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基准面排放防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86950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0:29
一种轴承套圈基准面排放防错装置,属于轴承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轴承套圈和轴承套圈料道,轴承套圈包括左侧圆筒部和右侧凸环部,轴承套圈料道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在轴承套圈料道内、底板上方左、右侧各固定设置有互相平行的左轨道、右轨道,左轨道比右轨道高;当轴承套圈正确排放时,左轨道在轴承套圈的左侧圆筒部下方、与圆筒部接触并滚动连接,右轨道在轴承套圈的右侧凸环部下方、与凸环部接触并滚动连接;左轨道的高度和轴承套圈的左侧圆筒部半径之和等于右轨道的高度和轴承套圈的右侧凸环部半径之和;右侧板设置有落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输送效率;成本低、安装方便、便于操作调整更改;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套圈基准面排放防错装置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排放防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套圈基准面排放防错装置,属于 轴承制造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工业对轴承的种类要求更加广泛、种类更加繁多, 轴承结构更复杂等特点。因此,现在轴承加工中对非标轴承或者非对称性的轴承需求加大, 以满足现代制造业安装定位的要求。轴承加工过程中,如果轴承套圈是非对称性的,那么要达到工艺要求,加工的难度 较大,在磨加工过程中轴承套圈必须是基准面统一的,否则平面磨会出现不等量磨削、撞车 等质量问题。自动磨加工生产线会造成撞车,导致产品报废。以往轴承磨加工过程中,磨削 加工轴承套圈都是靠人工认面手动加料方式,或者添加感应开关、旋转气缸等装置把反面 翻转来达到生产要求,以上两种方法缺点加工效率较低、旋转汽缸旋转周期I秒钟一个; 人工加工浪费人力资源;旋转汽缸需要气压带动,导致能源浪费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轴承套圈磨削加工认面的现有技术中,加工工艺落后、 生产效率低、浪费能源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基准面排放防错装置,可以达到改进工 艺、省时省力、提过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套圈基准面排放防错装 置,包括轴承套圈和轴承套圈料道,所述轴承套圈包括左侧圆筒部和右侧凸环部,所述右侧 凸环部的直径大于左侧圆筒部的直径,所述轴承套圈料道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轴承 套圈呈侧立状、可滚动的排放在轴承套圈料道内,轴承套圈两端面与左侧板、右侧板为间隙 连接,在轴承套圈料道内、底板上方左、右侧各固定设置有互相平行的左轨道、右轨道,所述 左轨道比右轨道高;当轴承套圈正确排放时,所述左轨道在轴承套圈的左侧圆筒部下方、与 圆筒部接触并滚动连接,所述右轨道在轴承套圈的右侧凸环部下方、与凸环部接触并滚动 连接;左轨道的高度和轴承套圈的左侧圆筒部半径之和等于右轨道的高度和轴承套圈的右 侧凸环部半径之和;当轴承套圈反向错误排放时,所述轴承套圈的右侧凸环部支放在左轨道上、与左 轨道接触并滚动连接,此时,左侧圆筒部与右轨道不相接触、处于悬空状态;所述右侧板设置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右方设置有落料道,当轴承套圈反向错误 排放、经过落料口一侧时,在重力与左轨道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作用下,使轴承套圈经落料口 向右侧侧翻、掉到落料道内。所述落料道与轴承套圈料道互相垂直设置,落料道的宽度大于轴承套圈的厚度。所述轴承套圈料道出料口与自动磨加工生产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不需要任何辅助动作,由产品自身重力与支撑力偏心带动产品转向,简单,省 时;(2)不同面的工件在料道里运动过程中直接分开、没有停顿,提高输送效率;(3)成本低、安装方便、便于操作、便于调整、便于更改等;(4)不需要旋转汽缸气压带动,不浪费能源。