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以及金属-层压聚酰亚胺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7268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0:51
在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中,在聚酰亚胺层(b)的一侧或两侧上设置含有表面处理剂的聚酰亚胺层(a)。通过敷金属法,可以直接在表面上形成具有优异粘合性的金属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上可以通过敷金属(metallizing method)法形成金属层的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并且此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可以被用作用于电子元件例如印刷布线板、柔性印刷电路板、TAB带等的材料。通过敷金属法可以在这种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上形成金属层,以制备具有优异粘合性的金属-层压聚酰亚胺膜,在所述金属-层压聚酰亚胺膜上,通过金属镀敷法可以形成金属镀敷层,从而制备出金属镀敷层压聚酰亚胺膜。
技术介绍
通常,由于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各种性质,例如耐热性、尺寸稳定性、机械性质、电性质、耐环境性能、耐火性等,并且具有挠性,因此它已经被广泛地用作其上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或带式自动接合板。在这些领域中,聚酰亚胺膜已经被用作其中借助于粘合剂将金属箔例如铜箔等层压在聚酰亚胺膜上的层压体中的绝缘载体。此外,近年来,还已经通过敷金属法在聚酰亚胺膜上形成金属层。同时,近年来,随着在一些领域例如电/电子器件领域、半导体领域等中对于高功能性的需求,需要聚酰亚胺膜减小厚度。专利文件I公开了一种具有金属膜的聚酰亚胺膜,所述具有金属膜的聚酰亚胺膜包括由使用联苯四羧酸二酐作为原料的BPDA-基聚酰亚胺制成的膜基层材料;形成在所述膜基层材料的至少一侧上的由使用均苯四酸二酐作为原料的PMDA-基聚酰亚胺组成的中间层;和相继形成在 所述中间层上的金属气相沉积层和金属镀敷层;并且膜基层材料与中间层的接触表面具有O. 02至O. 2 μ m的表面糙度Ra值。专利文件2公开了一种含有厚度为7至125 μ m的聚酰亚胺膜的覆铜层压基板,所述覆铜层压基板具有作为支撑层的含有联苯四羧酸组分的高耐热芳族聚酰亚胺层,以及作为表层的在主链中含有柔性键的柔性聚酰亚胺层;其中,聚酰亚胺膜的柔性聚酰亚胺层的表面在减压下进行放电处理;处理的表面具有带网状构造的凸起的不均匀形状;以及在所述的在减压下进行过放电处理的表面上,形成至少由薄金属膜(金属气相沉积层)和铜-镀敷层的这两层组成的金属层。专利文件3公开了一种通过下列方法得到的金属层压膜在通过用热塑性聚酰亚胺清漆或聚酰胺酸清漆涂布非-热塑性聚酰亚胺膜的一侧或两侧而得到的膜的一侧或两侧上,通过敷金属形成金属层,然后干燥所得到的膜。此外,专利文件4公开了一种通过将硅烷偶联剂涂敷到聚酰亚胺膜的一侧或两侧而得到的粘合性被改善的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硅烷偶联剂是氨基硅烷。专利文件5公开了一种粘合性被改善的聚酰亚胺膜,该聚酰亚胺膜具有通过下列方法制备的薄层加热含有耐热性表面处理剂和聚酰亚胺前体的涂层,以在具有高的刚性和低的线性膨胀系数的聚酰亚胺的芯层(A)的至少一侧上得到高耐热性的非结晶性聚酰亚胺(B)。在专利文件5中,提及的是,此聚酰亚胺膜可以被用作用于通过溅射法制备的覆金属层压体的基膜,例如,用于金属气相沉积膜的基膜。然而,没有这样的实施例。专利文件5仅包含其中借助于粘合剂将铜箔层压在聚酰亚胺膜上的实施例。此外,专利文件6公开了一种可热熔聚酰亚胺复合膜,该复合膜具有由挥发物含量为5至50重量%的聚酰亚胺前体组成的可热熔层,其中,在聚酰亚胺膜的至少一侧上,通过联苯四羧酸二酐与芳族二胺反应而得到的聚酰胺酸的一部分被转化成酰亚胺。参考文献的目录专利文件1:日本公开专利公布1994-210794专利文件2 :日本公开专利公布2003-127275专利文件3 :日本公开专利公布2003-251773专利文件4 :日本公开专利公布1994-336533专利文件5 :日本公开专利公布2005-272520专利文件6 :日本公开专利公布1981-1188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膜,所述聚酰亚胺膜可以被适当地用作用于电子元件例如印刷布线板、柔性印刷电路板、TAB带等的材料,并且在所述聚酰亚胺膜上,可以通过敷金属法直接形成金属层,以制备具有优异粘合性的金属层压聚酰亚胺膜。同时,在使用这样一种基板的情况下,当在高温将芯片安装在基板上时,金属布线可能被埋置进入到聚酰亚胺层中,其中所述基板具有形成在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上的金属布线,而在所述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上,通过敷金属法可以直接形成对聚酰亚胺膜具有良好粘合的金属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其上可以通过敷金属法直接形成金属层的聚酰亚胺膜,因而在高温放置具有形成在聚酰亚胺膜上的金属布线的基板,例如用于在其上安装芯片时,可以防止金属布线被埋置进入到聚酰亚胺层中。解决間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涉及下列内容1. 一种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所述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在聚酰亚胺层(b)的一侧或两侧上具有聚酰亚胺层(a),其中所述聚酰亚胺层(a)含有表面处理剂。2. 一种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所述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在聚酰亚胺层(b)的一侧或两侧上具有聚酰亚胺层(a),其中,在所述聚酰亚胺层(a)含有表面处理剂的情况下,将所述聚酰亚胺层(a)在350°C至600°C的最高加热温度进行加热处理。3. 