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航天器系统能够经得住空间的各种辐照环境,因此,对空间辐射防护材料的研究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辐射防护材料以铝为主,由于铝经过质子或重离子辐照后会产生二次中子,生物学数据研究表明,中子的出现极大地危害着宇航员的健康,甚至导致癌症。研究表明,由于低原子序数的材料(含氢量高的材料)单位体积内含有少量的中子,经过辐照后产生更少的二次中子,因此,含氢量高的材料具有最好的辐射防护效果。聚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含量氢高,具有较高的辐射防护效率。因此,在航天器辐射防护方 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空间环境中,聚乙烯用做辐射防护材料时,热稳定性能差,大大地限制了聚乙烯作为辐射防护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综上所述,目前聚乙烯,热稳定性差,且纯铝防护中子辐照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要解决有望用于空间辐射防护材料的聚乙烯,热稳定性差,且纯铝防护中子辐照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纳米钽/纳米氮化硼-聚乙烯空间中子辐射防护复合材料按质量份数由30份 90份的聚乙烯树脂、5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钽/纳米氮化硼?聚乙烯空间中子辐射防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一种纳米钽/纳米氮化硼?聚乙烯空间中子辐射防护复合材料按质量份数由30份~90份的聚乙烯树脂、5份~50份的纳米钽、1份~10份的纳米氮化硼、1份~15份的偶联剂和2份~280份的无水乙醇制成;其中,聚乙烯树脂为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金属复合偶联剂、磷酸酯偶联剂和硼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纳米氮化硼为二维纳米氮化硼单层,二维纳米氮化硼单层的厚度为0.2nm~10nm,面积为1μm2~20μm2;纳米钽的粒径为1nm~1000n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钽/纳米氮化硼-聚乙烯空间中子辐射防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一种纳米钽/纳米氮化硼-聚乙烯空间中子辐射防护复合材料按质量份数由30份 90份的聚乙烯树脂、5份 50份的纳米钽、I份 10份的纳米氮化硼、I份 15份的偶联剂和2份 280份的无水乙醇制成;其中,聚乙烯树脂为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金属复合偶联剂、磷酸酯偶联剂和硼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纳米氮化硼为二维纳米氮化硼单层,二维纳米氮化硼单层的厚度为O. 2nm 10nm,面积为I μ m2 20 μ m2 ;纳米钽的粒径为Inm lOOOnm。2.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钽/纳米氮化硼-聚乙烯空间中子辐射防护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纳米钽/纳米氮化硼-聚乙烯空间中子辐射防护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制备的一、按质量份数称取30份 90份的聚乙烯树脂、5份 50份的纳米钽、I份 10份的纳米氮化硼、I份 15份的偶联剂和2份 280份的无水乙醇;其中,聚乙烯树脂为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金属复合偶联剂、磷酸酯偶联剂和硼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纳米氮化硼为二维纳米氮化硼单层,二维纳米氮化硼单层的厚度为O.2nm IOnm,面积为I μ m2 20 μ m2 ;纳米组的粒径为Inm IOOOnm ;二、将步骤一称取的纳米钽、纳米氮化硼和无水乙醇混合均匀,放入分散器中,控制转速为80r/min 120r/min,保持Ih 12h,得到混合液A ;三、向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液A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偶联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B,将混合液B在温度为50°C 120°C条件下,控制搅拌速度为80r/min 120r/min,保持Ih 15h,再抽滤烘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冀,杨剑群,芮二明,高峰,何世禹,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