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带电装置,该带电装置包括:包含格栅电极的电晕带电器;被配置为清洁格栅电极的清洁部件;被配置为打开/关闭电晕带电器的开口的片状挡板;被配置为沿电晕带电器的纵向驱动清洁部件和挡板两者的驱动源;和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驱动源的驱动,使得当在完成图像形成之后沿电晕带电器的开口的关闭方向移动挡板时,清洁部件和挡板以第一速度被驱动,并且,当至少从通电直到开始图像形成沿电晕带电器的开口的打开方向移动挡板时,清洁部件和挡板以比第一速度高的第二速度被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被配置为清洁格栅电极的清洁部件和被配置为覆盖电晕带电器 的开口的挡板的带电装置。
技术介绍
常规上,已知利用电子照相方法并在带电过程中使用电晕带电器的图像形成装 置。已知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些电晕带电器在其屏蔽部(Shield)的开口部分处设有格 栅电极(grid electrode)以使感光部件的电势稳定。但是,诸如浮游的调色剂粒子的杂质趋于累积于格栅电极的放电侧。当这种杂质 局部累积于格栅电极的内表面上时,在与累积杂质之处对应的部分趋于出现带电不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5-338797讨论了如下的配置,即通过设置清洁格栅电 极的内表面(放电导线侧)的清洁单元防止在格栅电极上局部累积杂质。具体而言,当作为 清洁部件的清洁刷与格栅电极的内表面接触时,清洁刷沿格栅电极的纵向被驱动。以这种 方式,清洁格栅电极的内表面。已知电晕带电器在使感光部件带电时产生诸如臭氧(O3)和氮氧化物(NOx)的电晕产物。当电晕产物附着于感光部件并且所附着的电晕产物吸收水分时,附着电晕产物的 部分的表面电阻减小。在吸收了水分的电晕产物附着于感光部件的条件下,不能准确地形 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并且,产生被称为“图像删除(image deletion)”的不良图像。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7-072212讨论了这样的配置,该配 置包含用于覆盖电晕带电器的开口的挡板,使得图像删除的出现减少。在不执行图像形成的状态下(例如,在夜晚或者当主体被断电时),电晕带电器的 开口被覆盖。在执行图像形成之前,打开关闭的挡板。用户一般希望迅速启动图像形成装 置,从而需要提高挡板打开速度。在沿电晕带电器的纵向驱动挡板和网格清洁部件两者的配置中,从降低成本的观 点看,希望使用一个驱动源(马达)用于驱动挡板和网格清洁部件两者。但是,在共享一个驱动源的配置中,当出于减少启动时间的目的总是迅速打开挡 板时,清洁部件不能充分地清洁格栅电极。具体而言,如果出于减少图像形成装置的启动时 间的目的总是迅速移动挡板和清洁部件,那么感光部件由于格栅电极的清洁不足不能均匀 带电,并且可能形成不良图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一种带电装置,该带电装置能够在防止清洁部件降低其的用于清洁格 栅电极的清洁水平的同时减少图像形成装置的启动时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带电装置包括包含格栅电极的电晕带电器;被配置为清洁格栅电极的清洁部件;被配置为打开/关闭电晕带电器的开口的片状挡板;被配 置为沿电晕带电器的纵向驱动清洁部件和挡板的驱动源;和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配置 为控制驱动源的驱动,使得,当在完成图像形成之后沿电晕带电器的开口的关闭方向移动 挡板时,清洁部件和挡板以第一速度被驱动,并且,当至少从通电直到开始图像形成沿电晕 带电器的开口的打开方向移动挡板时,清洁部件和挡板以比第一速度高的第二速度被驱 动。参照附图阅读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的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 得清晰。附图说明包含于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 面,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A、图2B和图2C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晕带电器。图3A和图3B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晕带电器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框图。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电装置挡板的关闭操作的流程 图。图6A和图6B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电装置挡板的打开操作的流程 图。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格栅电极清洁操作的流程图。图8A和图SB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电装置挡板的打开/关闭操作。图9A、图9B和图9C不出根据第一不例性实施例的清洁刷的摆动机构。图10A、图1OB和图1OC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倾斜纤维的清 洁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实施例的组件的尺寸、材料和形状以及它们的相对布置可根据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 的配置和各种条件适当地改变,并且,范围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以下描述的实施例。