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597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6:32
一种流体分配器,应用于下拉式玻璃成型的制造工艺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一第一流体分配管及一第二流体分配管,且流体分配器与一供料管连接,使熔融状态的玻璃液可由供料管流入到两流体分配管内,并可均匀的流入流体分配器底部成型的一渠道,以生产一厚度一致的玻璃板,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在两流体分配管的上方,分别成型一个以上的与该等流体分配管连通的排气管,借此,使两流体分配管内多余的气体排出,以防止空气影响玻璃板的成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分配器
一种流体分配器,主要应用于玻璃成型的制造工艺中,本技术尤指一种可将制造工艺过程中多余气泡排出的流体分配器。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为一种现有的流体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的流体分配器10,其具有一第一流体分配管101及一第二流体分配管102,且两分配管101、102的末端呈封闭状,而两分配管101、102的下方连接有一成型渠道103,其中,两分配管101、102 之间共同连接有一接头104,可供与一供料管11完成组设,所称的供料管11用以导入一玻璃液,当呈熔融状的玻璃液通过接头104后,分流进入两流体分配管101、102内,并分别向两流体分配管101、102的末端流动,以使玻璃液均匀地被分配至流体分配器10的两分配管101、102内;再者,流入两流体分配管101、102的玻璃液12,可经由成型渠道103向下流动, 依下拉法的原理,沿流体分配器10的长度方向,制作出厚度一致的薄板玻璃;再请参阅图 2,图中所示为现有的流体分配器的实施示意图,如图所示的流体分配器10,当玻璃液12进入到两流体分配管101、102时,由于两流体分配管101、102为弯管状且呈末端密闭,故,当玻璃液12在进入两流体分配管101、102的过程中,极易将气泡13包覆于玻璃液之中,当气泡13过多时,会集中附着于两流体分配管101、102的内部靠上方的管壁,而所形成的气泡 13除容易再被混入流动的玻璃液12之中,造成成型后的平板玻璃14内部掺杂有气泡13, 且过多气泡13的累积,也会影响玻璃液的正常流动;再者,当附着于管壁的气泡13挥发后, 会形成细微的玻璃结晶,进而造成流经而过的玻璃液的表面形成细微的痕迹(筋纹),当情况严重时,即会影响平板玻璃14的制成品整体的质量,故有必要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本技术依据专利技术人多年来从事玻璃成型的经验,针对流体分配器整体的结构及实施方式,进行研究及改良,期能设计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实体产品; 缘此,本技术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排除玻璃液在分配管内部所产生的气泡,以维持平板玻璃成型后的质量的流体分配器。为达上述目的,该种流体分配器,包括一个接头,其上方成型有一个开口端,在两侧则分别成型有一个第一接口及一个第二接口,该开口端与该供料管连接;—个第一流体分配管,其中一端与该第一接口完成连接,其另一端呈封闭状,及一个第二流体分配管,其中一端与该第一接口完成连接,其另一端呈封闭状;一个成型渠道,内部呈中空状,连接于该第一流体分配管及该第二流体分配管的下方,并与该第一流体分配管及该第二流体分配管呈相连通;以及一个以上的排气管,设于该第一流体分配管及/或该第二流体分配管的外部上方,该排气管与该第一流体分配管及该第二流体分配管内部呈连通。 本技术的流体分配器,其主要具有一第一流体分配管及一第二流体分配管, 且两分配管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排气管,所述的排气管与两分配管内部成连通状,借此,当呈熔融状态的玻璃液流入两分配管时,如因此而有气泡的产生,其即可借助排气管将气泡快速排出,达到防止气泡影响玻璃成型的功效。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技术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示,敬请参阅。附图说明图I为一种现有的流体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流体分配器的实施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装实施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二)。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流体分配器101第一流体分配管102第二流体分配管103成型渠道104接头11供料管12玻璃液13气泡14平板玻璃20流体分配器201接头202第一流体分配管2011开口端204成型渠道2012第一接口2013第二接口203第二流体分配管205排气管21供料管22玻璃液Al气泡。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如图中所示的流体分配器20,其主要由一接头201、一第一流体分配管202、一第二流体分配管203及一成型渠道204所组构而成,其中,接头201成型为中空状,上方成型有一开口端2011,两侧则分别成型有一第一接口 2012及一第二接口 2013,使接头201整体形成一三通状的管体,而接头201的第一接口 2012及第二接口 2013,分别与第一流体分配管202及第二流体分配管203完成连接,使接头201的开口端2011与两流体分配管202、203形成连通,又,两流体分配管202、 203的上方分别具有一个以上的排气管205,且两流体分配管202、203的内部与排气管205 呈连通状,又,两流体分配管202、203的末端呈封闭状,再者,在两流体分配管202、203的下方,与成型渠道204形成连接状,所述的成型渠道204可使呈熔融状态的玻璃液,沿流体分配器20的长度方向经由成型渠道204向下流动,以制作出厚度一致的平板玻璃。请参阅图4,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组装实施示意图,如图中所示的流体分配器 20,其架设于一平台上,并与相关组构件完成组设,且常态下利用接头201与一供料管21完成连接,使供料管21可将呈熔融状态的玻璃液导入流体分配器20内,以进行平板玻璃的成型作业。再请搭配参照图5,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一),承上所述,供料管21在进行玻璃液22的供给时,使玻璃液22由供料管21流向流体分配器20的接头201,再进一步由接头201分流向第一流体分配管202及第二流体分配管203中,如本图所示的第一流体分配管202及第二流体分配管203,当玻璃液22流入两流体分配管202、203内时,由于呈熔融状的玻璃液22本身处于高温状态,其在两流体分配管202、203内部流动时,极易将空气包覆于玻璃液之中,而被包覆的空气即会形成气泡Al,当气泡Al过多时,会集中附着于两流体分配管202、203的内部靠上方的管壁。再请搭配参照图6,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二),承图5所述,气泡 Al聚集于两流体分配管202、203内部管壁时,由于两流体分配管202、203的上方设有排气管205,使得两流体分配管202、203内部管壁所聚集的气泡Al,可通过各排气管205由两流体分配管202、203的内部排出,借此,当本技术流体分配器20进行平板玻璃的成型作业时,即可通过所设的数个排气管205将平板玻璃制造工艺中所产生的气泡Al排出,避免气泡Al混入玻璃液22中,影响到平板玻璃的制成品的质量。如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借助第一流体分配管及第二流体分配管的上方分别设有排气管,有效的将玻璃液所产生的气泡排出,可有效避免气泡或是空气掺杂到玻璃液中, 影响到平板玻璃的制成品的质量;依此,本技术其据以实施后,确实可达到提供一种可有效排除玻璃液在管体内部所产生的气泡,以维持平板玻璃成型后的良率的流体分配器。以上所述的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技术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流体分配器,应用于平板玻璃成型的制造工艺中,供与一个供料管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分配器,应用于平板玻璃成型的制造工艺中,供与一个供料管连接,以导入呈熔融状态的玻璃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接头,其上方成型有一个开口端,在两侧则分别成型有一个第一接口及一个第二接口,该开口端与该供料管连接;一个第一流体分配管,其中一端与该第一接口完成连接,其另一端呈封闭状,及一个第二流体分配管,其中一端与该第一接口完成连接,其另一端呈封闭状;一个成型渠道,内部呈中空状,连接于该第一流体分配管及该第二流体分配管的下方,并与该第一流体分配管及该第二流体分配管呈相连通;以及一个以上的排气管,设于该第一流体分配管及/或该第二流体分配管的外部上方,该排气管与该第一流体分配管及该第二流体分配管内部呈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襄程
申请(专利权)人:富荞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