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内行走技术,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或压缩氮气作为动力的管道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管道内行走装置结构和控制复杂,价格昂贵,工作环境(如在水、油、电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前进动力较小,管径大小适应能力差和在管道内运行具有上下方向性(如履带式在管道内侧翻后将失去前进动力)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管道行走装置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和控制简单,价格低廉,工作环境适应性强,前进动力可调,管径大小自动适应和在管道内行走无上下方向要求的管道行走>J-U ρ α装直。本管道行走装置用三个气缸和连杆作为执行机构,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其生产成本与现有管道机器人相比,价格低廉。本管道行走装置是由前气缸①,中间气缸③、后气缸④、前撑脚②、后撑脚⑤、控制空气管束和控制器组成。本管道行走机构使用压缩空气或压缩氮气(遇到压缩空气产生氧化反应的环境) 作为执行机构动作的动力,适用于水、油、电磁干扰、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通过调节气缸①和④的工作压力,可以调节行走装置撑脚在管道壁上的附着力, 使撑脚紧固定于管壁上。通过调节气 ...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内行走装置,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或压缩氮气作为动力的管道行走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涉及管道内行走装置,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或压缩氮气作为动力的管道行走>j-U ρ α装直。2.本管道行走装置是由前气缸①,中间气缸③、后气缸④、前撑脚②、后撑脚⑤、控制空气管束和控制器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管道内行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本管道行走装置前气缸①的缸通座与中间气缸③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中间气缸③的缸筒座同后气缸④的气缸活塞杆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管道内行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本管道行走装置是由前气缸①的气缸杆同前撑脚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前撑脚②再通过连杆同中间气缸③的活塞杆活动连接;后气缸④的气缸活塞杆同后撑脚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后撑脚⑤再通过连杆同后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