一种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所述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通过下列步骤得到用含有表面处理剂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a)涂布用于得到聚酰亚胺层(b)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b)的自支撑膜,以得到聚酰亚胺层(a);以及在350°C至600°C的最高加热温度下,加热涂布有含表面处理剂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a)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b)的自支撑膜。4.根据上述项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聚酰亚胺膜(a)具有0.05umMIum的厚度。5.根据上述项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表面处理剂是选自由氨基硅烷化合物和环氧硅烷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组分。6.根据上述项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聚酰亚胺层(b)和所述聚酰亚胺层(a)是由下列组分获得的聚酰亚胺I)酸组分,其包含选自由3,3’,4,4’ -联苯四羧酸二酐、均苯四酸二酐和1,4_对苯二酚二苯甲酸酯_3,3’,4,4’ -四羧酸二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组分,和2) 二胺组分,其包含选自由对苯二胺、4,4’- 二氨基二苯醚、邻-联甲苯胺、间-联甲苯胺和4,4’ - 二氨基N-苯甲酰苯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组分。7.根据上述项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聚酰亚胺层(a)是由下列组分获得的聚酰亚胺I)酸组分,其含有3,3’,4,4’ -联苯四羧酸二酐,和2) 二胺组分,其含有选自对苯二胺和4,4’ - 二氨基二苯醚中的至少一种组分。8. 一种金属层压聚酰亚胺膜,其含有根据上述项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其中,通过敷金属法在所述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的所述聚酰亚胺层(a)的表面上形成金属层。9.根据上述项8所述的金属层压聚酰亚胺膜,其中埋置在所述聚酰亚胺膜中的金属布线的深度为0. 4mm以下,并且所述金属层压聚酰亚胺膜具有0. 8N/mm以上的标准状态90°剥离强度。10. 一种金属镀敷层压聚酰亚胺膜,其含有根据上述项8或9所述的金属层压聚酰亚胺膜,其中通过金属镀敷法,在所述金属层压聚酰亚胺膜的所述金属层上形成金属镀敷层。在本文中,埋置在聚酰亚胺膜中的金属布线的深度以下列方式测量。首先,如附图说明图1(a)中所示,从金属层压聚酰亚胺膜制备具有Imm-间距(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所述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在聚酰亚胺层(b)的一侧或两侧上具有聚酰亚胺层(a),其中所述聚酰亚胺层(a)含有表面处理剂;并且所述聚酰亚胺层(a)是由下列组分得到的聚酰亚胺的层:含有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的酸组分,和含有选自对苯二胺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中的至少一种的二胺组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06.04.18 JP 2006-1149831.一种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所述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在聚酰亚胺层(b)的一侧或两侧上具有聚酰亚胺层(a),其中 所述聚酰亚胺层(a)含有表面处理剂;并且 所述聚酰亚胺层(a)是由下列组分得到的聚酰亚胺的层含有3,3’,4,4’ -联苯四羧酸二酐的酸组分,和含有选自对苯二胺和4,4’ - 二氨基二苯醚中的至少一种的二胺组分。2.一种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所述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在聚酰亚胺层(b)的一侧或两侧上具有聚酰亚胺层(a),其中, 在所述聚酰亚胺层(a)含有表面处理剂的情况下,将所述聚酰亚胺层(a)在350°C至600°C的最高加热温度进行加热处理;并且 所述聚酰亚胺层(a)是由下列组分得到的聚酰亚胺的层含有3,3’,4,4’ -联苯四羧酸二酐的酸组分,和含有选自对苯二胺和4,4’ - 二氨基二苯醚中的至少一种的二胺组分。3.一种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所述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通过下列步骤得到 用含有表面处理剂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a)涂布用于得到聚酰亚胺层(b)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b)的自支撑膜,以得到聚酰亚胺层(a);并且 在350°C至600°C的最高加热温度,将涂布有含表面处理剂的所述聚酰亚胺前体溶液(a)的所述聚酰亚胺前体溶液(b)的自支撑膜进行加热;其中 所述聚酰亚胺层(a)是由下列组分得到的聚酰亚胺的层含有3,3’,4,4’ -联苯四羧酸二酐的酸组分,和含有选自对苯二胺和4,4’ - 二氨基二苯醚中的至少一种的二胺组分。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聚酰亚胺层(a)是由下列组分得到的聚酰亚胺的层含有3,3’,4,4’ -联苯四羧酸二酐的酸组分,和含有80摩尔%以上的量的4,4’ - 二氨基二苯醚的二胺组分。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敷金属用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聚酰亚胺层(a)是由3,3’,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浜田一之三井秀则川端明名越康浩西野敏之
申请(专利权)人: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