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的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58860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农作物秸秆收获时或收获后粉碎,加入适量的畜禽粪便和尿素、硫酸铵等,混合堆置、发酵,接种食用菌菌种,种植食用菌,收获食用菌后,将堆置的有机废弃物再拌入适量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施入农田,种植粮食、蔬菜,没有环境污染,解决农作物秸秆粉碎的空气污染,解决农田土壤有机质下降问题,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特别涉及一种农作物秸杆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的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加快推动秸杆综合利用工作,逐步形成秸杆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秸杆商品化和资源化,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国农作物秸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是我国农村居民主要生活燃料、大牲畜饲料和有机肥料,少部分作为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但是,秸杆综合利用仍然存在利用率低、产业链短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要求各地加强规划指导,以省份为单位编制秸杆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合理确定秸杆不同用途的发展目标,统筹考虑综合利用项目和产业布局等要求。两部门强调,各地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技支撑,试点示范;政策扶持,公众参与”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秸杆综合利用工作。我国每年7亿吨秸杆中氮、磷、钾含量分别达300多万吨、70万吨、700万吨,相当于全国目前化肥施用量的25%,是重要的有机肥源。大力发展秸杆肥料,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能源短缺矛盾,促进农业生态平衡,建设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 江苏年产作物秸杆总量在4000万吨左右,位居全国第四,总体由南向北逐步递增。全省秸杆以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秸杆为主,占秸杆资源总量的80%以上。省人大专门制定了《江苏省关于促进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的决定》,这部法规提出,到2012年底,全省稻麦秸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须占总面积的35%以上,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杆。2011年中共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在印发的《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强秸杆综合利用,在全国率先建立完善的秸杆收集贮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兀利用的产业化格局,大力推广稻麦稻杆机械化还田,到2015年,全省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目前全国共有各类有机肥生产厂家10000多家,每年生产畜禽粪便有机肥大约7000万吨,消耗秸杆大约1000万吨。全国每年有7. 5亿吨作物秸杆,焚烧生产有机肥和秸杆直接简单还田大约3亿吨,还有大约4. 5亿吨秸杆没有充分利用。江苏目前有有机肥生产厂家300家,每年生产有机肥大约200万吨,消耗作物秸杆大约20万吨,直接简单还田2000万吨,还有大约1200万吨秸杆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直接还田的秸杆腐解转化慢,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还容易传播病虫草害。但是将农作物秸杆在收获后进行食用菌栽培后再用作有机肥料的技术目前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大量农作物秸杆不能正确及时处理,造成空气和水污染及资源浪费的问题,而开发设计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提供一种农作物秸杆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的方法及应用。这种方法是在农作物收获时或收获后,将农作物秸杆粉碎成草段,添加畜禽粪便和尿素、硫酸铵等,混合堆置发酵,接种食用菌菌种,种植食用菌,在食用菌收获后,将食用菌菌渣连同作物秸杆残渣一起,加入少量畜禽粪便,再次堆置发酵,制成有机肥,作为基肥施入农田,种植农作物,发展生态农业,改良和提高土壤生产力,促进作物生长,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农作物秸杆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步骤为 a)在农作物秸杆收获时或收获后,将农作物秸杆粉碎成10-25cm长的杆段; b)按占农作物秸杆质量10-50%的量加入畜禽粪便混匀,加水,使得秸杆段和畜禽粪便完全湿透,控制含水量40-70% ; c)每1000千克农作物秸杆加入1-5千克尿素或2-10千克硫酸铵,拌匀,堆置成草垛,加水,保持草垛湿度在40-60% ; d)盖上塑料薄膜将草垛四周密封,夏季每4-6天翻堆一次,春秋季8-12天翻堆一次,经过3-4次翻堆后接种食用菌菌种; e)待食用菌长出收获食用菌,将草垛残体及食用菌菌渣一起拌匀,再按草垛残体和食用菌菌渣总质量的15-45% 添加畜禽粪便,拌匀; f)将拌匀的混合物一起再次堆置5-8天,即可施入农田做基肥。