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浪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体(1)壁上有气孔(4),球体(1)的底端连接配重铁I(2),球体(1)的顶端有圆孔(22),防浪进气杆(7)通过圆孔(22)置入球体(1)内,在圆孔(22)内侧的防浪进气杆(7)固定连接万向节(19),其外侧的防浪进气杆(7)连接防水套(6),万向节(19)、防水套(6)分别固定连接在球体(1)的内壁与外壁上,防浪进气杆(7)的顶端是进气孔(21),防浪进气杆(7)的下端有呼吸进气孔(15),防浪进气杆(7)下端一侧连接支杆(14),支杆(14)通过软胶管(13)连接通气管(10)的一端,通气管(10)的另一端连接软管(12),因而体积小、重量轻、材料普通、成本低廉、便于携带、不需电源、可反复使用、能提供充足氧气、在水中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不会倾倒,特别适用在海洋等风浪大的地方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器,特别是一种海浪救生器。技术背景目前,市面上的救生器,多为橡胶、塑料救生船、救生圈、救生衣等等,功能单一,当风浪大的时候,人很容易被卷入水中造成溺亡,安全性差,不适合在风浪大的地方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材料普通、成本低廉、便于携带、不需电源、可反复使用、能提供充足氧气、在水中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不会倾倒的海浪救生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浪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体的壁上有气孔,球体的底端连接配重铁I,球体的顶端有圆孔,防浪进气杆通过圆孔置入球体内,在圆孔内侧的防浪进气杆固定连接万向节,其外侧的防浪进气杆连接防水套,万向节、防水套分别固定连接在球体的内壁与外壁上,防浪进气杆的顶端是进气孔,防浪进气杆的下端有呼吸进气孔,防浪进气杆下端一侧连接支杆,支杆通过软胶管与通气管的一端连接,通气管的另一端与软管连接,通气管固定连接在球体上。本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方案配重铁I通过螺丝I固定连接在球体上,万向节通过螺丝III连接固定片的一端,固定片的另一端连接在球体的内壁上,固定片为L型,小边连接万向节,大边通过螺丝II连接球体,螺丝II穿过球体且通过防水套平垫将防水套固定在球体的外壁上,支杆与防浪进气杆相通,并与纵向呈30° 45°的斜角,通气管通过螺母和垫片固定连接球体,通气管在球体外的一端连接丝扣,丝扣与软管连接,防浪进气杆上细下粗,可伸缩,防浪进气杆的底端连接配重铁II。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球体的壁上有气孔,球体的底端连接配重铁I,球体的顶端有圆孔,防浪进气杆通过圆孔置入球体内,在圆孔内侧的防浪进气杆固定连接万向节,其外侧的防浪进气杆连接防水套,万向节、防水套分别固定连接在球体的内壁与外壁上,防浪进气杆的顶端是进气孔,防浪进气杆的下端有呼吸进气孔,防浪进气杆下端一侧连接支杆,支杆通过软胶管与通气管的一端连接,通气管的另一端与软管连接,通气管固定连接在球体上的结构形式,因而体积小、重量轻、材料普通、成本低廉、便于携带、不需电源、可反复使用、能提供充足氧气、在水中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不会倾倒。附图说明图为本技术具体结构示意图I、球体 2、配重铁I 3、螺丝I 4、气孔 5、防水套平垫 6、防水套 7、防浪进气杆8、螺母9、垫片10、通气管11、丝扣12、软管13、软胶管14、支杆15、呼吸进气孔16、配重铁II 17、螺II 18、固定片19、万向节20、螺丝III 21、进气孔22、圆孔具体实施方式球体I可采用发泡、塑料、EVA等材料制成,防浪进气杆7采用碳纤维、玻璃钢制成,防水套6采用橡胶制成,球体I的外壁涂上反光涂料,球体I的直径是32 36cm,球体I的壁上有气孔4,气孔4的直径是O. 8 I. Ocm,球体I的底端连接配重铁I 2,配重铁I 2通过螺丝I 3固定连接在球体I上,配重铁I可在球体的内侧,也可在球体的外侧,或是同时位于球体的内外两侧,球体的顶端开有直径8 IOcm的圆孔22,防浪进气杆7通过圆孔22置入球体I内,在圆孔22内侧的防浪进气杆7固定连接万向节19, 固定片18是L型,固定片18的一边通过螺丝III 20固定连接万向节19,固定片18的另一边通过螺丝II 17连接在球体I的内壁上,螺丝II 17穿过球体I且通过防水套平垫5将防水套6的下部固定在球体I的外壁上,在圆孔22外侧的防浪进气杆7连接防水套6的上部,防浪进气杆7上细下粗,可伸缩,防浪进气杆7的顶端是进气孔21,进气孔21的直径是O. 5 O. 9cm,防浪进气杆7的底端连接配重铁II 16,防浪进气杆7的下端有呼吸进气孔15,呼吸进气孔15的直径是O. 5 O. 9cm,防浪进气杆7的下端的一侧连接支杆14,支杆14与防浪进气杆7相通,并与纵向呈30° 45°的斜角,通气管10通过螺母8和垫片9固定连接在球体I上,通气管10在球体I内的一端与软胶管13 —端连接,软胶管13的另一端与支杆14连接,通气管10在球体I外的一端连接丝扣11,丝扣11与软管12连接。