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及其所应用的燃料电池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8763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包括汽车尾翼、行李箱盖和支座,汽车尾翼通过支座固定在行李箱盖上,支座上开设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行李箱盖上开设有连通车体内部与通气孔的透气孔。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中,车体内部的氢气通过行李箱盖上的透气孔和支座上的通气孔自行排至大气中。由于车载氢瓶放置于行李箱内,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在车载氢瓶的顶部,有利于车体内部的氢气及时排出;另一方面,该气体排放装置只需在行李箱盖和支座处分别开设透气孔和通气孔即可,结构简单,并且由于气压差,氢气能够自行从车体内部排出,安全性能高、同时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的燃料电池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车辆数量的增加,目前大部分汽车通过燃烧石油来驱动汽车行驶,然而作为非再生资源的石油供不应求,且石油的价格与日俱增,而汽车排出的废气也正在污染着环境,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汽车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因此,燃料电池汽车成为人类新一代的清洁交通工具。燃料电池汽车作为电动汽车中的一种,其通过氢气和氧气的电化学作用产生电能驱动动力系统工作。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具有污染少、燃烧效率高等特性的一种新型汽车,其中氢气通过布置在行李箱内的车载氢瓶来提供。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汽车中的发电系统发电时车载氢瓶需要向外输送氢气,在上述过程中,氢气可能会泄漏至车体内,由于氢气属于易燃气体,当车体内氢气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严重影响乘坐人员的人身安全。传统的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是在汽车的后备箱内增加抽气装置来抽取车体内的气体使其排至车体外,然而由于抽气装置需要提供电能之后才能工作,这样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抽气装置工作时需要汽车的供电系统单独对抽气装置提供电能,增加了汽车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抽气装置需要供电之后才能工作,如果抽气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漏电或接线处打火的现象时,车体内又存在有氢气,很容易出现爆炸的问题,严重影响乘坐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安全、有效地将车体内部的氢气排至车体外部,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能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安全、有效地将车体内部的氢气排至车体外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的燃料电池汽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包括汽车尾翼、行李箱盖和支座,所述汽车尾翼通过所述支座固定在所述行李箱盖上,所述支座上开设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所述行李箱盖上开设有连通车体内部与所述通气孔的透气孔。优选地,所述支座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透气孔与所述通气孔的中空腔。优选地,所述透气孔处安装有过滤罩。 优选地,所述过滤罩为向所述车体内凸起的高透气性过滤罩。优选地,所述通气孔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通气孔之间通过通气缝贯通。优选地,所述通气孔进气端的高度高于所述通气孔的出气端的高度,或所述通气缝的进气端的高度高于所述通气缝的出气端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汽车尾翼与所述支座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行李箱盖与所述支座之间设有橡胶衬垫。优选地,所述支座为多个。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包括车架及安装在所述车架上的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所述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包括汽车尾翼、行李箱盖和支座,汽车尾翼通过支座与行李箱盖固定,其中支座上开设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孔,同时行李箱盖上开设有连通通气孔与车体内部的透气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体外部的支座处的气压低于车体内部的气压,车体内部的氢气伴随着车体内的其它气体通过行李箱盖上的透气孔和支座上的通气孔自行排到大气中。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中,车体内部的氢气伴随着车体内的其它气体通过行李箱盖上的透气孔和支座上的通气孔自行排至大气中。由于车载氢瓶放置于行李箱内,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位于车载氢瓶的顶部,有利于车体内部的氢气及时排出;另一方面,该气体排放装置只需在行李箱盖和支座处分别开设透气孔和通气孔即可,结构简单,并且由于气压差,氢气伴随着车体内的其它气体能够自行从车体内部排出,安全性能高、同时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体排放装置能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安全、有效地将车体内部的氢气排至车体外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尾翼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支座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图1-5中1-行李箱盖、2-透气孔、3-汽车尾翼、4-通气孔、5-中空腔、6-支座、7-橡胶衬垫、8-螺栓、9-螺母、10-安装孔、11-通气缝、12-过滤罩。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能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安全、有效地将车体内部的氢气排至车体外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的燃料电池汽车。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包括汽车尾翼3、行李箱盖I和支座6,支座6与汽车尾翼3通过焊接、粘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支座6与行李箱盖I通过粘接、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其中支座6上开设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孔4,同时行李箱盖I上开设有连通通气孔4与车体内部的透气孔2,通气孔4或透气孔2为方孔、圆孔等多种形状的孔,本专利技术优选通气孔4为圆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支座6上通气孔4的出气端的气压低于车体内部的气压,车体内部的氢气伴随着车体内部其它气体一起通过行李箱盖I上的透气孔2和支座6上的通气孔4自行排到大气中。通过上述描述可知,车体内部的氢气通过行李箱盖I上的透气孔2和支座6上的通气孔4自行排至大气中。由于车载氢瓶放置于行李箱内部,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位于车载氢瓶的顶部,有利于车体内部的氢气及时排至车体外部;另一方面,该汽车车内气体排放装置只需在行李箱盖I和支座6上分别开设透气孔2和通气孔4即可,结构简单,并且由于存在气压差,氢气能够自行从车体内部排出,安全性能高,同时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成本较低。当通气孔4为圆孔时,便于操作人员在支座6上加工出通气孔4,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了增加支座6与汽车尾翼3之间的固定强度,将支座6与汽车尾翼3做成一体式结构。进一步,支座6上开设有连通通气孔4与透气孔2的中空腔5。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体内的气体通过透气孔2,再通过中空腔5,最后通过通气孔4排至车体外,由于中空腔5的容积较大,能够容纳较多的车体内的气体,便于通气孔4及时将车体内的气体抽出。为了使车体内的气体及时排至车体外,透气孔2的轮廓与中空腔5的轮廓相同,这样车体内的气体能够快速充满中空腔5,车体内的气体能够顺利地通过通气孔4排至车体夕卜,当然根据车体实际设置的需要,透气孔2的尺寸和中空腔5的尺寸均可以相应调节。更进一步,透气孔2处安装有过滤罩12。过滤罩12的侧面粘贴在行李箱盖I的内表面上,过滤罩12的形状可以为与行李箱盖I的整体形状相似的形状。当然过滤罩12还可以为安装在行李箱盖I上向车体内凸起的高透气性过滤罩。有效地避免了车体的物品进入透气孔2或通气孔4内部的现象,有效地防止车体内的物品堵塞透气孔2或通气孔4,保证车体内的氢气能够顺利排出。当过滤罩12为高透气性过滤罩时,该高透气性过滤罩在保证车体内的氢气顺利排出的同时加强了行李箱盖I整体的强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包括汽车尾翼(3)、行李箱盖(1)和支座(6),所述汽车尾翼(3)通过所述支座(6)固定在所述行李箱盖(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6)上开设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4),所述行李箱盖(1)上开设有连通车体内部与所述通气孔(4)的透气孔(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包括汽车尾翼(3)、行李箱盖(I)和支座(6),所述汽车尾翼(3)通过所述支座(6)固定在所述行李箱盖(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6)上开设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4),所述行李箱盖(I)上开设有连通车体内部与所述通气孔(4)透气孔(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6)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透气孔(2)与所述通气孔(4)的中空腔(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2)处安装有过滤罩(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罩(12)为向所述车体内凸起的高透气性过滤罩。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体内气体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4)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王晓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