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光拉削组合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689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及一种金属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挤光拉削组合机床,包括底座和液压站,所述底座上设有挤光机构、上料机构、分料机构、输送带、拉削机构和驱动装置,所述输送带包括上料输送带和下料输送带,所述上料输送带末端设置在下料输送带前端的上方,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上料输送带末端,所述下料机构设置在下料输送带末端,所述挤光机构设置在上料机构下方并与上料机构电连接,所述分料机构设置在挤光机构上方一侧并与挤光机构电连接,所述拉削机构设置在下料输送带一侧并与分料机构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一挤双拉”的功能,适用于大批量的工件的连续作业,可利用机械手实现自动上下料,操作简单、灵活,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挤光拉削组合机床
技术介绍
目前的四通阀阀体加工通常采用的是一台机床挤光、一台机床拉削,人工上下料的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每台机床需要配备一名操作工,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很大; 2、工件从挤光机床到拉削机床,造成搬运上的浪费; 3、操作工需不断的上下料,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 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自动上下料,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灵活,生产效率高的挤光拉削组合机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挤光拉削组合机床,包括底座和液压站,所述底座上设有挤光机构、上料机构、分料机构、输送带、拉削机构和驱动装置,所述输送带包括上料输送带和下料输送带,所述上料输送带末端设置在下料输送带前端的上方,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上料输送带末端,所述下料机构设置在下料输送带前端,所述挤光机构设置在上料机构下方并与上料机构连接,所述分料机构设置在挤光机构上方一侧并与挤光机构连接,所述拉削机构设置在下料输送带一侧并与分料机构连接。优选地,所述下料输送带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下料输送带和第二下料输送带,所述拉削机构包括第一拉削机构和第二拉削机构,所述第一拉削机构设置在第一下料输送带一侧,所述第二拉削机构设置在第二下料输送带一侧。优选地,所述分料机构包括第一分料机构和第二分料机构,所述第一分料机构和第二分料机构设置在挤光机构两侧上方,所述第一分料机构与第一拉削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分料机构与第二拉削机构连接。优选地,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一下料机构和第二下料机构,所述第一下料机构设置在第一下料输送带前端,所述第二下料机构设置在第二下料输送带前端。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挤光机构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拉削机构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拉削机构上。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挤光机构的挤光杆往复运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拉削机构的拉刀往复运动,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拉削机构的拉刀往复运动。优选地,所述挤光机构、第一拉削机构和第二拉削机构呈“品”字形布置,分别固定在底座上。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机构、机械机构或气动机构的一种。优选地,所述液压站设置在底座一侧,所述上料输送带设置在液压站上方,上料输送带末端通过支架固定在底座上。优选地,所述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均包括支撑座和送料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导轨副,所述送料座设置在导轨副上,所述支撑座一侧自下而上依次设有A驱动装置和B驱动装置,所述A驱动装置与送料座连接,所述送料座上还设有工件定位座、导柱、复位弹簧和C驱动装置。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部设有控制面板,底座底部设有若干支撑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机床实现了 “一挤双拉”的功能,适用于大批量的工件的连续作业,可利用机械手实现自动上下料,操作简单、灵活,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料输送带,2.上料机构,3.第一分料机构,4.第二分料机构,5.防护罩,6.挤光机构,7.第一拉削机构,8.第二拉削机构,9.底座,10.液压站,11.为控制面板,12.第一下料机构,13.第二下料机构,14.第一驱动装置,15.第二驱动装置,16.第三驱动装置,17.支撑脚,18.第一下料输送带,19.第二下料输送带,20.支撑座,21. A驱动装置,22. B驱动装置,23. C驱动装置,24.送料座,25.导轨副,26.工件定位座,27.导柱,28.