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光学特性研究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由于经济和人力原因,我国气象观测站点数量有限,且空间分布不均衡,所获取的温度数据不能够体现温度的空间连续分布。利用特定区域已知的离散数据来估计规则网格点上的非观测数据,称为“空间内插”。比较常用的插值方法有反距离加权法、样条函数插值法、Cressman客观分析方法、克里格插值法等。国内外有很多的研究者使用空间内插的方法对气象要素进行插值处理,如冯锦明等人(《基于台站降水资料对不同空间内插方法的比较》,冯锦明,赵天保,张英娟,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9(2) :261-276.)针对国内台站的降水资料分别采用了几种常见的插值方法进行了插值处理及结果的比较,分析了这几种内插方法插值结果之间的异同,并对其缺点和使用范围进行了适当讨论。李军等人(《中国1961-2000年月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方法与空间分布》,李军,游松财,黄敬峰..生态环境.2006, 15(1) :109-114.)对国内气象站点40年的平均气温进行了空间插值,并对插值精度进行了评估。在国外,瑞士洛桑矿物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的空间插值97比较计划(SIC97),利用瑞士的降水观测资料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各种插值方法之间的差异和不确定性。Cllins (Collins, F. C.,A comparison ofSpatial Interpolation Techniques in Temperature Estimation, Proceedings of the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Workshop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地点类别划分的温度插值方法,首先根据已有的温度数据对这些数据的气象观测地点进行分类,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将具有相似温度分布与变化特征的地点聚为同一地点类别;然后进行温度插值,先判断待插值地点属于已聚类别的哪一地点类别,并归入该地点类别,再采用反距离插值方法,利用影响范围内与待插值网格点具有相同地点类别的气象观测地点的温度数据进行温度插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点类别划分的温度插值方法,首先根据已有的温度数据对这些数据的气象观测地点进行分类,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将具有相似温度分布与变化特征的地点聚为同一地点类别;然后进行温度插值,先判断待插值地点属于已聚类别的哪一地点类别,并归入该地点类别,再采用反距离插值方法,利用影响范围内与待插值网格点具有相同地点类别的气象观测地点的温度数据进行温度插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点类别划分的温度插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聚类的方法具体分为如下步骤步骤1.1 :使N个具有温度数据的地点温度样本各自成一类;步骤1. 2 :分别计算任意两个地点温度样本之间的距离系数,形成距离系数矩阵;步骤1. 3 :找出矩阵中最小的距离系数,所述最小的距离系数由第P类和第q类温度样本计算得到,使第P类和第q类合并为一个新类;步骤1. 4 :分别计算新类与其余各类的距离系数;步骤1. 5 :重复步骤1. 3和步骤1. 4,直到所有的样本类归成一类为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润,刘浩,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O七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