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组份聚脲层间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将经过除水处理的聚合物多元醇、异氰酸酯混于溶剂中充分反应,反应的温度为80-90℃,再加入除水剂及催化剂,降温出料即可;其中,无水聚合物多元醇的用量为占原料总用量的20-40wt%、异氰酸酯的用量占原料总用量的40-50wt%。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产品合成工艺简单易行,制成的产品易于施工,单组份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可以避免双组份由于在配比不当而带来的各种问题,而且制成的产品的表干时间可调,从2个小时到5个小时,适于各种环境下施工。粘度小,在低温低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入溶剂方便地调节其粘度,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其表干时间,缩短施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喷涂聚脲弹性体(Spray Polyurea Elastomer,以下简称SPUA)技术是国外近十年来,继高固体份涂料、水性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粉末涂料等低(无)污染涂装技术之后,为适应环保需求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无溶剂、无污染的绿色施工技术,可以这样讲=SPUA技术是一种新型“万能”涂装技术,它全面突破了传统环保型涂装技术的局限,被誉为20世纪末涂料、涂装
最伟大的专利技术。因此,SPUA技术一问世,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SPUA发展中,许多与之相配套的技术和产品也相继被完善。现有技术中,粘结剂的粘结性能一般不高,而且很多粘结剂为双组份粘结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现场调配,由于现场调配极易出现偏差,而带来很多问题。本品作为一种单组份聚脲层间粘结剂,作为单组份也不需经过施工现场调配,就可以立即施工。达到开盖即用效果。直接作用于旧涂层上。在施工过程中不需对旧涂层进行任何的破坏,只需对旧涂层进行去油等清洁工作。另外,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单组份聚脲层间粘结剂喷涂后,粘接性能优越。其 表干时间达到小于4小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喷涂,能够得到很高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将经过除水处理的聚合物多元醇、异氰酸酯混于溶剂中充分反应,反应的温度为80-90°C,再加入除水剂及催化剂,降温出料即可;其中,无水聚合物多元醇的用量为占原料总用量的20-40wt%、异氰酸酯的用量占原料总用量的 40_50wt%。所述的除水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量的lwt%_2wt%。所述的催化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量的O. lwt%-0. 3wt%。所述的异氰酸酯为二苯甲烷_4,4’ - 二异氰酸酯、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液化型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异氰酸酯、环己烷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聚合物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醚多元醇、聚四氢呋喃多元醇、聚ε -已内酯多元醇、蓖麻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溶剂为二甲苯、甲苯、三甲苯、醋酸丁酯、醋酸酯乙酯、丙酮、环己酮、甲基丁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除水剂为分子筛、噁唑烷、双环恶唑烷、聚酰亚胺、聚乙烯亚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催化剂为N,N- 二甲基环已胺、三亚乙基二胺、三乙胺、N-乙基吗啡啉、N,N’ - 二以及哌嗪、甲醇钠、辛酸钾、油酸钾、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产品合成工艺简单易行,制成的产品易于施工,单组份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可以避免双组份由于在配比不当而带来的各种问题,而且制成的产品的表干时间可调,从2个小时到5个小时,适于各种环境下施工。粘度小,在低温低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入溶剂方便地调节其粘度,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其表干时间,缩短施工期。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的说明 实施例1: ,包括以下步骤 1)将280g聚氧化丙烯醚多元醇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80°C 110°C,真空脱水I小时,冷却至室温并充入氮气保存备用; 2)再将420g二苯甲烷-4,4’ - 二异氰酸酯和300g 二甲苯置于三口烧瓶中,搅拌加热并升温至75 °C ; 3)再加入经过脱水的聚氧化丙 烯醚多元醇,搅拌,继续升温至8(T85°C,在该温度下反应2个小时后,撤去加热装置,搅拌下加入聚酰亚胺IOg及二月桂酸二丁基锡lg,降温至60°C,出料密封保存即得到层间粘结剂。