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器内置式机动车补液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7538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导流器内置式机动车补液管。导流器内置式机动车补液管,由导流膜、支撑筋、凸起、管体、升降筒、弹簧、下限位环、轴架、转轴、管口盖、卡槽和上限位环构成。升降筒处于管体中,升降筒与下限位环之间有弹簧。多条片状的支撑筋的下端的外侧壁与升降筒上端的内侧壁结合,导流膜是漏斗形的塑料膜。导流膜的外壁与所述的多个支撑筋的内侧壁结合为一整体。由于导流膜内置于管体中,并可以适时伸出并自动形成漏斗状,因此在平时并没有占据引擎盖内的宝贵空间,而在需要使用时,只需打开管口盖就可实现导流膜的自动就位和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导流器内置式机动车补液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机动车,其玻璃清洗液进液管通常设置在引擎盖内的发电机或蓄电池的旁边,由于引擎盖内空间紧张,因此进液管口的直径并不大,在通过进液管灌注玻璃水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使玻璃水溅湿发电机或蓄电池,这样就容易造成短路。若是在管口加装固定的漏斗又会占据引擎盖内的空间,影响蓄电池、发动机等设备的设置,若是将漏斗单独放在后备箱内,取用和放回的过程使加液过程更加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带导流功能、且不占据汽车引擎盖内空间的导流器内置式机动车补液管。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导流器内置式机动车补液管,由导流膜、支撑筋、凸起、管体、升降筒、弹簧、下限位环、轴架、转轴、管口盖、卡槽和上限位环构成。其中,管体的顶部是与管体为一整体的上限位环,管体的中部内壁上有与管体为一整体的下限位环。圆筒形的升降筒处于管体中并与管体成间隙配合关系。升降筒与下限位环之间有弹簧。多条片状的支撑筋的下端的外侧壁与升降筒上端的内侧壁结合为一个整体,支撑筋沿着升降筒的圆周均匀分布。每条支撑筋从升降筒及管体的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流器内置式机动车补液管,由导流膜、支撑筋、凸起、管体、升降筒、弹簧、下限位环、轴架、转轴、管口盖、卡槽和上限位环构成,其特征是:管体的顶部是与管体为一整体的上限位环,管体的中部内壁上有与管体为一整体的下限位环,圆筒形的升降筒处于管体中并与管体成间隙配合关系,升降筒与下限位环之间有弹簧,多条片状的支撑筋的下端的外侧壁与升降筒上端的内侧壁结合为一个整体,支撑筋沿着升降筒的圆周均匀分布,每条支撑筋从升降筒及管体的端口斜向外伸出,所述支撑筋、升降筒和弹簧的材质均为酰基共聚物,导流膜是漏斗形的、材质为低密度聚乙烯的塑料膜,导流膜的外壁与所述的多个支撑筋的内侧壁结合为一整体,在管体的顶端边缘有与管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器内置式机动车补液管,由导流膜、支撑筋、凸起、管体、升降筒、弹簧、下限位环、轴架、转轴、管口盖、卡槽和上限位环构成,其特征是管体的顶部是与管体为一整体的上限位环,管体的中部内壁上有与管体为一整体的下限位环,圆筒形的升降筒处于管体中并与管体成间隙配合关系,升降筒与下限位环之间有弹簧,多条片状的支撑筋的下端的外侧壁与升降筒上端的内侧壁结合为一个整体,支撑筋沿着升降筒的圆周均匀分布,每条支撑筋从升降筒及管体的端口斜向外伸出,所述支撑筋、升降筒和弹簧的材质均为酰基共聚物,导流膜是漏斗形的、材质为低密度聚乙烯的塑料膜,导流膜的外壁与所述的多个支撑筋的内侧壁结合为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云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