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救生等待器的制造方法,它包括容器、漏水兼导气管,内舱与容器之间换气管、充气袋、支架、充气艇、马达等。该等待器具有结构小、重量轻、全封闭、可折叠、操作简单等特点,是轮船海上遇险时,人员救生等待的理想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封闭海上救生设备器的制造,它是由钛合金材料,高韧性复合橡胶材料、塑胶材料和高强度PET塑钢材料组合而成的可充气,可折叠海上救生设备器。
技术介绍
浩翰无垠的海洋上,每天穿梭着无数海洋运输商船,出海捕鱼船和游轮,它们远离大陆,航程漫漫,而海面上的气候又瞬息万变,风大浪高,通常为保护船上的人员,每只船上都会配备救生衣,救生艇。扬子晚报引法新社报道“2010年11月9日在鹅銮鼻西大约180海里,一艘南京远洋运输公司刚刚于2009年11月份购置的载重达5. 68万吨的‘南远钻石’号货船发出遇险信号,晚上9时与船主失去联系。中国台湾‘海巡署海洋巡防总局’接获通报后,立即通知在附近执勤的‘福星舰’和‘南投舰’驰往搜救。日本海上保安厅接到消息后也展开搜寻,菲律宾海岸警备队也做好协助搜救失踪船员的准备。”11日清晨6时至7时20分,中国台湾和日本方面在兰屿东南方136海里和146海里处发现并救起3名中国船员,他们全身布满油污,耳鼻内均有油污,略有失温和脱水现象,肚子疼痛不适,他们在漂流期间吞入大量油污海水,其中一人出现呼吸不顺,其余22名船员全部失踪(遇难)。据报道9日凌晨4点船长就发现船身左倾,到晚间72时被迫弃船,在发现遇险信号后约半小时左右,船就沉入海中。获救船员表示,因为货船下沉速度太快,他们根本来不及一一施放救生艇,虽有部分施放成功,但人员乘上后又被无情大浪给打翻,很多人都不知道漂到哪里去了,情况非常惨烈。日本方面还发现一艘救生艇,但上面空无一人。另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在短短的2010年11月到2011年I月的两个月内,在我国渤海、黄海附近就发生了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四起遇难商船,从电视画面上看至IJ,大都船员都选择身穿救生衣往海里跳,而根据海难常规,通常海难遇险搜救行动一般只持续至事发后72小时内。综上所述船员在商船海上遇险时,并不是没有时间逃,但却出现了逃而不生的现象,具体表现在(I)施放救生艇时间长(如美国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2)救生艇在海里经不住大风大浪;(3)没有能对落水人员第一时间急时救护。国家知识产权局2010年5月5日公告的CN201447056U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便携密封救生船,公开了一种船体和密封仓相连的救生船。此救生船的设计是从一根进气管先对船体充气,再打开密封仓上的拉链,人员进入仓内后,再对仓内进行充气供氧的方法实现。此设计的局限性在于不但没有解决在大风大浪中救生船翻滚带来的仓内进水问题,还出现了对住人的密封仓内进行充氧的不科学性,更谈不上二次充气的问题,因为密封仓内人吸氧与排出二氧化碳相等,仓内气压不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船在海上遇险时,所乘人员不仅能够快速逃离,而且还能够长时间很好生存的海上救生器,它带给所乘人员非常好的安全保障,具有全封闭、体积小,重量轻、载重大、可折叠、操作简单等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在制作材料上采用了钛合金材料,高韧性多层复合可折叠橡胶或塑胶材料,高强度PET塑钢等优质材料来制造,具体构造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分是用钛合金材料、PET塑钢材料,通过压注而成的一种双壁双出口半透明容器。(I)容器顶部有上盖板,上盖板上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北斗定位系统和夜晚带激光装置的SOS求救信号显示;当上盖板关闭时整个容器就全封闭。容器内装有控制底部马达的操纵杆,通向容器外的换气兼漏水管充气口 ;容器外壁装有望远、放大镜和扣绳环,使人员在容器内就能观察到外面环境。容器底部夹层装有多块锂电池板,供中央舱照明和救生器底部电动马达用。(2)容器中内盖板内装有灯泡供内舱照明,当内中盖板关闭时,整个救生器内舱全封闭,在内中容器壁上装有内舱与容器之间的换气管,这样,就形成了内舱通过容器再到容器外的空气互换,解决了在全封闭情况下舱内人员的吸氧问题。中部分是由丝网和高韧性橡胶复合而成的一种材料来制成的可充气折叠袋。袋内装有软导线,当袋内充满空气时,整个中部就完全张开,形成内舱,装好可伸缩支架,人员就可进入内舱避护。