对本实施例的产品进行测试 1)选取一块旧的表面涂层为聚脲涂层的片材,清洁表面,再用二甲苯擦拭整个表面至聚脲涂层发软; 2)将经过擦拭的片材静置2小时后,刷涂以上制备的粘结剂,置于恒温(温度25°C)恒湿室(相对湿度80%)中; 3)5小时后,再于刷涂了粘结剂的表面上喷涂聚脲涂层; 4)经过7天,进行剥离测试,聚脲涂层间粘结剥离强度为6.OMPa0实施例2: ,包括以下步骤 1)将200g聚ε-已内酯多元醇及IOOg蓖麻油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80°C 110°C,真空脱水I小时,冷却至室温并充入氮气保存备用; 2)再将400g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和300g甲苯置于三口烧瓶中,搅拌加热,升温至 75 0C ; 3)再加入经过脱水的聚ε-已内酯多元醇和蓖麻油,搅拌,继续升温至8(T85°C,在该温度下反应2个小时后,撤去加热装置,搅拌下加入聚乙烯亚胺IOg及甲醇钠lg,降温至60°C,出料密封保存即得到层间粘结剂。对本实施例的产品进行测试 I)选取一块旧的表面涂层为聚脲涂层的片材,清洁表面,再用二甲苯擦拭整个表面至聚脲涂层发软;2)将经过擦拭的片材静置2小时后,刷涂以上制备的粘结剂,置于恒温(温度25°C)恒湿室(相对湿度80%)中; 3)5小时后,再于刷涂了粘结剂的表面上喷涂聚脲涂层; 4)经过7天,进行剥离测试,聚脲涂层间粘结剥离强度为6.9MPa。实施例3: ,包括以下步骤 1)将280g蓖麻油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80°C 110°C,真空脱水I小时,冷却至室温并充入氮气保存备用; 2)再将200g苯二亚甲基异氰酸酯及220g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和300g醋酸丁酯置于三口烧瓶中,搅拌加热,升温至75°C ; 3)再加入经过脱水的蓖麻油,搅拌,继续升温至8(T85°C,在该温度下反应2个小时后,撤去加热装置,搅拌下加入聚乙烯亚胺IOg及三亚乙基二胺lg,降温至60°C,出料密封保存。对本实施例的产品进行测试 1)选取一块旧的表面涂层为聚脲涂层的片材,清洁表面,再用二甲苯擦拭整个表面至聚脲涂层发软; 2)将经过擦拭的片材静置2小时后,刷涂以上制备的粘结剂,置于恒温(温度25°C)恒湿室(相对湿度80%)中; 3)5小时后,再于刷涂了粘结剂的表面上喷涂聚脲涂层,经过7天,进行剥离测试,聚脲涂层间粘结剥离强度为8. 8MPa。实施例4: ,包括以下步骤 1)将280g聚ε-已内酯多元醇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80°C 110°C,真空脱水I小时,冷却至室温并充入氮气保存备用; 2)再将420g甲苯二异氰酸酯和300g甲苯置于三口烧瓶中,搅拌加热并升温至75°C; 3)再加入经过脱水处理的聚合物多元醇,搅拌,继续升温至8(T85°C,在该温度下反应2个小时后,撤去加热装置,搅拌下加入噁唑烷IOg及三亚乙基二胺lg,降温至60°C,出料密封保存即得到层间粘结剂。对本实施例的产品进行测试 1)选取一块旧的表面涂层为聚脲涂层的片材,清洁表面,再用二甲苯擦拭整个表面至聚脲涂层发软; 2)将经过擦拭的片材静置2小时后,刷涂以上制备的粘结剂,置于恒温(温度25°C)恒湿室(相对湿度80%)中; 3)5小时后,再于刷涂了粘结剂的表面上喷涂聚脲涂层; 4)经过7天,进行剥离测试,聚脲涂层间粘结剥离强度为6.5MPa。 实施例5 ,包括以下步骤 I)将250g聚四氢呋喃多元醇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80°C 110°C,真空脱水I小时。冷却至室温并充入氮气保存备用;2)再将450g甲苯二异氰酸酯和300g三甲苯置于三口烧瓶中,搅拌加热,升温至75°C; 3)再加入经过脱水处理的聚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组份聚脲层间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过除水处理的聚合物多元醇、异氰酸酯混于溶剂中充分反应,反应的温度为80?90℃,再加入除水剂及催化剂,降温出料即可;其中,无水聚合物多元醇的用量为占原料总用量的20?40wt%、异氰酸酯的用量占原料总用量的40?50w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组份聚脲层间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过除水处理的聚合物多元醇、异氰酸酯混于溶剂中充分反应,反应的温度为80-90°C,再加入除水剂及催化剂,降温出料即可;其中,无水聚合物多元醇的用量为占原料总用量的20-40wt%、异氰酸酯的用量占原料总用量的40-50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组份聚脲层间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水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量的lwt%-2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组份聚脲层间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量的O. lwt%-0. 3wt%。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组份聚脲层间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氰酸酯为二苯甲烷_4,4’ - 二异氰酸酯、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液化型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异氰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博远,张虎,李国荣,廖昔虬,纪凤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秀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