所述农作物秸杆为小麦、油菜、水稻、玉米或花生秸杆。所述步骤C中草垛堆置成长3-10米、宽2-6米、高1-2米的草垛。所述食用菌菌种为蘑菇、草菇、香菇或平菇菌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方法在种农作物发展生态农业上的应用。具体是在种植小麦、油菜、水稻、玉米、花生上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本专利技术能将农作物秸杆资源化利用,生物转化生产食用菌,增加农民收入,生产食用菌的过程完成秸杆发醇,减少环境污染,制作有机肥料,发展生态农业。2)本专利技术能将大量的农作物秸杆生物转化成食用菌的优良原料,生产食用菌,丰富人们蔬菜,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3)本专利技术将大量秸杆和畜禽粪便混合转化成食用菌和优质有机肥料,大大减少了农民焚烧秸杆的空气污染及随意处置秸杆和畜禽粪便造成的水污染,生产的有机肥料能够改良农田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4)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农作物秸杆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法简便、技术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实用性强。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农作物秸杆资源化利用技术,能将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在田间就地转化为有机肥料,促进作物生长,大大减少农作物秸杆和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6)本专利技术采用农作物秸杆堆置发酵生产食用菌,除了能解决农作物秸杆的环境污染外,还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肥力和有机质,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生态农业。附图说明图1是水稻秸杆生产蘑菇的产量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 1.在水稻稻杆收获时,将稻杆粉碎成大约15cm长的杆段; 2.按水稻秸杆质量的10%加入畜禽粪便,加水,使得秸杆段和畜禽粪便完全湿透,保持含水量在40%左右; 3.每1000千克水稻秸杆加入2千克尿素,拌匀,堆置成长4米、宽2米、高I米的草垛,加水保持草垛湿度在40% ; 4.盖上塑料薄膜草垛四周密封,7月份每5天左右翻堆一次,4月份或10月份每12天翻堆一次,经过4次翻堆后接种蘑菇菌种; 5.待蘑菇长成收获后,将草垛残体及草菇菌渣等一起拌匀,再按草垛残体和蘑菇菌渣总质量的15%添加畜禽粪便,再拌匀 ; 6.将拌匀的上述混合物一起再次堆置一周,即可施入农田做基肥,种植农作物。实施例2 1.在小麦稻杆收获后,将稻杆粉碎成20cm长的杆段; 2.按小麦秸杆质量20%的量加入畜禽粪便,加水,使得秸杆段和畜禽粪便完全湿透,含水量保持50%左右; 3.每1000千克小麦秸杆加入10千克硫酸铵,拌匀,堆置成长8米、宽4米、高1.5米的草垛,加水保持草垛湿度在50% ; 4.盖上塑料薄膜草垛四周密封,8月每5天左右翻堆一次,5月每12天翻堆一次,经过3次翻堆后接种草菇; 5.待草菇长成收获后,将草垛残体及草菇菌渣等一起拌匀,再按草垛残体和草菇菌渣总质量的30%添加畜禽粪便,拌匀; 6.将拌匀的上述混合物一起再次堆置大约一周,施入农田做基肥,种植农作物。实施例3 1.在玉米稻杆收获时,将稻杆粉碎成25cm长的杆段; 2.按玉米秸杆质量的45%加入畜禽粪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步骤为:在农作物秸秆收获时或收获后,将农作物秸秆粉碎成10?25cm长的秆段;按占农作物秸秆质量10?50%的量加入畜禽粪便混匀,加水,控制含水量40?70%;每1000千克农作物秸秆加入1?5千克尿素或2?10千克硫酸铵,拌匀,堆置成草垛,加水,保持草垛湿度在40?60%;盖上塑料薄膜将草垛四周密封,夏季每4?6天翻堆一次,春秋季8?12天翻堆一次,经过3?4次翻堆后接种食用菌菌种;待食用菌长出收获食用菌,将草垛残体及食用菌菌渣一起拌匀,再按草垛残体和食用菌菌渣总质量的15?45%添加畜禽粪便,拌匀;将拌匀的混合物一起再次堆置5?8天,即可施入农田做基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作物秸杆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步骤为在农作物秸杆收获时或收获后,将农作物秸杆粉碎成10-25cm长的杆段;按占农作物秸杆质量10-50%的量加入畜禽粪便混匀,加水,控制含水量40-70% ;每1000千克农作物秸杆加入1-5千克尿素或2-10千克硫酸铵,拌匀,堆置成草垛,加水,保持草垛湿度在40-60% ;盖上塑料薄膜将草垛四周密封,夏季每4-6天翻堆一次,春秋季8-12天翻堆一次,经过 3-4次翻堆后接种食用菌菌种;待食用菌长出收获食用菌,将草垛残体及食用菌菌渣一起拌匀,再按草垛残体和食用菌菌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洪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