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2所示,一种挤光拉削组合机床,包括底座9和液压站10,底座9上设有挤光机构6、上料机构2、分料机构、输送带、拉削机构和驱动装置,输送带包括上料输送带I和下料输送带,上料输送带I末端设置在下料输送带前端的上方,上料机构2设置在上料输送带I末端,下料机构设置在下料输送带前端,挤光机构6设置在上料机构2下方并与上料机构2连接,分料机构设置在挤光机构6上方一侧并与挤光机构6连接,拉削机构设置在下料输送带一侧并与分料机构连接。下料输送带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下料输送带18和第二下料输送带19,拉削机构包括第一拉削机构7和第二拉削机构8,第一拉削机构7设置在第一下料输送带18 —侧,第二拉削机构8设置在第二下料输送带19 一侧。分料机构包括第一分料机构3和第二分料机构4,第一分料机构3和第二分料机构4设置在挤光机构6两侧上方,第一分料机构3与第一拉削机构7连接,第二分料机构4与第二拉削机构8连接。下料机构包括第一下料机构12和第二下料机构13,第一下料机构12设置在第一下料输送带18前端,第二下料机构13设置在第二下料输送带19前端。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4、第二驱动装置15和第三驱动装置16,第一驱动装置14设置在挤光机构6上,第二驱动装置15设置在第一拉削机构7上,第三驱动装置16设置在第二拉削机构8上。挤光机构6、第一拉削机构7和第二拉削机构8呈“品”字形布置,分别固定在底座9上。驱动机构为液压机构。液压站10设置在底座9 一侧,上料输送带I设置在液压站10上方,上料输送带I末端通过支架固定在底座9上。底座9上设有防护罩5,防护罩5上部设有控制面板11,底座9底部设有若干支撑脚17。 如图3所示,上料机构2和下料机构均包括支撑座20和送料座24,支撑座20上设置有导轨副25,送料座24设置在导轨副25上,所述支撑座一侧自下而上依次设有A驱动装置21和B驱动装置22,A驱动装置21与送料座24连接,送料座24上还设有工件定位座26、导柱27、复位弹簧28和C驱动装置23。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 工件四通阀通过上料输送带到达指定位置,检测机构感应到工件后,上料机构将四通阀送到挤光机构的挤光位,挤光完成后; 第一分料机构将四通阀送到拉削位,A驱动装置将四通阀送入导套由第一拉削机构进行拉削,拉削完成后由A驱动装置将四通阀送回拉削位,再通过第一分料机构将四通阀放到第一下料输送带上,实现四通阀的下料。第二分料机构将四通阀送到拉削位,A驱动装置将四通阀送入导套由第二拉削机构进行拉削,拉削完成后由A驱动装置将四通阀送回拉削位,再通过第二分料机构将四通阀放到第二下料输送带上,实现四通阀的下料,实现“一挤双拉”。本专利技术“一挤双拉”结构的专用机床,整套挤光机构可以更换,以适应各种零件生产的需要,通过机械手和输送带自动上下料,操作者只需将工件放上输送带或从输送带上拿下,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更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核心技术特征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挤光拉削组合机床,包括底座和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挤光机构、上料机构、分料机构、输送带、拉削机构和驱动装置,所述输送带包括上料输送带和下料输送带,所述上料输送带末端设置在下料输送带前端的上方,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上料输送带末端,所述下料机构设置在下料输送带末端,所述挤光机构设置在上料机构下方并与上料机构连接,所述分料机构设置在挤光机构上方一侧并与挤光机构连接,所述拉削机构设置在下料输送带一侧并与分料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光拉削组合机床,包括底座和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挤光机构、上料机构、分料机构、输送带、拉削机构和驱动装置,所述输送带包括上料输送带和下料输送带,所述上料输送带末端设置在下料输送带前端的上方,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上料输送带末端,所述下料机构设置在下料输送带末端,所述挤光机构设置在上料机构下方并与上料机构连接,所述分料机构设置在挤光机构上方ー侧并与挤光机构连接,所述拉削机构设置在下料输送带一侧并与分料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挤光拉削组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输送带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下料输送带和第二下料输送带,所述拉削机构包括第一拉削机构和第二拉削机构,所述第一拉削机构设置在第一下料输送带ー侧,所述第二拉削机构设置在第二下料输送带ー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挤光拉削组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机构包括第一分料机构和第二分料机构,所述第一分料机构和第二分料机构设置在挤光机构两侧上方,所述第一分料机构与第一拉削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分料机构与第二拉削机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挤光拉削组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一下料机构和第二下料机构,所述第一下料机构设置在第一下料输送带末端,所述第二下料机构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绿高
申请(专利权)人:缙云县高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