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支化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89137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新拌砂浆、混凝土等的减水剂,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减水率、优异保坍性能的多支化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其步骤:单体a或者单体b和单体c反应形成酯化物A;单体c和单体d反应形成酯化物B;将水、单体a或者单体b、单体c、酯化物A、酯化物B按照一定比例投入四口反应瓶内,加入混合液E;立即同时滴加混合液C和混合液D,聚合、中和而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造的多支化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引入阳离子基团,球团状多支化分子结构更为新颖,具有很好的分散性,保坍性能优异,容易浇注和密实,对各种水泥品种适应性广泛,大大改善了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敏感而不适用问题,含气量适中,抗冻融性明显提高,大大提高混凝土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新拌砂浆、混凝土等的减水剂,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减水率、优异保坍性能的多支化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减水剂是配制混凝土时使用的一种外加剂,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水化效率,减少单位用水量,增加强度,节省水泥用量;改善尚未凝固的混凝土的和易性,防止混凝土成分的离析;提高抗渗性,避免混凝土建筑结构漏水,增加耐久性,增加耐化学腐蚀性能;减少混凝土凝固的收缩率,防止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纹;提高抗冻性,有利于冬季施工。第三代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坍落度损失、混凝土收缩比等指标都优于第二代萘系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作为继萘系、蜜胺系、脂肪族系和氨基磺酸盐系减水剂之后研制生产成功的新型高性能减水剂,以其在掺量较低时就能产生理想的减水和增强效果、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较小、坍落度保持性较好、与水泥和掺合料适应性相对较好、对混凝土干缩性影响较小、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和不排出废液、碱含量低等突出特点,从一开始就受到研究者和部分应用者的推崇。由于我国水泥品种较多,聚羧酸系减水剂并不是适应所有水泥,再加上在工程中的应用经验相对还较缺乏,对其性能认识尚不够深刻,满足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高减水率、优良保坍性能的多支化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特征在于该减水剂由以下单体在水溶液聚合而成:1)单体a,结构式如下:????????R???????∣CH3C=CHCH2O(CH2CH2O)n?CH2CH2OH其中:R为H或者CH3,???n为20~65,单体a占总反应质量的20~80%;2)单体b,结构式如下:R??????????????????????????????????????????CH3∣?????????????????????????????????????????∣CH=CHCH2O(CH2CH2O)n?(CHCH2O)m?CH2CH2OH其中:R为H或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减水率、优良保坍性能的多支化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特征在于该减水剂由以下单体在水溶液聚合而成O单体a,结构式如下RICH3C=CHCH2O (CH2CH2O) n CH2CH2OH其中R为H或者CH3,η为20 65,单体a占总反应质量的20 80% ;2)单体b,结构式如下RCH3IICH=CHCH2O(CH2CH2O)n (CHCH2O)m CH2CH2OH其中R为H或者CH3,η为20 65,m为20 65,单体b占总反应质量的20 80% ;3)单体C,选自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马来酸酐、富马酸、衣康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磺酸钠、丙烯磺酸钠以及它们的碱金属盐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单体c占总反应质量的I 60% ;4)单体d,选自乙醇胺、二乙醇胺、丙醇胺、丙烯酰胺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单体 d占总反应质量的O. 01 10% ;5)单体e,选自季戊四醇巯基乙酸酯、巯基乙酸、巯基丙酸、季戊四醇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巯基乙酸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聚氧乙烯巯基乙酸酯、季戊四醇聚氧乙烯巯基丙酸酯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单体e占总反应质量的O. 01 10% ;6)单体f,选自双氧水、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氧化苯甲酰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单体e占总反应质量的O. 01 10%。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减水率、优良保坍性能的多支化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特征在于单体a中η为20 65。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减水率、优良保坍性能的多支化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特征在于单体b中η为20 65,m为20 65。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减水率、优良保坍性能的多支化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方法步骤合成(1)将单体a或者单体b和单体c按照一定比例投入四口反应瓶内,用氮气吹扫,用水浴或油浴加热到80 150°C,酯化2 10小时,形成酯化物A;(2)将单体c和单体d按照一定比例投入四口反应瓶内,用水浴或油浴加热到50 130°C,酯化2 10小时,形成酯化物B;(3)将水、单体a或者单体b、单体C、酯化物A、酯化物B按照一定比例投入四口反应瓶内,用氮气吹扫,用水浴或油浴加热到·30 80°C,加入混合液E;立即同时滴加混合液C和混合液D,混合液C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亓建设吴振华李红石张仲禄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莱芜市汶河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