安装板后端为承接从托板上放下的装载夹具的承接端,在纵向滑轨末端处的底座上安装有从承接端夹持装载夹具的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与放置于承接端的装载夹具等高的左右两夹持气缸,两夹持气缸固定于一托架上。本技术采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作业者手工作业,把作业者从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激光头ACT组件与S导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ACT组件安装于装载夹具上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纵向承载组件、横向承载组件与底座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滴胶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硬化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夹持组件与底座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附图2 7所示。本实施例揭示的S导线自动涂胶、硬化机体积较小,可放置于桌面上使用。该自动化设备主要包括一底座2,在底座2上纵向承载组件4、滴胶组件5、硬化组件6、横向承载组件7、夹持组件8以及控制各组件自动运行的PLC控制器。纵向承载组件4可沿底座2前后移动,滴胶组件5与硬化组件6、夹持组件8依次沿底座2前后布局,纵向承载组件4装载安装有ACT组件的装载夹具3首先移动至滴胶组件5位置进行滴胶,滴胶完成之后再移动至硬化组件6位置进行UV照射硬化,最后转移至夹持组件8上。其中,该纵向承载组件4包括一安装装载夹具3的纵向安装板41,该纵向安装板41固定于一纵向滑轨42的滑块上,纵向安装板41与一同步带43固接,该同步带43通过一固定于底座2上的步进电机44驱动。步进电机44驱动纵向安装板连同装载夹具3从初始位置首先移动至滴胶组件5下方进行胶水涂布作业,胶水涂布完成后再向硬化组件6位置进行UV照射硬化作业,在硬化组件6作业完成后,纵向安装板41反向前移一小段距离,然后向后移动,使装载夹具3可转移到夹持组件8上。其中,滴胶组件5安装于横向承载组件7上,该横向承载组件7安装于跨于底座2以及纵向滑轨42上的横梁71上。该横向承载组件7包括一直接固定滴胶组件5的横向安装板72,横向安装板72固定于一横向滑轨73的滑块上,横向安装板72与一同步带74固接,该同步带74通过一固定于横梁71上的步进电机75驱动。该滴胶组件5包括滴胶针筒51、滴胶针头52以及滴胶控制器,滴胶针筒51、滴胶针头52分别安装于针筒安装板53、针头定位板54上,所述针头定位板54安装于小气缸55的滑块上,该小气缸55与针筒安装板53均固定于横向安装板72上。其中,所述的硬化组件6包括UV光纤61以及安装UV光纤的光纤固定板62,光纤固定板62通过两支撑板63跨于底座2上方。光纤固定板62上竖直安装有一直线气缸64,直线气缸64活塞杆上安装有一将纵向安装板41上装载夹具3托起靠近UV光纤61的托板65。为了装载夹具3能够顺利移至夹持组件8上,在纵向安装板41后端为承接从托板65上放下的装载夹具3的承接端411,在纵向滑轨42末端处的底座2上安装有从承接端411夹持装载夹具3的夹持组件8。该夹持组件8包括与放置于承接端411的装载夹具3等高的左右两夹持气缸81,两夹持气缸81固定于一托架82上。工作时,待滴胶的装载夹具3首先移动至滴胶组件下方,滴胶组件工作完成胶水涂布作业。装载夹具3再移动至硬化组件6下方,托板65在直线气缸64的驱动下上移,将装载夹具3从纵向安装板41上托起至UV光纤61正下方进行照射硬化。同时,纵向安装板41反向向前移动一段小距离,使总线感装版41的承接端411位于托板65正下方,接住照射硬化完成的装载夹具3,然后纵向安装板41向后移动,使位于承接端411的装载夹具3移至两夹持气缸81之间,夹持气缸81动作,夹住装载夹具3两端,纵向安装板41向前移至初始位置。然后两夹持气缸81松开装载夹具3,装载夹具3落于托架82上,完成装载夹具3向托架82的转移。本方案采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作业者手工作业,把作业者从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以上为本技术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桌上型S导线自动涂胶、硬化机,包括底座(2)以及并列安装多个ACT组件的装载夹具(3),其特征在于,在底座上设置有承载产品在底座上移动的纵向承载组件(4)、用于实现涂布胶水动作的滴胶组件(5)以及对胶水进行UV光线照射进行硬化的硬化组件(6),滴胶组件与硬化组件均跨于底座上,沿纵向承载组件移动方向前后布局,各组件通过PLC控制器自动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桌上型S导线自动涂胶、硬化机,包括底座(2)以及并列安装多个ACT组件的装载夹具(3),其特征在于,在底座上设置有承载产品在底座上移动的纵向承载组件(4)、 用于实现涂布胶水动作的滴胶组件(5)以及对胶水进行UV光线照射进行硬化的硬化组件 (6),滴胶组件与硬化组件均跨于底座上,沿纵向承载组件移动方向前后布局,各组件通过 PLC控制器自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上型S导线自动涂胶、硬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承载组件包括一安装装载夹具的纵向安装板(41),纵向安装板固定于一纵向滑轨(42)的滑块上,纵向安装板与一同步带(43)固接,该同步带通过一固定于底座上的步进电机(44)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上型S导线自动涂胶、硬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胶组件安装于一横向承载组件(7)上,该横向承载组件安装于跨于底座以及纵向滑轨上的横梁 (7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桌上型S导线自动涂胶、硬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承载组件包括一直接固定滴胶组件的横向安装板(72),横向安装板固定于一横向滑轨(73) 的滑块上,横向安装板与一同步带(74)固接,该同步带通过一固定于横梁上的步进电机 (75)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倍锋,陈方春,寸力宏,
申请(专利权)人:信华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