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向线电极和被加工物之间的加工间隙投入的放电脉冲电流,判别对加工不起作用的无效放电脉冲并计数其数量。进而检测放电位置。根据计数的无效放电脉冲数和检出的放电位置,判别加工间隙中的加工屑不均匀的状况。根据判别的加工屑不均匀状态调整从设置在上线轨上设置的上加工液供给装置以及在下线轨上的下加工液供给装置供给的加工液量,使得消除加工屑的不均匀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加工状态调节加工液量的线放电加工机。
技术介绍
线放电加工机在线电极和被加工物之间的加工间隙(machining gap)上施加电压发生放电的同时,用伺服电动机使线电极和被加工物的相对位置变化,一边向加工间隙供给加工液,一边把被加工物加工成希望的形状。加工间隙的大小(距离length)和在该加工间隙上施加的电压(加工间隙电压)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这一点久为人知。因此,通过使加工间隙电压成为恒定那样进行控制能够进行高精度加工,能够在被加工物上得到均匀的加工面。但是,在加工间隙是不稳定的加工状态时,有时加工间隙电压不表示线电极和被加工物之间的正确的加工间隙的大小。图1表示加工间隙的加工状态模型。在线电极I和被加工物2之间的加工间隙上施加的电压(加工间隙电压)Vavg与该加工间隙的大小Td之间存在如下述(I)式所示那样的相关关系。Vavg c^c Td ......(I)但是,在加工间隙是不稳定的加工状态时,即在加工间隙内加工屑20不均匀地存在的状态下,加工间隙电压Vavg不表示线电极I和被加工物2之间的正确的加工间隙的大小。例如,考虑在被加工物2的板厚大的情况下,向被加工物2的加工液供给状况变差,再有通过线电极I的振动 挠曲的影响变大引起局部放电,如图1所示加工屑20不均匀地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加工 屑20少的地方的加工间隙电压Va、没有加工屑20的情况的加工间隙电压Vb、加工屑20多的情况的加工间隙电压Vc的值分别不同,根据该状态下的加工间隙电压Vavg (平均值)难以把握线电极I和被加工物2之间的正确的加工间隙的大小TcL此夕卜,加工间隙电压Vavg可以通过测定线电极I和被加工物2之间的电压测定。在公知的线放电加工机中具有测定加工间隙电压Vavg的单元。作为加工状态变得不稳定的要素,可以考虑加工屑20的排出状况差、加工液的供给状态差等。一般,因为加工液从上加工液供给装置40a、下加工液供给装置40b供给到被加工物2的上下,所以特别在被加工物2的板厚大的情况下加工状态变得不稳定的倾向显著。在被加工物2的板厚大的情况下,向被加工物中央部的加工液供给状况变差这点是显然的,进而因为线电极I的振动 挠曲的影响变大所以发生局部放电,可以考虑加工屑20在线电极I和被加工物2之间在线电极I的行进方向上不均匀。此外,在加工被加工物2的过程中,线电极I从上线轨4a侧向下线轨4b侧行进。在日本特开平3 — 111121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平7 — 6054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从通电路径的电流值或者电压值求出放电位置,从该求得的放电位置的分布识别加工区域,变更加工条件进行控制。但是,这些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方法是在把放电点的不均匀识别为加工屑的不均匀之后避免通过加工屑的不均匀引起集中放电的方法。因此,在加工状态变化的场所进行加工条件调整的情况下有发生调整过多的可能性。例如,在被加工物的未加工部不均匀的场所,放电点不均匀,但是不存在判断放电是否有助于对被加工物的加工的方法,另外当在正进行正常的放电时进行不需要的加工条件调节时也能够削弱正常的放电加工。在日本特开2010 - 280046号公报中公开了把加工状态分类为“打开”、“泄漏”、“放电”、“立即放电”、“短路”的各状态,比较状态判定数据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变更线电极进给、停止时间、加工液流量、施加电压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中,表示了如果“泄漏”的状态增加则加工液滞留的可能性高,所以增加加工液的供给,促进加工屑的排出。在该技术中,通过判别加工状态判别加工屑的滞留,能够促进该滞留的加工屑的排出,但是这里如果进而判别在线电极和被加工物之间的加工间隙的哪个位置成为了上述判别出的加工状态,在哪个位置存在加工屑,则能够适当地调节加工条件,该点在技术上有改善的余地。在日本特开平4 一 261713号公报中公开了独立控制向上下喷嘴供给加工液的泵而使加工液的压力值追随预先指示的压力值的方法。在该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方法中,为了能够适当排出加工屑,需要识别加工屑的不均匀,调节加工液量或者加工液压。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线放电加工机,其通过消除在线电极和被加工物之间的加工间隙中的加工屑的不均匀状态,实现高精度加工。本专利技术的线放电加工机在上线轨和下线轨上架设线电极,在该线电极和被加工物之间的加工间隙上施加电压使发生放电,使线电极和被加工物的相对位置变化,一边从在上线轨上设置的上加工液供给装置和在下线轨上设置的下加工液供给装置向上述加工间隙供给加工液,一边进行被加工物的加工。