附图说明图1是轴承套圈正常状态在左轨道、右轨道上的剖视图2是轴承套圈反向错误排放时在左轨道、右轨道上的剖视图3是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俯视附图标记说明1轴承套圈、11圆筒部、12凸环部、2轴承套圈料道、21底板、22左 侧板、23右侧板、24左轨道、25右轨道、26落料口、27落料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轴承套圈基准面排放防错装置,包括轴承套圈I和轴承套 圈料道2,所述轴承套圈I包括左侧圆筒部11和右侧凸环部12,所述右侧凸环部12的直径 大于左侧圆筒部11的直径,所述轴承套圈料道2包括底板21、左侧板22、右侧板23,轴承 套圈I呈侧立状、可滚动的排放在轴承套圈料道2内,轴承套圈I两端面与左侧板22、右侧 板23为间隙连接,在轴承套圈料道2内、底板21上方左、右侧各固定设置有互相平行的左 轨道24、右轨道25,所述左轨道24比右轨道25高;当轴承套圈I正确排放时,所述左轨道 24在轴承套圈I的左侧圆筒部11下方、与圆筒部11接触并滚动连接,所述右轨道25在轴 承套圈I的右侧凸环部12下方、与凸环部12接触并滚动连接;左轨道24的高度和轴承套 圈I的左侧圆筒部11半径之和等于右轨道25的高度和轴承套圈I的右侧凸环部12半径 之和;当轴承套圈I反向错误排放时,所述轴承套圈I的右侧凸环部12支放在左轨道24 上、与左轨道24接触并滚动连接,此时,左侧圆筒部11与右轨道25不相接触、处于悬空状 态;所述右侧板23设置有落料口 26,所述落料口 26下方设置有落料道27,所述落料 道27与轴承套圈料道2互相垂直设置,落料道27的宽度大于轴承套圈I的厚度;当轴承套 圈I反向错误排放、经过落料口 26—侧时,在重力与左轨道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作用下,使轴 承套圈I经落料口 26向右侧侧翻、掉到落料道27内。所述轴承套圈料道2与自动磨加工生产线(图中未显示)连接。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套圈基准面排放防错装置,包括轴承套圈和轴承套圈料道,所述轴承套圈包括左侧圆筒部和右侧凸环部,所述右侧凸环部的直径大于左侧圆筒部的直径,所述轴承套圈料道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轴承套圈呈侧立状、可滚动的排放在轴承套圈料道内,轴承套圈两端基准面与左侧板、右侧板为间隙连接,其特征在于:在轴承套圈料道内、底板上方左、右侧各固定设置有互相平行的左轨道、右轨道,所述左轨道比右轨道高;当轴承套圈正确排放时,所述左轨道在轴承套圈的左侧圆筒部下方、与圆筒部接触并滚动连接,所述右轨道在轴承套圈的右侧凸环部下方、与凸环部接触并滚动连接;左轨道的高度和轴承套圈的左侧圆筒部半径之和等于右轨道的高度和轴承套圈的右侧凸环部半径之和;当轴承套圈基准面反向错误排放时,所述轴承套圈的右侧凸环部支放在左轨道上、与左轨道接触并滚动连接,此时,左侧圆筒部与右轨道不相接触、处于悬空状态;所述右侧板设置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右方设置有落料道,当轴承套圈反向错误排放、经过落料口一侧时,在重力与左轨道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作用下,使轴承套圈经落料口向右侧侧翻、掉到落料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基准面排放防错装置,包括轴承套圈和轴承套圈料道,所述轴承套圈包括左侧圆筒部和右侧凸环部,所述右侧凸环部的直径大于左侧圆筒部的直径,所述轴承套圈料道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轴承套圈呈侧立状、可滚动的排放在轴承套圈料道内,轴承套圈两端基准面与左侧板、右侧板为间隙连接,其特征在于在轴承套圈料道内、底板上方左、右侧各固定设置有互相平行的左轨道、右轨道,所述左轨道比右轨道高;当轴承套圈正确排放时,所述左轨道在轴承套圈的左侧圆筒部下方、与圆筒部接触并滚动连接,所述右轨道在轴承套圈的右侧凸环部下方、与凸环部接触并滚动连接;左轨道的高度和轴承套圈的左侧圆筒部半径之和等于右轨道的高度和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伟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更大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