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废气废液处理设备。该实验室废气废液处理设备主要包括储气装置、1个以上串联布置的废气处理罐、废液回收罐和实验容器,废气处理罐设置有气体出口、气体进口、第I排液口、第I视孔和进气分布器,第I视孔设置在废气处理罐的罐体中上部,进气分布器与废气处理罐气体进口连通,废气处理罐气体进口通过排气阀与实验容器连接,废液回收罐设置有进液分布器、废液回收罐入口、废液回收罐排气口、废液回收罐排液口、第II视孔、第III视孔和手孔,进液分布器连通废液回收罐入口,储气装置通过进气阀与实验容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过程可在封闭系统中完成,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安全环保。(*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实验室废气、废液处理的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废气、废液的安全、稳定处理。
技术介绍
现场开展腐蚀监检测研究,能够使材料本身置于特定、真实的装置腐蚀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测定的材料耐蚀性真实可靠,可为装置提供合理的选材依据,并为耐蚀材料的开发提供相对可靠的评价方法。但是现场试验研究存在耗时长、取样困难、投入巨大等困难,因此开展相关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建立准确、快速、灵活的实验方法进行相关工作显得很有必要。但在一些特殊工况条件下(如含H2S等有毒气体的腐蚀实验),其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大多数是有害的,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实验室的腐蚀实验多以高压釜挂片实验为主,但实验室开展某些相关研究(如含H2S等有毒气体的腐蚀实验)存在模拟实验条件苛刻、实验介质有毒有害、实验结束后实验产生的废气、废液安全、环保、高效处理困难等问题。目前国内针对实验室废气废液的处理尚无完备的处理设备,不能同时处理废气和废液,如中国专利201020106503. 4,公开了一种废气的处理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实验室废气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废气洗涤处理单元和废水处理单元,所述废气处理单元为一离心洗涤机,其中设有导气板和旋流板。废水处理单元有前后依次连接的中水池、催化内电解解池和生物吸附池组成。该技术可以广泛用于各类实验室废气的处理,但对废液无处理作用。中国专利201010030145. 8公开了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收集的生物实验室废液采用离心机、过滤膜或加热蒸发方法使废液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第二步、将第一步分离出来的固体经杀菌消毒后打包处理;将分离出来的液体导入到容器内采取紫外线或/和臭氧杀菌消毒后收集循环利用。其优点在于将废液进行一体化收集和处理后,废水可循环使用,节水效果明显,分离出的固体物质打包处理,不再乱排乱放,减轻了环境污染。但不能处理废气。且上述两个专利的处理过程不在封闭系统内完成,不可避免存在异味较大、气液残留等问题,给实验操作带来很多安全、环保风险。因此,为保证实验室的实验工作顺利开展,需设计一种安全可靠、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废气、废液同时处理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实验室废气和废液处理的设备,用来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液,整个过程在封闭的系统内完成,废气和废液处理过程中做到无泄漏、无残留、无异味,满足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要求,最终实验操作的安全、环保。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实验室废气废液处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实验室废气废液处理设备包括储气装置、I个以上串联布置的废气处理罐、废液回收罐、实验容器、排气阀、进气阀和第III排液阀,废气处理罐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底部设置有气体进口和第I排液口,中上部设置有第I视孔,内部设置有进气分布器,第I排液口与第I排液阀连接,进气分布器与气体进口连通,废气处理罐气体进口另一端通过排气阀与实验容器连接,废气处理罐为I个时,废气处理罐气体出口连接排空阀,废气处理罐为2个以上时,第I个废气处理罐气体出口与第2个废气处理罐气体进口相连,依次类推,最后I个废气处理罐气体出口连接排空阀,废液回收罐内部设置有进液分布器,底部设置有废液回收罐入口和废液回收罐排液口、顶部设置有废液回收罐排气口和第III视孔,中上部设置有第II视孔,废液回收罐中下部于废液回收罐排液口上部设置有手孔,废液回收罐排液口连通第II排液阀,进液分布器连通废液回收罐入口,废液回收罐入口另一端通过第III排液阀与实验容器连接,废液回收罐排气口连接放空阀,储气装置通过进气阀与实验容器相连。本技术所述单个废气处理罐的容积一般为实验容器容积的3 10倍,高径比为2 4。本技术所述进气分布器和进液分布器均由一端封闭的管制成,管壁上分布有直径为2 5_的小孔,其中进气分布器开口端与气体进口相连,进液分布器开口端与废液回收罐入口相连。本技术所述废气处理罐和废液回收罐的材均选用耐酸碱的塑料,如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本技术所述废气处理罐和废液回收罐的耐压力为O. 3 IMPa。本技术所述废液回收罐罐体容积一般为实验容器容积的10 50倍,高径比为1. 5 4。