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种槽内型及其转角的精加工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在数控铣床上利用同一把刀具对槽特征内型和转角进行一体化精加工的方法。
技术介绍
槽特征在飞机结构件中广泛存在,目前航空主机厂采用的加工方法是先用大直径的刀具精加工内型,然后采用小直径的刀具精加工转角。这种方法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换刀,影响加工效率;加工转角时由于切削力的急剧变化,导致刀具震动加剧,磨损加速,可能出现刀具崩刃、断刀等事故发生;此外由于换刀的原因会在转角处有明显的接刀痕,影响了零件的表面加工质量。查阅现有技术与文献发现,专利(专利号CN201110059891.4)公布了一种高速铣加工壁板类零件转角加工方法,该专利提出了转角特征典型加工步骤首先进行槽腔粗加工,对侧壁留有余量;然后选用与转角半径对应的铣刀进行转角精加工;转角的切点向外偏置:T5mm作为刀具的切入点,同时设置刀具切入角度;最后采用大切深精铣转角。该方法能够解决转角加工的问题,但是没有考虑刀具的受力情况。H. S. Choy 等在学术期刊《Computer-Aided Design))2003, 35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槽特征内型转角一体化精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槽特征的粗加工信息,获得转角槽特征内型及转角的粗加工余量;步骤2,根据粗加工余量信息,构建包含粗加工余量的信息模型,在槽特征腹板所在平面内建立含粗加工余量的槽特征内型边的曲线方程,以下简称加工余量的曲线方程;步骤3,依据加工余量的曲线方程,按照设定的离散精度对粗加工余量曲线进行离散,得到离散点集P;步骤4,选择进刀点,设置圆弧进刀;步骤5,计算在加工侧面直线段L时刀具的接触角?,并将设定为最大接触角;步骤6,将侧面余量方程离散得到的点沿各自在内型面外法向方向偏置一个值ε形成加工侧面直线段时的刀位点;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槽特征内型转角一体化精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槽特征的粗加工信息,获得转角槽特征内型及转角的粗加工余量; 步骤2,根据粗加工余量信息,构建包含粗加工余量的信息模型,在槽特征腹板所在平面内建立含粗加工余量的槽特征内型边的曲线方程,以下简称加工余量的曲线方程; 步骤3,依据加工余量的曲线方程,按照设定的离散精度对粗加工余量曲线进行离散,得到离散点集P ; 步骤4,选择进刀点,设置圆弧进刀; 步骤5,计算在加工侧面直线段L时刀具的接触角《,并将a设定为最大接触角;步骤6,将侧面余量方程离散得到的点沿各自在内型面外法向方向偏置一个值e形成加工侧面直线段时的刀位点; 步骤7,由于转角处余量不均匀,为改善刀具的受力情况,在加工转角时采用循环铣的方式进行加工,根据转角处余量曲线方程离散的点求解循环铣径向第一层切削刀轨的刀位点与接触点; 步骤8,通过圆弧段、直线段和圆弧段三段线段将径向第一层循环刀轨形成封闭刀轨;步骤9,按照步骤3的方法对封闭环中的圆弧和直线段进行离散,得到相应的刀位点;步骤10,以上一层径向循环刀轨加工过程的接触点为控制顶点,拟合成B样条曲线,得到当前加工余量的曲线方程; 步骤11,根据拟合的B样条曲线,计算刀具与转角面贴合时的刀具接触角3 ; 步骤12,如果P ( a,则刀具按照直线走刀,该直线刀轨同加工侧面时的直线刀轨在同一直线上;当刀具与转角面完全贴合时,刀轨改变方向加工转角另一侧面;按照一定的离散精度对相应的曲线方程进行离散,得到该段的刀位点,则该处转角本层刀轨计算完毕,继续步骤14 ; 步骤13,如果3>a,则重复步骤6、7、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迎光,刘长青,高鑫,郝小忠,刘旭,王伟,李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