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孔释压材料用于软围岩巷道的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91438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4:40
一种置孔释压材料用于软围岩巷道的支护方法是形成于巷道表面上的一定厚度的钢纤混凝土;形成于钢纤混凝土表面上的一定厚度的预留释压空间,并在所述预留释压空间置有多孔释压材料;形成于多孔释压材料表面上的工字钢结构的金属支架,并在所述金属支架间由钢筋内外连接构成联合架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预置多孔释压材料及其中的倒三角形圆形孔结构,改善了高应力大变形软围岩体的稳定性,增强了让压空间的承载能力;在多孔释压材料表面设置联合架构具有一定刚度,有效地提高了巷道围岩的综合承载能力,实现了巷道一次性支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一种软围岩巷道的支护方法有关,进ー步地说,是ー种置孔释压材料用于高应力大变形软围岩巷道的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矿井开 采范围的扩展,开采深度的不断増加,开采条件越来越困难,尤其是煤矿井下软岩巷道具有大变形、易破坏的特点。在巷道支护过程中,经常出现巷道围岩变形过大超过支护材料的允许变形量,导致巷道支护失败。巷道出现变形破坏现象。现有对于高应力大变形软岩巷道支护主要采用三种种支护方式ー是被动刚性支护,如采用砌碹、U型钢全封闭支架和架棚后再喷浆的复合支护技术,在高应カ条件下支护体会被压垮、压裂和压折;ニ是采用高强锚杆加锚索加网加喷混凝土和浅表部围岩注浆等复合支护技木,高应カ条件下,这类锚固体会出现整体大变形,甚至断锚杆断锚索导致事故;三是采用先让压变形,释放部分应力,然后进行锚杆加锚索加网加钢带加喷混凝土复合支护,或采用支架、砌碹体预留变形量或垫层,或采用大变形锚索,在高应カ条件下,支护体和巷道空间难以满足让压对变形量的要求,围岩的自承载能力增长有限。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刚柔耦合支护技术,是利用让压带让压和エ字钢圆形全封闭刚性支架联合支护。使得煤岩体自身的应カ随着让压的过程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置孔释压材料用于软围岩巷道的支护方法,其所述方法是:形成于巷道表面上的锚杆支护(1)及其50~100mm厚的第一钢纤维混凝土层(2);?形成于第一钢纤维混凝土层(2)表面上的至少200mm厚以上的第二预留释压空间层(3),在所述第二预留释压空间层(3)中置有多孔释压材料(5);所述多孔释压材料(5)的质量份配比为:树脂:煤矸石?:粉煤灰:填料﹦80~130﹕380~420﹕60~110﹕30~80;形成于第二预留释压空间层(3)表面上的第三金属网架结构层(6),所述金属网架结构层(6)是工字钢和钢筋网相互联结形成,其工字钢的间距是0.6m,其金属支架间是由φ8~14mm钢筋网内外连接构成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置孔释压材料用于软围岩巷道的支护方法,其所述方法是 形成于巷道表面上的锚杆支护(I)及其50 IOOmm厚的第一钢纤维混凝土层(2); 形成于第一钢纤维混凝土层(2)表面上的至少200mm厚以上的第二预留释压空间层(3),在所述第二预留释压空间层(3)中置有多孔释压材料(5);所述多孔释压材料(5)的质量份配比为树脂煤矸石粉煤灰填料=80 130 380 420 60 110 30 80 ; 形成于第二预留释压空间层(3)表面上的第三金属网架结构层(6),所述金属网架结构层(6)是工字钢和钢筋网相互联结形成,其工字钢的间距是O. 6m,其金属支架间是由Φ8 14_钢筋网内外连接构成网架结构;在所述金属网架结构层(6)形成第二钢纤维混凝土层(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孔释压材料用于软围岩巷道的支护方法,其所述多孔释压材料(5)的质量份配比进一步为树脂煤矸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斌苏学贵李立功杨永康李剑坤薛磊苏蕾李浩春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