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电器、具有该带电器的成像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实现成本降低而推进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追求进一步的高速化、高画质化。为了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而采用如下的带电方式,S卩、在带电器中使用具有曲率面的栅极,并与感光鼓的外周面对置地配置该曲率面来使感光鼓带电从而提高带电特性。在这样的基于具有曲率面的栅极的带电方式中,感光鼓的外周面与栅极曲率面的距离对带电效率产生影响。作为用于提高带电效率的技术,存在在带电器设置担载感光鼓的间隙辊并通过改变间隙辊的高度来相对地调整感光鼓与栅极之间的距离(专利文献I)的技术。参考文献日本特开2008-298876号公报然而,虽然利用上述现有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带电效率,但无法将带电效率提高到能够与目前的装置所要求的更进一步的高画质化、高速化以及小型化对应的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即,可以改变栅极的曲率、栅极相对于感光鼓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调整感光鼓的外周面与栅极的曲率面的距离,从而能够提高带电效率并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进一步的高画质化、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栅极,其具有与感光鼓的外周面对置地配置的曲率面;担载部件,其利用具有曲率的部分担载所述栅极并形成所述栅极的所述曲率面;以及位置调整机构,其通过使所述担载部件的位置移动来调整所述栅极相对于所述感光鼓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濑久喜,服部好弘,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