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调整感光鼓的外周面与栅极的曲率面的距离的带电器、具有该带电器的成像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带电器具有:栅极(201),其具有与感光鼓的外周面对置地配置的曲率面;担载部件(202),其利用具有曲率的部分担载栅极并形成栅极的曲率面;以及位置调整机构(2001、200b、2002),其通过使担载部件的位置移动来调整上述栅极相对于感光鼓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电器、具有该带电器的成像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实现成本降低而推进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追求进一步的高速化、高画质化。为了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而采用如下的带电方式,S卩、在带电器中使用具有曲率面的栅极,并与感光鼓的外周面对置地配置该曲率面来使感光鼓带电从而提高带电特性。在这样的基于具有曲率面的栅极的带电方式中,感光鼓的外周面与栅极曲率面的距离对带电效率产生影响。作为用于提高带电效率的技术,存在在带电器设置担载感光鼓的间隙辊并通过改变间隙辊的高度来相对地调整感光鼓与栅极之间的距离(专利文献I)的技术。参考文献日本特开2008-298876号公报然而,虽然利用上述现有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带电效率,但无法将带电效率提高到能够与目前的装置所要求的更进一步的高画质化、高速化以及小型化对应的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即,可以改变栅极的曲率、栅极相对于感光鼓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调整感光鼓的外周面与栅极的曲率面的距离,从而能够提高带电效率并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进一步的高画质化、 高速化、以及小型化。利用以下的机构解决本专利技术的上述课题。(I) 一种带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栅极,其具有与感光鼓的外周面对置地配置的曲率面;担载部件,其利用具有曲率的部分担载上述栅极并形成上述栅极的上述曲率面; 以及位置调整机构,其通过使上述担载部件的位置移动来调整上述栅极相对于上述感光鼓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2)带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栅极,其具有与感光鼓的外周面对置地配置的曲率面;担载部件,其利用具有曲率的部分担载上述栅极并形成上述栅极的上述曲率面;以及曲率调整机构,其通过改变上述担载部件的、担载上述栅极的部分的曲率来调整上述栅极的上述曲率面的曲率。(3)根据上述(I)所述的带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曲率调整机构,该曲率调整机构通过改变上述担载部件的、担载上述栅极的部分的曲率来调整上述栅极的上述曲率面的曲率。(4)根据上述(I) (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距离调整机构,该距离调整机构通过改变上述担载部件与上述感光鼓之间的距离来调整上述栅极与上述感光鼓的距离。(5)根据上述(2)或者(3)所述的带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担载部件具有恒定的 曲率形状,上述曲率调整机构通过使上述担载部件以上述感光鼓的上述外周面的法线为中 心转动来改变上述担载部件的、担载上述栅极的部分的曲率,从而调整上述栅极的上述曲 率面的曲率。(6)根据上述(4)或者(5)所述的带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担载部件能够滑动地 支承于如下的斜面,该斜面相对于与上述感光鼓的上述外周面的法线正交的面倾斜,上述 距离调整机构通过使上述担载部件相对于上述斜面滑动来调整上述栅极与上述感光鼓之 间的距离。(7)根据上述(2)、(3)、以及(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担载部 件由具有曲率形状的弹性部件构成,上述曲率调整机构通过按压上述担载部件使之变形来 改变上述担载部件的、担载上述栅极的部分的曲率,从而调整上述栅极的上述曲率面的曲率。(8)根据上述(2)、(3)、以及(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担载部 件能够滑动地支承于截面的曲率逐渐变化的曲率引导面,上述曲率调整机构通过将上述担 载部件按压于上述曲率引导面并使上述担载部件滑动,来使上述担载部件变形并改变上述 担载部件的、担载上述栅极的部分的曲率,从而调整上述栅极的上述曲率面的曲率。(9)根据上述(2)、(3)、以及(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担载部 件具有如下的圆筒形状,该圆筒形状为具有在轴向具有曲率的外周面,并且上述曲率在旋 转轴方向上变化,上述曲率调整机构通过使上述担载部件向上述旋转方向旋转,来改变上 述担载部件的、担载上述栅极的部分的曲率,从而调整上述栅极的上述曲率面的曲率。(10)根据上述(I) (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支承部件, 其支承上述栅极的两端;和辅助担载部件,其设置于上述担载部件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并 且其担载上述栅极的部分的曲率比上述担载部件的曲率大。(11)根据上述(4)所述的带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担载部件、上述位置调整机构、 上述曲率调整机构、以及上述距离调整机构设置于带电器的主扫描方向的两端部。(12)—种成像盒,其具有上述(I) (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器、在感光鼓形成 静电潜像的光写入部、以及将上述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13)—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上述(I) (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器。可以改变栅极的曲率、栅极相对于感光鼓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由 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调整感光鼓的外周面与栅极的曲率面的距离,从而能够提高带电效 率并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进一步的高画质化、高速化、以及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器与感光鼓的位置关系的说明 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副扫描方向的刚性较低的栅极的网格图案的例子的图。图6是表示栅极与感光鼓的距离同感光鼓的外周面的电位的关系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器的担载部件以及板簧的主视 图以及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器的担载部件以及曲率引导面 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器的担载部件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符号说明A...图像形成装置;SC···图像读取装置;10Y、10M、10C、10K···图像形成部;6...中间转印带;7Y、7M、7C、7K...—次转印部;7A... 二次转印部;20...纸张输送 部;21...供纸部;24...纸张反转部;25...排纸辊;80...操作显示部;90...控制部200...带电器;200a...带电壳体;200b...屏蔽罩;201...栅极;202...担载部件 203. · ·支承部件;204. · ·线缆;205. · ·线缆担载部件;206. · ·线缆支承部件;207. · ·斜面291.292.293...供纸托盘;301.. ·辅助担载部件;2021...板簧;2022...担载栅极的部 分;2025...轴;2031...曲率引导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电器、具有该带电器的成像盒以 及图像形成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的图。图像形成装置A被称作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利用四组图像形成部形成彩 色图像。利用图像读取装置SC的扫描曝光装置的光学系统对载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 像进行扫描曝光,并读入线性图像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栅极,其具有与感光鼓的外周面对置地配置的曲率面;担载部件,其利用具有曲率的部分担载所述栅极并形成所述栅极的所述曲率面;以及位置调整机构,其通过使所述担载部件的位置移动来调整所述栅极相对于所述感光鼓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濑久喜,服部好弘,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