该线放电加工机具有:放电脉冲电流判别部,用于判别向上述加工间隙投入的放电脉冲电流是有助于上述被加工物的加工的有效放电脉冲还是无助于加工的无效放电脉冲;放电脉冲数计数部,用于在每一规定时间计数上述判别的无效放电脉冲数;放电位置检测部,用于在每一规定时间从在上述加工间隙内设置的多个通电路径测定电流值,通过比较测定的各个电流值检测放电位置;加工屑不均匀状态判别部,用于根据上述计数的无效放电脉冲数和上述检出的放电位置判别上述加工间隙中的加工屑不均匀的状态;和加工液量调节部,用于调整从上述上加工液供给装置以及下加工液供给装置供给的加工液量或者加工液压的平衡,使根据上述判别的加工屑不均匀状态消除加工屑的不均匀状态。上述放电脉冲电流判别部能够给加工间隙电压或者加工间隙电压的施加时间设定阈值,判别放电脉冲电流是上述有效放电脉冲还是上述无效放电脉冲。上述加工屑不均匀状态判别部可以在上述无效放电脉冲数变得比基准值多时判别为加工状态差,而且可以根据从上述放电位置检测部输入的上述放电位置判别加工屑不均匀状态。上述加工液量调节部可以在加工屑的不均匀位置在上述被加工物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从其中点到上述上线轨侧的情况下,增加来自上述上加工液供给装置的加工液供给量,相反,在加工屑的不均匀位置在上述被加工物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从其中点到上述下线轨侧的情况下,增加来自上述下加工液供给装置的加工液供给量,使消除从上述加工屑不均匀状态判别部得到的上述加工间隙中的加工屑不均匀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消除线电极和被加工物之间的加工间隙中的加工屑的不均匀状态能够提供实现高精度加工的线放电加工机。附图说明从参照附图下面对于实施例的说明能够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以及特征。附图中图1是说明线电极和被加工物之间的加工间隙中的加工状态模型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线放电加工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图,说明该线放电加工机特别包含检测加工间隙中的加工屑的不均匀的加工屑不均匀状态判别部、和为使消除该装置判别的加工屑的不均匀而动作的加工液量调节装置。图3A以及图3B是说明放电脉冲电流判别方法的图。图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线放电加工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特别说明根据通过图2表示的加工屑不均匀状态判别部判别的加工屑的不均匀状况从清水槽吸上加工液的泵的动作)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使用图2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线放电加工机的一个实施方式。在上线轨4a和下线轨4b之间架设线电极I。上线轨4a具有限制线电极I的位置偏离的导线嘴(未图示)以及加工时喷出加工液的上加工液供给装置(上喷嘴)40a。另外,下线轨4b具有限制线电极I的位置偏离的导线嘴(未图示)以及加工时喷出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放电加工机,在上线轨和下线轨上架设线电极,在该线电极和被加工物之间的加工间隙上施加电压使得发生放电,使线电极和被加工物的相对位置变化,一边从设置在上线轨上的上加工液供给装置和设置在下线轨上的下加工液供给装置向上述加工间隙供给加工液,一边进行被加工物的加工,具有:放电脉冲电流判别部,用于判别向上述加工间隙施加的放电脉冲电流是有助于上述被加工物的加工的有效放电脉冲还是无助于加工的无效放电脉冲;放电脉冲数计数部,用于在每一规定时间计数判别出的上述无效放电脉冲数;放电位置检测部,用于在每一规定时间从设置在上述加工间隙内的多个通电路径测定电流值,通过比较测定出的各个电流值来检测放电位置;加工屑不均匀状态判别部,用于根据上述计数的无效放电脉冲数和检测出的上述放电位置判别上述加工间隙中的加工屑不均匀的状态;加工液量调节部,用于调整从上述上加工液供给装置以及下加工液供给装置供给的加工液量或者加工液压的平衡,使得根据判别出的上述加工屑不均匀状态消除加工屑的不均匀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13 JP 2011-2260011.一种线放电加工机,在上线轨和下线轨上架设线电极,在该线电极和被加工物之间的加工间隙上施加电压使得发生放电,使线电极和被加工物的相对位置变化,一边从设置在上线轨上的上加工液供给装置和设置在下线轨上的下加工液供给装置向上述加工间隙供给加工液,一边进行被加工物的加工,具有 放电脉冲电流判别部,用于判别向上述加工间隙施加的放电脉冲电流是有助于上述被加工物的加工的有效放电脉冲还是无助于加工的无效放电脉冲; 放电脉冲数计数部,用于在每一规定时间计数判别出的上述无效放电脉冲数; 放电位置检测部,用于在每一规定时间从设置在上述加工间隙内的多个通电路径测定电流值,通过比较测定出的各个电流值来检测放电位置; 加工屑不均匀状态判别部,用于根据上述计数的无效放电脉冲数和检测出的上述放电位置判别上述加工间隙中的加工屑不均匀的状态; 加工液量调节部,用于调整从上述上加工液供给装置以及下加工液供给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正之,川原章义,
申请(专利权)人:发那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