本技术所述进气分布器伸入废气处理罐内直径的1/2 2/3处,进液分布器伸入废液回收罐内直径的1/2 2/3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采用废液回收罐和I个以上废气处理罐来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其全过程在封闭系统中完成,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安全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1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储气装置,2-进气阀,3-排气阀,4-实验容器,5-第III排液阀,6-废气处理罐,7-第I视孔,8-进气分布器,9-第I排液阀,10-排空阀,11-第II排液阀,12-废液回收罐,13-手孔,14-进液分布器,15-第II视孔,16-放空阀,17-第III视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图1为实验室废气、废液处理设备的简单示意图(图1中所示为三级吸收、处理系统,即废气处理罐6为三个)。如图1,该实验室废气废液处理设备包括储气装置1、三个串联布置的废气处理罐6、废液回收罐12、实验容器4、排气阀3、进气阀2和第III排液阀5,废气处理罐6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底部设置有气体进口和第I排液口,中上部设置有第I视孔7,内部设置有进气分布器8,第I排液口与第I排液阀连接9,进气分布器8与气体进口连通,废气处理罐6气体进口另一端通过排气阀3与实验容器4连接,废气处理罐6为I个时,废气处理罐6气体出口连接排空阀10,废气处理罐6为2个以上时,第I个废气处理罐6气体出口与第2个废气处理罐6气体进口相连,依次类推,最后1个废气处理罐6气体出口连接排空阀10,废液回收罐12内部设置有进液分布器14,底部设置有废液回收罐入口和废液回收罐排液口、顶部设置有废液回收罐排气口和第III视孔17,中上部设置有第II视孔15,废液回收罐12中下部于废液回收罐排液口上部设置有手孔13,废液回收罐12排液口连通第II排液阀11,进液分布器14连通废液回收罐12入口,废液回收罐12入口另一端通过第III排液阀5与实验容器4连接,废液回收罐12排气口连接放空阀16,储气装置I通过进气阀2与实验容器4相连。单个废气处理罐6的容积一般为实验容器4容积的3 10倍,尺寸高径比为2 4,进气分布器8和进液分布器14均由一端封闭的管制成,管壁上分布有直径为2 5mm的小孔,其中气分布器开口端与气体进口相连,进液分布器开口端与废液回收罐入口相连。图1中所示废气处理罐6和废液回收罐12的材均选用耐酸碱的塑料,如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废气处理罐6和废液回收罐12的耐压力均为O. 3 1MPa。废液回收罐12单个罐体容积一般为实验容器4容积的10 50倍,尺寸高径比为1. 5 4。图1中所示进气分布器8伸入废气处理罐6内直径的1/2 2/3处,进液分布器14伸入废液回收罐12内直径的1/2 2/3处。图1中所有阀门除明示开启外,均关闭。图1中所示废气处理部分工艺流程为实验容器4内温度降至50°C以下,a.若此时实验容器4内压力彡O. 2MPa,则缓慢开启实验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实验室废气废液处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实验室废气废液处理设备包括储气装置、1个以上串联布置的废气处理罐、废液回收罐、实验容器、排气阀、进气阀和第III排液阀,废气处理罐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底部设置有气体进口和第I排液口,中上部设置有第I视孔,内部设置有进气分布器,第I排液口与第I排液阀连接,进气分布器与气体进口连通,废气处理罐气体进口另一端通过排气阀与实验容器连接,废气处理罐为1个时,废气处理罐气体出口连接排空阀,废气处理罐为2个以上时,第1个废气处理罐气体出口与第2个废气处理罐气体进口相连,依次类推,最后1个废气处理罐气体出口连接排空阀,废液回收罐内部设置有进液分布器,底部设置有废液回收罐入口和废液回收罐排液口、顶部设置有废液回收罐排气口和第III视孔,中上部设置有第II视孔,废液回收罐中下部于废液回收罐排液口上部设置有手孔,废液回收罐排液口连通第II排液阀,进液分布器连通废液回收罐入口,废液回收罐入口另一端通过第III排液阀与实验容器连接,废液回收罐排气口连接放空阀,储气装置通过进气阀与实验容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实验室废气废液处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实验室废气废液处理设备包括储气装置、I个以上串联布置的废气处理罐、废液回收罐、实验容器、排气阀、进气阀和第 III排液阀,废气处理罐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底部设置有气体进口和第I排液口,中上部设置有第I视孔,内部设置有进气分布器,第I排液口与第I排液阀连接,进气分布器与气体进口连通,废气处理罐气体进口另一端通过排气阀与实验容器连接,废气处理罐为I个时,废气处理罐气体出口连接排空阀,废气处理罐为2个以上时,第I个废气处理罐气体出口与第2个废气处理罐气体进口相连,依次类推,最后I个废气处理罐气体出口连接排空阀,废液回收罐内部设置有进液分布器,底部设置有废液回收罐入口和废液回收罐排液口、 顶部设置有废液回收罐排气口和第III视孔,中上部设置有第II视孔,废液回收罐中下部于废液回收罐排液口上部设置有手孔,废液回收罐排液口连通第II排液阀,进液分布器连通废液回收罐入口,废液回收罐入口另一端通过第III排液阀与实验容器连接,废液回收罐排气口连接放空阀,储气装置通过进气阀与实验容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废气废液处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废气处理罐的容积为实验容器容积的3 10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希武,苗普,孙炳玺,李朝法,赵小燕,孙新乐,刘强,石运峰,张庆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