使用时,穿上救生衣或救生圈,戴上面罩,面罩的软管连接着海浪救生器,海浪救生器的气孔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即使大风浪来临的时候,海水由气孔进入球体内,因为救生器的特殊结构,整个救生器就相当于一个不倒翁,无论海上环境多么恶劣,都不会倾倒,因此渗入到球体的海水又从气孔流出,可以保证球体内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1000ml,整个进气杆上下通气,进气杆在万向节和配重体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向上,并起到进气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海浪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体(I)的壁上有气孔(4),球体(I)的底端连接配重铁I (2),球体(I)的顶端有圆孔(22),防浪进气杆(7)通过圆孔(22)置入球体(I)内,在圆孔(22)内侧的防浪进气杆(7)固定连接万向节(19),其外侧的防浪进气杆(7)上连接防水套(6),万向节(19)、防水套(6)分别固定连接在球体(I)的内壁与外壁上,防浪进气杆(7)的顶端是进气孔(21),防浪进气杆(7)的下端有呼吸进气孔(15),防浪进气杆(7)下端一侧连接支杆(14),支杆(14)通过软胶管(13)与通气管(10)的一端连接,通气管(10)的另一端与软管(12)连接,通气管(10)固定连接在球体(I)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海浪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铁I(2)通过螺丝I (3)固定连接在球体(I)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海浪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万向节(19)通过螺丝111(20)连接固定片(18)的一端,固定片(18)的另一端连接在球体(I)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浪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片(18)为L型,小边连接万向节(19),大边通过螺丝II (17)连接球体(I),螺丝II (17)穿过球体(I)且通过防水套平垫(5)将防水套¢)固定在球体(I)的外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海浪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4)与防浪进气杆(7)相通,并与纵向呈30° 45°的斜角。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海浪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管(10)通过螺母(8)和垫片(9)固定连接球体(1),通气管(10)在球体⑴外的一端连接丝扣(11),丝扣(11)与软管(12)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海浪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浪进气杆(7)上细下粗,可伸缩。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海浪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浪进气杆(7)的底端连接配重铁11(16)。专利摘要一种海浪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体(1)壁上有气孔(4),球体(1)的底端连接配重铁I(2),球体(1)的顶端有圆孔(22),防浪进气杆(7)通过圆孔(22)置入球体(1)内,在圆孔(22)内侧的防浪进气杆(7)固定连接万向节(19),其外侧的防浪进气杆(7)连接防水套(6),万向节(19)、防水套(6)分别固定连接在球体(1)的内壁与外壁上,防浪进气杆(7)的顶端是进气孔(21),防浪进气杆(7)的下端有呼吸进气孔(15),防浪进气杆(7)下端一侧连接支杆(14),支杆(14)通过软胶管(13)连接通气管(10)的一端,通气管(10)的另一端连接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浪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体(1)的壁上有气孔(4),球体(1)的底端连接配重铁I(2),球体(1)的顶端有圆孔(22),防浪进气杆(7)通过圆孔(22)置入球体(1)内,在圆孔(22)内侧的防浪进气杆(7)固定连接万向节(19),其外侧的防浪进气杆(7)上连接防水套(6),万向节(19)、防水套(6)分别固定连接在球体(1)的内壁与外壁上,防浪进气杆(7)的顶端是进气孔(21),防浪进气杆(7)的下端有呼吸进气孔(15),防浪进气杆(7)下端一侧连接支杆(14),支杆(14)通过软胶管(13)与通气管(10)的一端连接,通气管(10)的另一端与软管(12)连接,通气管(10)固定连接在球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登松,
申请(专利权)人:张登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