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液供料机用抛物线弯料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8386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液供料机用抛物线弯料槽,包括料槽,料槽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组成,其中第一槽体为斜直线形,第二槽体为抛物线形,第三槽体为竖直线形。玻璃液供料机用抛物线弯料槽由于采用了抛物线形的第二槽体,实现了玻璃料滴下落过程的全程导向,使落料速度加快,并稳定、顺畅、导向性好,解决了料滴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的状况。彻底解决了20g以内小规格产品生产时的落料不稳定导致的成品率低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玻璃液供料机用抛物线弯料槽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玻璃液供料机用弯料槽设计均为两段直线一段弧或者是两段直线三段弧线设计,实际使用状况来看,在料滴下落至下段直线部分吋,料滴就开始不受限制,出现料滴进入漏斗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的现象,难以保证料滴稳定、垂直落入模具中,造成瓶罐壁厚、底厚度不均匀,瓶身皱纹等缺陷,严重时落料混乱而导致整个行列制瓶机运行不正常,而且特别是小规格产品生产时(20g以内的小瓶罐生产),这种现象越发严重,国内所有弯料槽设计均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缺陷的,使料滴下落时稳定、顺畅、导向性好的玻璃液供料机用抛物线弯料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玻璃液供料机用抛物线弯料槽,包括料槽,料槽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组成,其中第一槽体为斜直线形,第二槽体为抛物线形,第三槽体为竖直线形。第二槽体的抛物线形,形状为下开ロ抛物线x~2=-2py的右半部分。工作原理为玻璃液供 料机底部流出的料液,经剪刀剪切后变成料滴下落至料槽上,经过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后,经漏斗落入模具中,由于采用了抛物线形的第二槽体,实现了玻璃料滴下落过程的全程导向,使落料速度加快,并稳定、顺畅、导向性好,解决了料滴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的状況。彻底解决了 20g以内小规格产品生产时的落料不稳定导致的成品率低问题。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玻璃液供料机用抛物线弯料槽由于采用了抛物线形的第二槽体,实现了玻璃料滴下落过程的全程导向,使落料速度加快,并稳定、顺畅、导向性好,解决了料滴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的状況。彻底解决了 20g以内小规格产品生产时的落料不稳定导致的成品率低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槽体;2、第二槽体;3、第三槽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进ー步描述如图1所示,料槽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槽体1、第二槽体2和第三槽体3组成,其中第ー槽体I为斜直线形,第二槽体2为抛物线形,第三槽体3为竖直线形。由于采用了抛物线形的第二槽体2,实现了玻璃料滴下落过程的全程导向,使落料速度加快,并稳定、 顺畅、导向性好,解决了料滴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的状况。彻底解决了 20g以内小规格产品生产时的落料不稳定导致的成品率低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液供料机用抛物线弯料槽,包括料槽,其特征在于:料槽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槽体(1)、第二槽体(2)和第三槽体(3)组成,其中第一槽体(1)为斜直线形,第二槽体(2)为抛物线形,第三槽体(3)为竖直线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液供料机用抛物线弯料槽,包括料槽,其特征在于料槽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槽体(I)、第二槽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陈刚弋康锋宋作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