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管取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96464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颅内血管取栓装置,该取栓装置包括取栓器、导引导丝、推拉导丝和外鞘管,取栓器与推拉导丝相连,安装好的推拉导丝和取栓器被压握入外鞘管内,取栓器通过推拉导丝推拉而在收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换,在收回位置,取栓器被回收到外鞘管内,在展开位置,取栓器被推出外鞘管外,在取栓器材料固有的径向支撑力下展开以形成中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取栓装置的特征在于:取栓器由至少四根杆构成,杆一端在推拉导丝的远端固定于推拉导丝,在展开位置,杆展开形成一中空立体构造,其中杆嵌入血栓内部从而固定住血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栓器在收回位置具有较小的外径,使取栓装置具有较小的体积,且取栓装置可以牢固固定血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介入血管的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颅内血管取栓装置
技术介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流的突然阻塞而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所导致的神经组织损伤。709Γ80%有严重症状需要做动脉造影的病人可以见到栓子或血栓的阻塞。较大血管栓塞的致死率在53°/Γ92%。血管的再通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 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方法包括两大类介入溶栓和机械取栓。介入溶栓是导管把溶栓剂注入病变所在的血管内的病灶附近,在病灶局部瞬间形成很高的溶栓剂浓度,从而加快血栓溶解速度,进而增加血管再通的机会。但是,静脉或动脉溶栓治疗对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Ml段的近端血栓效果很差,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血凝块绝对体积过大有关。相关研究已发现,颈内动脉末端的血栓的平均体积(O. 4ml)要比大脑中动脉M2段的血栓(O. 03ml)的体积大一个数量级。如此大的血凝块负荷显然能够抵抗溶栓酶的消化作用。因此,需要非常大剂量的溶栓药才能使如此大的血凝块溶解,但是这样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风险较高。机械取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血栓切除术,这种方法取栓较为彻底,但是对血管壁损伤过大,极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颅内血管取栓装置,该取栓装置包括取栓器、导引导丝、推拉导丝和外鞘管,导引导丝用以在血管内引导,取栓器则与推拉导丝相连,安装好的推拉导丝和取栓器被压握入外鞘管内,其中取栓器能够通过推拉导丝推拉而在收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换,在收回位置,取栓器被回收到外鞘管内,在展开位置,取栓器被推出外鞘管外并形成中空腔,其特征在于:取栓器由沿周向间隔的至少四根杆构成,所述杆一端在推拉导丝的远端固定于推拉导丝,在展开位置,所述杆展开形成一中空立体构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内血管取栓装置,该取栓装置包括取栓器、导引导丝、推拉导丝和外鞘管,导引导丝用以在血管内引导,取栓器则与推拉导丝相连,安装好的推拉导丝和取栓器被压握入外鞘管内,其中取栓器能够通过推拉导丝推拉而在收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换,在收回位置,取栓器被回收到外鞘管内,在展开位置,取栓器被推出外鞘管外并形成中空腔,其特征在于取栓器由沿周向间隔的至少四根杆构成,所述杆一端在推拉导丝的远端固定于推拉导丝,在展开位置,所述杆展开形成一中空立体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血管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由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海刘建民罗七一谢志永倪尊张金巧蓉季杰徐庆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