在描述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之后,将详细描述电晕带电器的配置。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配置。作为本 实施例的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I包含圆筒状(鼓型)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感光鼓I具有 84mm的直径,并且关于中心轴(未不出)以500mm/sec的处理速度(圆周速度)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带电装置是电晕带电器2。电晕带电器2包含作为放电电极 的放电导线以及增加电势调整的精度的格栅电极。此外,放电导线和格栅电极中的每一个 均包含清洁附着于其上的物质的清洁部件。此外,电晕带电器2包含覆盖屏蔽部的开口的 挡板。在后面将描述带电装置的详细配置。已通过电晕带电器而带电的感光鼓I被从作为曝光单兀的激光扫描器发射的光照射,并且,形成静电图像。静电图像通过作为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单元的显影单元4被显影,并且,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I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作为转印单元的转印辊5与感光鼓I之间的压合部(转印部)处被转印于记录材料P上。残留于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残余转印调色剂通过关于感光鼓I的旋转方向设置在转印部的下游的清洁刮刀6被去除。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传输辊夹持和传输,并且通过定影装置(未示出)被热定影。随后,从装置排出已经受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P。下面,将参照图2A、图2B和图2C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带电装置的配置。图 2A、图2B和图2C分别是示出电晕带电器2的侧视图、俯视图和截面图。此外,图3A是示出电晕带电器2的透视图。如图2C所示,电晕带电器2是包含放电导线2h、屏蔽部2b和格栅电极2a的 scorotoron型的带电器。屏蔽部2b是U形的,并且被布置在放电导线2h周围。格栅电极 2a被设置在屏蔽部2b的开口部分处。根据本实施例,对于格栅电极2a使用板状蚀刻网格。此外,从用于放电导线的高电压电源SI向电晕带电器2的放电导线供给高电压。类似地,通过用于格栅电极的高电压电源S2向格栅电极2a供给高电压。从图2A中的侧视图可以清楚地看出,电晕带电器2被布置为沿其产生线面对于感光鼓I,并且,电晕带电器2的纵向基本上与感光鼓I的轴向方向平行。下面将描述电晕带电器2的清洁部件。如图2A和图2B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晕带电器2包含被配置为清洁放电导线2h的清洁垫Ila和作为被配置为清洁格栅电极2a的清洁部件的清洁刷14。清洁垫Ila和清洁刷14通过根据驱动马达M的驱动旋转的驱动螺杆12b沿电晕带电器2的纵向移动。如图3B所示,清洁刷14在接触格栅电极2a的放电导线侧的同时清洁格栅电极2a。根据本实施例,对于作为导线清洁部件的清洁垫Ila使用海绵。清洁垫Ila从两侧保持放电导线2h。对于作为网格清洁部件的清洁刷14使用编织成基布(ground fabric) 的丙烯酸纤维。此外,通过阻燃处理对丙烯酸纤维进行处理。除了丙烯以外, 对于清洁刷也可使用诸如尼龙、聚氯乙烯(PVC)和聚苯硫醚树脂(PPS)的材料。并且,清洁刷14不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电装置,包括:电晕带电器,该电晕带电器包含格栅电极;清洁部件,被配置为清洁格栅电极;片状挡板,被配置为打开/关闭电晕带电器的开口;驱动源,被配置为沿电晕带电器的纵向驱动清洁部件和挡板两者;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驱动源的驱动,使得当在完成图像形成之后沿电晕带电器的开口的关闭方向移动挡板时,清洁部件和挡板以第一速度被驱动,并且,当至少从通电直到开始图像形成沿电晕带电器的开口的打开方向移动挡板时,清洁部件和挡板以比第一速度高的第二速度被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12 JP 2011-2249371.一种带电装置,包括 电晕带电器,该电晕带电器包含格栅电极; 清洁部件,被配置为清洁格栅电极; 片状挡板,被配置为打开/关闭电晕带电器的开口 ; 驱动源,被配置为沿电晕带电器的纵向驱动清洁部件和挡板两者;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驱动源的驱动,使得当在完成图像形成之后沿电晕带电器的开口的关闭方向移动挡板时,清洁部件和挡板以第一速度被驱动,并且,当至少从通电直到开始图像形成沿电晕带电器的开口的打开方向移动挡板时,清洁部件和挡板以比第一速度高的第二速度被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的带电装置,其中,在图像形成期间的预定时间,如果停止图像形成以通过驱动清洁部件执行用于清洁格栅电极的清洁模式,那么控制单元被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野孝,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