下部分是由钛合金材料、复合高韧性橡胶材料制成的混合可折叠橡皮艇。(I)在橡皮艇的外侧装有凸出防碰撞材料,扣绳环和滑轮,当橡皮艇折叠后滑轮位于整体救生器底部,充当轱辘。扣绳环既可作为固定折叠装置用,又可作为救生器与外界的相互固定装置。当橡皮艇充气张开后,人员就可迅速进入固定位置,固定底部支撑架,系好安全带。在橡皮艇内还设有塑料夹层小仓库,可储存食品和存放支架等生活必须品、备用制氧互换装置、舱外监控和电击系统。(2)橡皮艇底部是由钛合金材料、橡胶材料和塑钢材料制成的可折叠多层可充气面板,电动马达就安装在多层面板内,由上部容器内操纵杆控制,带动橡皮艇底部蜗轮。采用这样结构组合而成的救生器,不仅具备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不怕翻可折叠的优点,还为快速施放、远离和互助搜救提供条件,它即解决了普通海上救生艇体积大,怕风浪,施放慢不保温的问题,又解决了船员不落水和全封闭情况下的缺氧生存问题,为渔民、船员的海上救生等待赢得宝贵的时间。当需要逃生时,首先松开底部扣绳环,打开容器上盖,用电动充气泵快速往总充气口给中部橡皮袋底部橡皮艇充气,使中部橡皮袋橡皮艇快速张开鼓起,形成封闭内舱。再打开中盖,进入内舱并迅速扭紧各独立袋充气口,同时装好固定自动可伸缩支架,施放入海,额定人员可通容器外壁固定进人梯板环与船之间的梯板快速滑进内舱,系好安全带,当遇到大风大浪时就可关闭容器上盖,并快速驰离原地。救生器浮力略大于重量,训练有素的人在海里也能操作施放 说明书附图说明图1 :A是本专利技术海上救生等待器的外观示意图。B是本专利技术海上救生等待器的折叠示意图。图2 :C是本专利技术海上救生等待器上部分容器意图。 D是容器底部不意图。图3 E是容器与外界的漏水兼换气管结构示意图。 F是内舱与容器间的换气管结构示意图。图4 G是本专利技术海上救生等待器中部充气袋及内舱示意图。图5 :H是本专利技术海上救生等器下部充气艇示意图。 F是充气艇底部示意图。图1中(1)容器;(2)上盖;(3)上盖按钮开关;(4)太阳能电池板;(5)夜晚带激光装置的SOS求救信号显示;(6)上盖内照明灯及开关;(7)北斗定位系统;(8)放大镜;(9)望远镜;(10)可固定进人梯板环;(11)容器与外界的漏水兼换气管出口 ;(12)中部充气袋;(13)远红外摄像头;(14)滑能;(15)底部充气橡皮艇;(16)扣绳环;(17)防碰撞装S; (18)螺旋桨;(19)金属电击头;(20)拆叠处。图2中(21)操纵杆;(22)中盖;(23)中容器壁;(24)中容器外壁封门;(25)容器与外界漏水兼换气管,(26)充气泵;(27)内舱与容器间的换气管;(28)总充气管口 ;(29)内舱抽气泵;(30)弯曲支架与容器间接口 ;(31)钛合金材料连接体;32、多块锂电池;33、34照明系统内舱换气口 ;35直伸支架与容器间接口 ;图3中;36防进水伸缩退阀环;37、容器与外界漏水兼换气出口网;38、防进水球;39、中网;40、防水抽气泵;41、内舱与容器间的换气管内活塞;42、通向容器换气口 ;43、通向内舱换气口;图4中44、中袋与容器相连接口处;45、中部充气外袋;46、内胆充气袋;47、固定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全封闭海上救生等待器,包括可充气中部、船体和底层面板,基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器上部容器是双壁双出口半透明的;所述救生器进出口是通过容器用上盖和中盖来全封闭并形成内舱的;所述容器内装有多个与外界换气兼漏水管,在管内装有防进水伸缩退阀环和圆球,内舱与容器间换气管、在管内装有防进水活塞;所述容器内装有充气泵,总充气管口、抽气泵和带动马达及底部螺旋桨的操纵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全封闭海上救生等待器,包括可充气中部、船体和底层面板,基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器上部容器是双壁双出口半透明的;所述救生器进出口是通过容器用上盖和中盖来全封闭并形成内舱的;所述容器内装有多个与外界换气兼漏水管,在管内装有防进水伸缩退阀环和圆球,内舱与容器间换气管、在管内装有防进水活塞;所述容器内装有充气泵,总充气管口、抽气泵和带动马达及底部螺旋桨的操纵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等待器,其特征在于可充气中部船体及底部面板内分为多个独立充气舱袋,且配有独自扭紧旋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等待器,其特征在于船底层面板内装有可折叠支撑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成,马苏宁,
申请(专利权)人:马建成,马苏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